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人生随笔 > 正文

篾匠

作者: 粟克武2022/01/20人生随笔

老家靖远是典型的桂北山区,房前屋后都是大片大片的森林。毛竹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绿植。

毛竹叶翠,秀丽挺拔,经霜不凋,常常与松、梅同称“岁寒三友”。最重要的是,毛竹在山上自然生长,无需管理,三四年即可成材。其竿型粗大,最适宜做建材使用,如梁柱、棚架、跳板、脚手架等等,因此毛竹成了山里人最重要的经济林。

小时候,好多生活用具都是用毛竹编制而成的。最普遍的是箩筐、粪箕和吊篮,还有晒谷子的谷垫、淘米的筲箕、装鱼的鱼鼎、做女红的篮筐以及放在楼上专门存放稻谷的谷桶等等。和木匠、瓦匠、泥水匠一样,有一群专门从事竹器编织的人,在我们当地,把他们称做“篾匠”。

篾匠从来不称自己是篾匠的,因为篾和灭同音,彩头不好。记得我刚刚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家里一位懂得一点篾匠手艺的长辈,手里拿着一块破开的竹片问我这个东西叫什么。我的第一感是,这不就是一块篾丝吗?正要脱口而出,我忽然想起长辈讲过的避讳,心里便琢磨了一下:叫篾丝肯定不行,丝师同音,篾丝就是灭师,不能说;按照我们当地的另一种说法叫篾子,也不行,篾子不就是灭子吗?怎么说才好呢?我沉思片刻,回答说叫做竹子。这位长辈微笑着走了。

篾匠师傅做活路(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上山砍竹子。这个环节很有讲究,必须是选择那些体型高大、竹龄在三四年间、颜色绿中带黄的毛竹才好用,太小太嫩太老的都不合适。毛竹砍回来存放几天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我最喜欢看篾匠师傅破竹子。毛竹架在一张条凳上,篾匠师傅先用竹锯把两端锯平,取好入刀的位置,然后轻轻一拍刀背,一声脆响之后毛竹便裂开了一道口子。这时候,篾匠师傅会拿来一根早就预备好的短棍,嵌入篾刀破开的口子里,稍稍用力一推,毛竹的裂口延展到数尺长。随后,篾匠师傅反过身来,双手握住短棍的两端,向下猛然使劲,一阵清脆的爆响之后,整根毛竹瞬间变成了两半。

后来读书学到“势如破竹”这个成语,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篾匠师傅的动作,于是心领神会。

有一年,我们家请了一个篾匠师傅来编箩筐。这个师傅说话喜欢用些修饰比喻,在我们当地叫做“耍文”。隔壁的三叔公过来找他聊天,问他是做什么活路的?师傅说,我啊,两手舞青龙。三叔公说,那好啊,麻烦你帮我做几样家什(物件)。师傅问,做什么家什?三叔公说,做个“无风自有风,珍珠过洞中,剩个青龙尾,做个嘴对嘴”。篾匠师傅一听傻了,左思右想不明白是什么物件,于是谎称身体不舒服,躲到房间里冥思苦想。

那天下午,隔壁三叔婆过来我们家借火,问我奶奶,你们家不是请了个篾匠师傅做事的吗,怎么不见人?奶奶说,身体不爽神,歇下子。奶奶顺嘴问三叔婆,你们家想喊他做哪几样东西啊?三叔婆说,做一个簸箕、一个筛子、一个吹火筒。房里的篾匠师傅听见恍然大悟,跳起身来上山砍竹子去了。

事后篾匠师傅大为感叹,编了几句打油诗:出门莫耍文,耍文看不成;隔壁嫂嫂不借火,工夫做不成。

破竹之后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竹片加工成编织竹器需要的材料,有条片、粗细、厚薄之分。篾匠师傅加工材料的工具只有一把篾刀。篾刀和柴刀的不同,在于柴刀在末端通常有一个弯钩,便于锁拿柴禾,而篾刀不需要这样的功能,因此没有这个弯钩。篾匠师傅手艺的高低在这个环节上也一目了然。高明的师傅,可以把竹片片成极薄极长、软绵如线的形状,把毛竹纤维的韧性发挥到极致。

我特别喜欢看师傅编筐编篓的过程。一根根竹篾在师傅手里上下翻飞,满堂屋都是竹丝舞动的影子,阵阵沙沙声响好似伴舞的音乐,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竹片特有的香味,让人陶醉不已。当师傅结好最后一根竹篾,一个漂亮的竹艺作品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想象一下,刚刚还是一根毫不起眼的毛竹,一下子变成了漂亮的家什,那是多么美妙神奇啊!

篾匠编筐最难的是起头和收尾。起好头,中间的路数清楚了,接下来花时间编就是了。如果带徒弟,师傅起好头,中间部分就交给徒弟做,师傅可以一边看一边抽烟喝茶打个盹,到收尾的时候再过来指点一二或者拿过来自己做。如果师傅藏私、或者徒弟学艺不得法,起头收尾就很难掌握,做出来的东西难看还不结实,这样主家是不付钱的。我上大学的时候,看到一本写作理论的书,讲写文章开头和结尾很重要也很难掌握,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的,叫做“编筐编篓,难在收口”。对此我深表赞同,这真的是很接地气、很有生活的一句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里人时兴用毛竹加工做跳板、竹筷子和竹席,这种粗加工可以增加毛竹的价值,比单纯卖竹子要好些。可是,这些粗浅的工种和篾匠师傅的高超手艺相比相差甚远,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性可言。而且这些活路非常累人、获利又少,没过多久,人们放下毛竹加工,跑到城里打工去了。

再后来,不锈钢和塑料用具盛行,漂亮的竹器慢慢地被替代并消失了。篾匠师傅渐渐地失去了它的市场,这门技艺也就慢慢地被忽略、慢慢地被师傅们带走了。

过年回家,看见老屋里灶头上挂着的篮筐,忽然心有所动,想起浪石口有个表叔年轻的时候做过篾匠,手艺还算精通,如今怕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吧。我在想,要趁早找到他,请他编一套箩筐粪箕和菜篮留下来。

更多人生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