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情感短文 > 正文

重返陇南农校

作者: 嘉阳拉姆2022/01/17情感短文

初春三月,单位派我去成县党校培训一周,心里有小小的窃喜,因为成县是在我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待过三年的地方,感情非同一般。

培训第三天中午,天气不错,我专程打的去陇南大道“马占祥”馄饨店吃馄饨。若不是打的,我真是要迷路了,虽是一条宽广大道,一条曾走了无数遍的路,可如今,高楼林立,十几年前的农田已变成单位大厦、酒店大楼。馄饨挺香,但几乎吃不到馅儿,一口咬下去,都是粘在一起的皮儿。上学那会,吃一顿“马占祥”多奢侈啊,有菜有汤有肉,一碗下肚,真是满福。如今,是吃不出从前的味儿了,或许老板不同了,厨子换了,配方变了?或许这些年,我们吃过了太多好吃的饭菜,味觉和大脑、内心一样,不如从前那般容易满足。

吃完馄饨,步行去母校转转!

一进育才路,迎面有一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向这边驶来,车子虽与我隔着几十米的距离,但我还是很快认出骑车人正是我农校中专三年的班主任黄老师,巧,太巧!我很激动,但并没一下子迎上前去和老师“相认”,而是赶紧拿出手机,拍下还未察觉的黄老师。

自行车越来越近,老师看到迎面有人偷拍他,有意调整方向,我将手机从眼前挪开,以多年前惯有的调皮劲儿,跳到老师面前。老师微微吃了一惊,继而一下子认出我,我说:“老师您没变啊,还是那么年轻!”老师说:“哎,不行啊,都成‘三高’人员了,你呢,成家没?”我说我都俩孩子了,老师笑道:“哎呀,我看你还是和以前一样像个孩子。”一阵寒暄,我邀请老师有时间来我的家乡官鹅沟游玩,老师欣然答应。育才路两旁的柏树在初春的晴空下显得沉稳而安静,我这才发现我的老师,两鬓花白了许多,比起那时候的帅气,如今的老师,更像是我周围普通的一位中年人。

我不禁想到在校时,我算不上尖子生,又有一些调皮,上课看小说,自习爱唱歌,睡前还喝二锅头,但幸运的是,在老师眼里,我是一名能脱颖而出的好学生,所以每位老师都很关照我,黄老师也不例外。他曾因我在学生会办公室过生日喝酒而训诫过我;他曾为了我们排好元旦文艺汇演的舞蹈而放心地把自家钥匙给我们,让我们在他家里跟着VCD视频学习舞蹈;他曾因我做学生代表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而感到骄傲,他也曾担心我早恋而找我谈话,让我以学业为重。我们常背地里偷着喊他“老黄”,一晃,“老黄”都快当爷爷了吧!

站在校门前,感到久违的亲切,又伴着些许陌生,校门似乎矮小了,可能是我们的心和眼界比从前大了。门房依旧在那个挨着大门的位置。那时,曾多少次跑来,在窗台一堆堆信件中找自己的名字。如今,我们再也不用手握钢笔,用指尖的温度来书写信件、书写情感,我们再也不用在想念一个人时,花那么长时间,等待一句翻山越岭的问候。

女生宿舍楼下的大柳树不知去向。那时一到春天,柳絮便漫天飞舞,小吃摊点的商贩们都嫌弃柳絮,因为它们动不动就跑进锅里碗里,跑进他们刚盛出的饭菜里,可我却喜欢在飞舞的柳絮中抱一本书,在校园一角,不声不响,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风一吹,柳絮簌簌飘落,像白雪,像云朵,像我内心不可言说的情愫。

那时校广播站办得挺好,我也是其中一员。每天放学,我都去广播站值班,播送新的校园动态,播送好的文学作品,记得当时广播站创办的栏目里有一档叫《心中有爱点歌台》,每天能收到许多写满各种寄语的纸条。有时候,我会以匿名的方式,把心里莫名的情感,寄托在一首歌中,让它飘进大家的耳朵里。那些优美的旋律在校园的学生群中、柳树群中、樱花群中轻轻飘过,娓娓道来,那时,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如今,三楼校广播站的窗户紧闭着,里面的调音台、话筒架、收音机,你们还好吗?哦,也许你们早不存在了。广播站,或许也不存在了吧!广播站窗户对着女生宿舍楼的三楼阳台,我收回目光,穿过小道,走进女生宿舍。411的门微掩着,里面几个女孩,有人听歌,有人看书,有人聊天,我在门前踌躇了一会儿,敲门,说明了来意,她们热情招呼我进屋。我站在宿舍中央,环顾着四周,木质高低铺被铁质高低铺取代了,显得不够年代感;从前睡不着的夜里写在墙上的心事也都不见了;墙上的柜子依旧,曾经,左数第一个柜子里放满了我的行李,有阿娘做的油炸馍,有偷着买来的二锅头,还有一小袋故乡的泥土。我睡过的上铺,此刻,有一个文静的姑娘埋头看书,我似乎看到了旧日的自己,而睡在我下铺的你,对面的你,411的你们,在哪里?

操场边的水塔、秋千架都不在了,秋千架上的欢笑,一如夏天水塔旁洗衣盆里冒出的肥皂泡沫一样,也吹散很久了。想去教室看看,却发现教学楼锁着,从窗户外往里张望,稚气未脱的学生似乎还在教室里,一会儿安静地听着课,一会儿又打闹起来,此刻,你们的名字渐渐模糊,但那时的笑那时的快乐,却恍如昨日,渐渐在我眼前生动起来。校门外显然没有从前那么热闹。那时我爱去的两家书店,如今也找不见了,但我却看见两辆进城的面包车的挡风玻璃前还放着熟悉的“农校——莲湖公园——抛沙”的牌子。

一路前行,经过育才路,经过陇南大道,经过东河桥,抵达莲湖公园,居然才收了一块钱,真是太实惠了。莲湖公园大门换了模样,那些一见人来就上前招呼着拍照的“摄影师”们,如今,换了什么职业?在用什么支撑着生活?从前那些湖边的大柳树、石头路、丁香花都不知去向,许多从前的景致被新的替代。

初春的湖面,清波微漾,我在栏杆边,静静伫立。我比莲花早到了一点。真快啊,弹指间,十五年已溜走,这一路走来,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切,似乎又都没变……

更多情感短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短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