您的位置: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哲理散文 > 正文

耕者

作者: 王艾荟2015/11/28哲理散文

你默默地耕耘不被人知晓倒也罢了。最可怕的,是稍有收获,便抱着恨不能立即昭告天下、与民同乐、受万众景仰的心态,大张旗鼓,使出浑身解数,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宣传自己,推销自己。那阵势可谓天翻地覆,轰轰烈烈,可一阵虚响后,也只落得个门庭冷落车马稀,应者寥寥。这就难免遭人同情与奚落。

世间事,看穿了,大抵多如男女之事,讲究和遵循顺其自然、相互吸引、两厢情愿的道理与原则,一味死缠烂打,恐终难得手,即使得手了,也不能长久。名利之事亦然。

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放眼望,此不仅系人类历史社会进步发展之动力源泉,更是人自身生存竞争之本能需求,人性之特性和劣根,因此纵有“名缰利锁”之类的警示在耳,依然难以阻挡世人对于名利趋之若鹜汲汲营营的脚步。可“天上掉馅饼”,毕竟稀缺资源,岂是想得便能得到?难怪乎宗盛大哥在歌中无奈又沧桑地慨唱,“想得而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就在众人们头脑发昏,削尖了脑袋追逐名利之时,有一个人的言行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近一段时期,一位远在偏僻不知名的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工程师突然火了,他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据说这是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堪比文学奖项里的诺贝尔奖,并且是亚洲首人获奖。一时间,世界瞩目举国振奋媒体聚焦读者热捧,刘慈欣和他的《三体》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名声大噪,洛阳纸贵。这部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之作的《三体》,确以其对宇宙未知世界文明的瑰丽想象,对宇宙暗黑森林残酷竞争法则的淋漓揭示,对人性的探微,读之令人赞叹称奇,足以颠覆、震撼、挑战人的认知与想象。许多的非科幻小说迷读者竟以为,眼前的刘慈欣与他的《三体》简直无异于横空出世、惊为天人、一夜爆红。然而事实是,已届“知天命”之年的刘慈欣,从16岁开始尝试写作科幻小说起,迄今已逾30多个年头,出版了13部小说集,更有无数作品荣膺、连获国内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奖项,只是鲜为人知罢了。

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按照中国传统价值观与思维模式认为,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国人的骄傲、国家的荣耀,可说是扬眉吐气为国争光意义不凡。可这时我们看到的在聚光灯之下、在众多粉丝拥趸的追捧簇拥中、在电视机镜头面前,他仍是那个最普通平凡、心平气和、甚至带有几分老实巴交模样的工程师形象的刘慈欣,而与我们想象中暴得大名的科幻作家相差甚远,既没有玄之又玄高深莫测的言论,也没有功成名就后的志得意满,甚至从不对着镜头、在观众面前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永远是那样一副平静的、淡然的语气和神情,看得出,他的人、他的生活并没有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雨果奖”所打乱、所改变。

接下来的事情甚至有点出人意料。央视等诸多媒体采访他,并试图到他的家中拍摄,满足一众读者的好奇欲,但遭到了他的婉拒。他说:“我能给读者的就是我的作品,我个人给不了读者什么东西,了解我没有任何意义。”还有多事的媒体、热心的读者发问:“为什么在《三体》出版后的五年,还没有作品,是否被赞誉冲昏了头脑,自满不前?”他回答:“我知道自己是谁,我不会被赞誉冲昏头脑,这是我少有的对自己有信心的一件事。”他说:“写作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需要时间、机遇、灵感,与其创作一部平庸的甚至是垃圾的作品,你还不如不写”。在他的回答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巨大的荣誉光环之下的人的警醒,还有气度。或许,正是他这种冷静、理性的思维的土壤,才得以催生孕育出像《三体》这样令人惊艳奇丽的想象之花。

人,一生无论做什么,从事什么职业,都像是在大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耕种的人,以自己的勤奋和能力。那些真正的农民,他们只关心播种、耕耘、收获,从不操心、忧虑和在意,究竟是谁吃了他收获的粮食蔬菜,又是怎样赞誉评价的。他惟一关心的,就是顺应季节,继续埋首劳作,并期待着下一季的收获。

关于这种人生自然而然、脚踏实地、无怨无悔的耕耘的场景,还有谁比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诗中所描绘的这样美好而动人心弦呢?“如此幸福的一天/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蜂鸟停在忍冬花上/这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个并不使人难为情/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做这大地上的一名耕者,守好自己的田地与本分。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份祥和、安然、平静、开阔的心灵感受,它才是生命所馈赠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最美礼物。

更多哲理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哲理散文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