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故事 > 生活故事 > 正文

劝学记

作者: 刘新民2022/08/20生活故事

于明金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来自农村的他有副聪明的头脑,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与好奇。我俩经常凑在一起研究探讨,无话不谈。升入初中后,我俩又分到一个班。虽然学校离两家较远且我俩出发地点不一,但丝毫不妨碍友谊的小船继续航行:上学时不能同行,放学后必能同行。由于我们都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谈话内容多是围绕学习,也促进了学业的进步。

初二春天的早上,我得知于明金的爸爸不让他上学了,内心顿时充满了遗憾和伤感,决定找班主任去于明金家里劝学。班主任姓朱,教英语,听了我的想法后,她没有犹豫便同意了。那个年代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村孩子没上几年学就早早到生产队劳动去了。我深深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艰难的劝学过程。

去于明金家的路上,为了给老师增加信心,我特意给老师背了语文课刚学的荀子《劝学》里的一段内容:“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朱老师听我背诵后,哈哈大笑道:“这孩子是给老师打气呢?还是教老师怎么劝呢?”

来到于明金家,正赶上于明金的父亲准备下地劳动,于明金跟在后面。学生装不见了,换了一身沾满泥土的劳动布衣服,白净的脸上还沾着些泥点,显然是上午刚从地里回来。于父客气地把老师和我让到屋里。朱老师先是表扬了于明金的聪慧和刻苦,又说道:农村虽然是广阔天地,但上学比在农村劳动有更广阔的空间,知识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同时也会增加很多机会,将来才可能有更好的出路与前途。于父边听边抽着烟袋,眉心越锁越紧,突然冒出一句话:“早晚还是下地干活儿,家里工分少,日子紧,供不起了。”然后抬起脚,将熄灭的烟袋在鞋底上使劲磕了几下,起身走到院里,推起自行车就要走。

这时的我,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劲儿,一步跨上去拉住了自行车后座,哭着说:“伯伯,您就让他去上学吧,他要是种一辈子地太可惜了!”我拉着自行车哇哇大哭,继续说道:“家里有困难,我中午给他带饽饽。”朱老师和于明金也在后面流下了眼泪。于父这时眼眶也湿润了,他顺势把自行车靠在墙边,就地蹲了下来,双手抱头伏在怀中。过了很久,他抬起头来说:“那就让他再上一段时间吧!”。

复学后,于明金更努力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初三毕业时,他考上了区里重点高中。我俩虽然不在一个班,但仍是终日形影不离的挚友。转瞬间,我在学校入伍了。临行前,我们没有礼物互相赠送,只是凑钱照了合影。为了省钱,我们还拉了两位同学一起合影。

1978年,我收到于明金寄来的信,得知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天津大学,学习机电专业。得到这一喜讯,高兴得我在办公室里一蹦而起,比自己上了大学都要兴奋。

几十年过去了,我俩都已退休在家,于明金把家安在了滨海新区,有了幸福美满的晚年。我俩虽不能常见面,但仍互相惦念。每每相见时,那些不曾向他人谈起的知心话,更是说起来就没完,那份醇厚的友谊溢满心间。

生活故事

猜你喜欢

生活故事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