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故事 > 亲情故事 > 正文

岁月如歌

作者: 郭增吉2021/07/08亲情故事

父亲在乡下算是个文化人。解放前有几亩地,爷爷变卖家产,让父亲上了几年学。父亲很刻苦,又善于钻研,识了不少字,还会小学和初中的数学。父亲的算盘在村里首屈一指,曾在食堂当过会计,心细如丝,分毫无差。

父亲写一手好毛笔字。百十户人家的村子,兄弟分家写分单、房屋转让写房契、结婚写帖子、写信等等,父亲是有求必应。特别是过年时,全村的对联几乎都是父亲写的。那时候没有现成墨汁,需要用砚台磨墨,我几岁时就帮父亲磨墨了。写了对联,还要写福字,写春条。往往是别人家的都贴上了,我家的还没顾上写。父亲的正直与善良,很受村里人尊敬。父亲从小就手把手地教我写毛笔字。父亲去世后,我也和父亲一样,尽力为乡邻服务,让父亲的一份爱心延续下来。

父亲看过许多书,乡邻都喜欢听父亲讲故事。当时乡下的文娱生活非常贫乏,听故事就是最大的乐趣了。白天在生产队里上工,晚上端着碗来到大街饭市,坐在两旁的青石板上,听父亲讲故事。《岳飞传》、《杨家将》、《刘公案》等等,父亲绘声绘色地讲着,人们如醉如痴地听着。

夜深了,故事告一段落,大伙儿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等着第二天晚上再接着听。

村里有座砖瓦窑,出了砖瓦后,里面好长时间还有余温。寒冷的冬晚,人们就来到窑里,听父亲继续讲故事。没有灯,伴随着烟袋上一闪一闪的火头,大家鸦雀无声,只有父亲有板有眼的讲说,直到深夜。

正是父亲的喜欢读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兄弟。我刚懂事的时候,就天天缠着父亲讲故事,十来岁的时候,就读了许多课外书,并且终身与书有缘。

对我们兄弟几个,父亲要求很严格,却不苛刻。他从小就教我们读书识字,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生存的本领,为我们长大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父亲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那时没有特效药,父亲也舍不得花钱买药,便用一角钱买来一本油印的土单验方小册子,从上面找治病的方法。他跑到野外,采来中草药,比如苦杏仁、瓜蒌等,炮制后服下,以减轻一点痛苦。这种病怕寒,整个冬天,父亲没有脱衣躺着睡过一个囫囵觉。打我记事时起,他总是披着一件破羊皮袄,背靠一大包用粗布床单裹起来的麦秸,整夜地坐着喘气,咳嗽。一到白天,父亲又硬撑着羸弱的身体参加生产队劳动,去挣取不多的工分。

父亲乐善好施,总是点点滴滴地去帮助别人。有户人家盖房子,窗户做了一半,板材不够了,父亲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把一块好木板给他送去,还告诉他不用还。常有盲人来街头说唱,父亲总是抢着给他们送饭,还主动领到家里住宿,对他们问寒问暖,尽力关照。

父亲只活了56岁便去世了,那年我刚十五岁。因为家穷,父亲生前连一张相片都没舍得照,这一点至今让我们兄弟感到惭愧和遗憾。

没留下一张照片的父亲,却永远留在了我们深深的记忆里。

更多亲情故事

猜你喜欢

更多亲情故事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