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故事 > 生活故事 > 正文

瞧这一家子

作者: 春晓2020/09/26生活故事

五姑一家老少三代,共9人,都很能干。

姑爹桂先生平时没事,在家就喜欢这里锤锤,那里捣捣,把里里外外整理得井井有条。他可以说是越活越年轻,70岁的人,30岁的心脏:一吃饭就满头大汗,一说话就全身激动。他烟基本不碰,酒也很少沾。为了这个家,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五姑芸女士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车缝裁剪样样精通,锅碗瓢盆不在话下;接人待物分寸拿捏到位,有礼有节。有时她指出做嫂子的我妈做得不对的地方,老人听得血压升高,胃都感觉在疼。可五姑是刀子嘴豆腐心,一旦我妈生病住院,她就会出现在病床前,为我妈守着吊瓶。在我妈出院后,腿脚不灵便的她又买来猪肉、猪蹄、筒骨、鸡蛋、牛奶等营养品,和姑爹一起爬上8楼送来,直到把妈妈的冰箱塞得满满的,才放心离开。

大表姐军外向,练就一副律师型的口才,讲话一根肠子通到底,无遮无掩,爽快。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她从大处着眼,从不斤斤计较生活的小节,“吃得亏,才拢得堆”。军姐常说,做人不要小鼻子、小眼睛,要大方、大气,所以活得潇潇洒洒,颇有“木兰从军”的大将风范,跟她的名字很吻合,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大表姐夫新忠厚、内敛,不露锋芒。他其实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时候一句话说出来——— 语惊四座。夫妻俩性格互补,个子不算高,可他们的双胞胎儿子磊和伟却是又高又帅,长得很有明星气质,套用一个数学的运算规则,也许就是“负负得正”罢。

二表姐燕是当老师的,口才也是一等一的好。她客观、公正,对亲戚、学生都能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凭这点就很受人尊敬。二表姐夫敏走到哪里,就把欢声笑语带到哪里,讲话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两人的性格很合拍,他们条件好,大表姐两个孩子负担重,夫妻俩通情达理、心胸宽广,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可以继承的财产大度地放弃,让给姐姐而无怨无悔。培养出来的女儿妍,举止优雅、有书卷味,就像一朵出水的芙蓉,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古典的气息。

一家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市区周围每个乡镇的圩日,两位老人清清楚楚,姑爹用自己组装的三轮车,搭着姑妈优哉游哉地轮流去各处赴圩,看看热闹之余,买回各种土特产送到两位表姐家;而表姐她们如果家里没有菜了,又不便麻烦父母,就直接去超市,干净又甩脱。

一家人很仗义:哪家亲戚有难事,他们都是全家出动,伸出援手相助,让那家人颇受感动。

“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表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姑爹、姑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有什么不适住医院,饭菜都不准表姐、表姐夫送,而是在医院食堂或附近用餐,以免晚辈分散精力而影响工作。自己能做的事,就尽量去做。不给人添麻烦,就是对人最大的尊重——— 这是姑爹、姑妈的人生信条,也是做人的原则。

一家人最大的特色,就是聚在一起时,尽管不全是中共党员,也开开“民主生活会”,小结前段时间的“得与失”,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有广开言路,才能集思广益。二位表姐在充分听取二老正反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供老人在决策时参考。与此同时,言传身教,他们也俯身听听孙辈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家风”,这就是“传承”。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姑爹、姑妈当下是返老还童,偶尔也会因为生活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磕磕碰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无伤大雅,最后都会在互谅互让中化解矛盾。就像我妈,父亲不在了,没有人跟她吵嘴,反而感到很失落,生活一片茫然。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倒觉得,在一起能争论一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逢年过节,话匣子打开时,他们一家人就像一台晚会正式拉开帷幕,角色各就各位:两位表姐担主角,二重唱;姑爹、姑妈心甘情愿地做配角,随声附和;两位姐夫敲边鼓,仨孙辈则在一旁掌声鼓励,全家人其乐融融……

更多生活故事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故事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