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优秀散文 > 正文

烙月饼

作者: 杨世珊2023/02/11优秀散文

八月中秋节,现在的过法就只有吃月饼一项了。中秋节也只是在超市或糕点店里有所体现,一些年轻人过节的感知,大约就是中秋节要放假休息、吃两块月饼而已。

记忆中,儿时的八月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那时的吃喝穿戴也讲究应时到节,比如小孩儿要穿绣有兔子、桂花、菊花的绣花鞋。买卖家更是早早就张罗布置,张灯结彩,摆上应时瓜果,门口髙悬几个红麻经子捆扎的蒲包,表示八月节到了,满大街的节日氛围一下子烘托出来,人人都沉浸在节日要来了的喜庆中。

那时,大多人家不买月饼,而是要烙月饼,最简单的烙月饼就是用月饼模子扣出来的加青丝玫瑰的糖饼。

月饼模子有多种,最简易的用黄泥烧制的泥模子,这是凑合事儿的人家用的,而讲究人家用的是那种传了多少辈儿的木头模子,直径十五六公分,厚度有三四公分。这模子虽笨重,但刻花内容十分精致,广寒宫以及玉兔捣碓、桂树蟾蜍等图案一应俱全,且较为精美。也有稍微小点儿的,个头适中。对于那种图案精美的月饼模子,许多人家都要提前预约借用的时间,以便不耽误事儿。可见那时自烙月饼之普遍,邻里之间关系之和谐,也说明人们对八月节的重视程度。

月饼模子的确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持有的人家,一般被別人称为老根旧底儿,所谓趁落儿的主儿。以前有人说月饼模子是红木的,其实不是,那时的饼模大多是杜梨木的,此木质地细腻,不易劈裂,做模子耐磕耐碰。

儿时,过八月节颇具仪式感,烙月饼是过节的重要项目,须提前准备。我们那时要到东楼的瑞丰酱园买青丝、玫瑰,还有最关键的桂花酱,再到干货铺买桃仁、瓜子仁,然后回家把白面炒熟,将糖与各种小料拌匀做馅。

八月十五烙月饼,馅料是魂,模子是血,白面则是骨头。烙好月饼没有骨头,整个月饼就立不起来。那时我家烙月饼,我会聚精会神地盯着,我妈妈则提前告诉,只许看,不许乱说话。当时只供应标准粉,相对于"富强粉",它缺乏白度与筋道,于是就得在和面上下工夫,先把面和硬,醒一会儿,再往里加水,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加,使劲儿地搋、揉,再醒发,如此反复几次,面就有了力度,油光锃亮,也增加了白度。只有这样的面,包上馅料再烙,才不皱不裂,才能烙出质量上乘的月饼。

面馅包好,填满饼模,要打坯子了——关键是那往外一磕,要麻利,力度得恰到好处。用力过猛,坯子变形,不周正;劲头儿小了,周边易粘连而变形。为什么模子要杜梨木的,它自带油性,磕的时候好磕些,而且只有这种模子扣出来的月饼坯子,纹路才清晰好看。

烙月饼时,对炉火的要求极高——不是煤球炉子和炙炉这么简单了,用的是"锅腔子",即烧柴火的大锅,还需极具经验的老人火,火力需保持一致,先烙月饼的背面,火稍大些,持续一段,使之透"熟",灶内剩余温时再烙有花纹的一面,如此才能保持花纹的清晰漂亮。

月饼烙熟,家庭主妇要比较着挑选出最好的,留着八月十五正日子拜月神时上供用。

有人说,上供可以买点心铺的月饼呀!那时的人就是那么较真与心诚,说只有自己烙的月饼才算是对神灵的真心实意。大户人家虽然有厨房大师傅,这上供敬神的事儿,也要由当家主事的"奶奶"们亲自上手和一次面呢,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得上一次手的。那时的八月节是仅次于过大年的节日。

如今想起来,儿时的八月节就像母亲烙出的那种老味月饼,馨香甜蜜,是一种只剩念想,而再不可能回去的了。

猜你喜欢

优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