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心情日记 > 感悟 > 正文

面对面碰到时

作者: 湖底浮萍2015/06/17感悟

与禇某同住一个单元,整整八年了。

不在一个行业谋事,作息时间上大不相同,所以没有多少交集。从来未到对方的家里去过,仅仅知道名字而已。其人脸宽体胖,富态俨然,在单位里虽不任显职,但待遇肯定优厚得很,因此便好像多了些矜持与傲慢。

单元里总共就那么十几户人家,因此尽管彼此并不熟悉,但上下楼碰到的时候,大多数还是互致问候,点头致意,最起码的礼貌嘛。禇夫人是外地人,没有正式工作,但和善可亲,每次碰面,经常笑容可掬,令人如沐春风。

可是,近段时间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了,每次主动和禇某打招呼,总换不来“等价”的回应。似乎不论自己多么热情,得到的总是不咸不淡的微微点头,或者从喉咙眼里挤出的一种奇怪的闷音,伴随着近似僵尸般的表情……

刚开始,很有些不安:哪里得罪人家了?细细想来,实在没有回忆起自己言行上哪怕一丁点儿的罪过。于是,碰面的时候,悄悄地观察其眉眼之间的信息,看不到多少的恨意或者不屑,才知道这种所谓的“矜持”与“傲慢”仅仅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善言谈或者职业习惯罢了。就类似医院里那些已经见多了生老病死的医务工作者,或者候车室里那些厌烦了被询问简单问题的售票员一样。

心头释然之余,也蓦地想到: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呢?

多年以来,交往之人可谓多矣,但知已极少,在圈内圈外的“影响力”也有限。那么是不是因为迎面打招呼时不够热情与张扬,握手与拥抱时力度不够大,把酒言欢时不够幽默与真诚,结果给人留的印象不深,对对方而言自己只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呢?

古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来,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仅凭个人好恶轻易为对方下结论。即使某人有让自己很“不适”的地方,也可以借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到“其不善者而改之”就够了。

更多感悟日记

猜你喜欢

更多感悟日记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