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原创散文 > 正文

我的书信情缘

作者: 憨墨[文集]2022/08/08原创散文

八一节前夕,找时间给老战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聊上一会儿,觉得很开心。等到自己一个人坐下来的时候,思绪便纷纷而起,不由得就再次回忆起在部队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想起一封封红色戳记的家信。

我于1983年高中毕业,同年11月参军入伍,集训结束被分配至通信连成为无线电报务班的一名战士,再后来被选调参加汽车驾驶员培训,后分配到汽车连成为一名汽车兵。每天的工作和训练结束以后就是想家的时候。那时候年轻啊,入伍前才刚刚过了17周岁生日,人也没在社会上待过,在爸妈的眼里还是个孩子。哪有不想家的孩子呢?想家的时候怎么办呢?就是写信呗。

书信是那个时候与家人联系的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写家信就成了我的必修课。部队义务兵寄信是免费的,写完封好统一由连队通信员拿到团部,加盖上红色的三角形邮戳送到邮局再发出去。

我是喜欢写信的。十六、七岁的年纪从家乡出来,早早的就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自己,每天再也听不到父母疼爱的唠叨、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畅快的欢笑,突然觉得一切都变了。特别是在新兵入伍后的一段时间,周围都是不熟悉的人,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友操着不同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在一个纪律严明、要求严格的环境里生活,孤单和寂寞感油然而生,止不住地就想家,排解的方法就是写信。给亲人写、给老师和同学写,当然,后来最多的就是给家乡的心爱的姑娘写。年轻时的情感表达总是那么纯真、深情,心里想到的人都是那么可爱而温暖。笔尖下流淌的都是青春的激情、暖暖的亲情、真挚的友谊、甜蜜蜜的爱意。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朋友们,是否还有机会体验到那种握笔在手心波荡漾的幸福感。

有一天晚上,我伏在桌前正在写信,忽觉身后有人,眼睛余光看了一下,好像是一位战友正在偷窥,就头也没抬地把笔往头部的上方挥去,把这位战友吓了一跳。待我回过头去,看到那位战友脸上泛着尴尬的笑意,却很羡慕地说:“你这小子,天天写情书啊,都写啥呀?给我看看呗!”听了他的话,心里甜蜜蜜地泛起一阵羞涩,我赶忙说:“没啥,没啥。就是一封家信。”好像是担心私密的幸福被人偷窃了一般。还有一次,我和战友在翻找信件时,发现有老乡战友的一封来信,信封没有粘牢固,一纸粉红的信笺竟然掉了出来,我那位调皮的战友展开一看,是老乡战友家里已订婚的妻子写来的,心想也得罪不了,就给大声念出来:“某某我的夫:一切都还好吧?为妻在家日思夜念,盼望夫君能早日把家还。公公婆母身体都好,为妻我经常过去看他们二老,夫君大可放心。”好家伙,把中国传统戏剧的道白味道都给写出来了。听到的人都笑出了眼泪,过后竟然集体陷入沉思状。当时我的感受是,信笺中的用语饱含深情,古色古香,堪称完美。我敬重这位可爱的未婚新娘。

唐代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说连绵的战火已延续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都抵得上万两黄金了。如今,在我们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再也没有战乱和由此造成的亲人离别之苦,但家书作为寄托亲情、畅述友情的载体,依然承载着厚重的情感、端庄的神韵,它就像一位谦谦君子,抒情、言事皆娓娓道来,其价值远胜万金,令人心生怀念。

信寄出以后,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等待回信时的那份期盼。每天等着翻看通信员送来的信件,有自己的信就觉得收到了幸福,没有的话就会有一种落寞的感觉。给爸妈的信已寄走了好多天,为什么还没有收到回信啊?寄丢了么?还是爸妈工作忙回信迟了?终于盼到妈妈写来的信,信中说:“你爸拿着信一遍一遍地看,一会儿偷偷抹泪,一会儿又舒心微笑,说这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儿啊,你在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团结同志,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家里没啥事,你别操心我们,真有事了我们会给你说的。“其实后来退伍回到家以后才知道,妈妈写这封信的时候,最亲爱的爷爷因病去世刚过了头七。我说:“妈呀,你当时信中为啥不给我说呢?“妈说:“你爸恐怕你的工作受影响,不让说哩。”我的识大体顾大局的爸妈,虽然普通平凡,但却又有着何等高洁的操守,他们深谙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宁可自己承担逝去亲人的痛苦,默默守护着家,为的是让儿子安心在部队尽忠报国。

相互通信的同学中,有一位高中毕业后再没见过面的女同学,在我的记忆里,她人长得俊俏,温柔贤淑。在我心里,按现在的话说,她就是女神般的存在。高中那会儿班上的男女同学一般是不闲聊的,等到了部队以后,就有了给她写信的冲动。收到回信得知她师范毕业后当了老师,书信中的措辞始终都是那么知性、得体,每读到她的信都有一种岁月缱绻,葳蕤生香的感觉。记得第一次给她写信时,慌张中把她名字中的一个字多写了一划而成为错别字,她就拿出老师的方法,在回信的最后写上一个“错误:”把错误的字标出,写上一个“正确:”把正确的字标出。信读到这里,我顿感面红耳赤,但由于读的是手写的纸质信件,加上这位老师批改作业式的指教,不仅维护了我小小的自尊,还让我以后养成了写字行文审慎严谨的习惯。说到底,还是要感谢当年的书信。“从前慢/记得早先年少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若干年后,再读木心的《从前慢》,灵魂的共鸣竟能如此震撼人心。

家兄也是当过兵的人,在家信中经常给予我指点,包括出操、训练、列兵的站姿和遵守部队的纪律等等,事无巨细,能想到的就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最让我感动的是兄弟之间手足情深的肺腑之言,从对父母的敬爱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从谦恭礼让到独立自强,娓娓道来,一切是那么亲切自然,我读着信,一点都不觉得烦,倒是每次读完信,又对哥多了一分敬重。放在今天,兄弟之间、年轻朋友之间的交流,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我有些存疑。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快捷的交流方式已替代了以往的书信,短、平、快的思想输出已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总有一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遗憾。

往后的日子里,我还会用真情实感续写“家信”,既写给自己,也写给有缘的朋友,赓续书信情缘。惟愿这些感悟生命的文字,能化作温暖的光,不断照进你我的心里。

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原创散文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