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人生随笔 > 正文

树高引鸟来

作者: 沈奕君2022/01/15人生随笔

稿子写到一半,被叽叽喳喳的鸟鸣打断,转头一看窗外,一只只麻雀正欢快地飞舞,虽然每天上班,可是忽略了眼前的景象,甚至连窗外都不曾看一眼,仔细端详,新栽的树长高了许多,茂盛的树叶快没过窗户,外面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记得搬到这间办公室时,还是几年前,那时候我刚调进单位不久,是个新兵,一切都显得新鲜,每天会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写一篇稿子,看几页书,拍几张照片,下班后还会对当天的事情进行总结,听会儿音乐,记一段日记生活被安排的满满的,闲暇之时不忘望望窗外,晨曦、午后、傍晚,我记录着四季变化,感受着时光变迁,在春之萌动,夏之涌动,秋之跃动,冬之悸动中,过完一年又一年。

办公室的对面是一栋老房子,经常会看到住户挂衣服、种盆景,唱个小曲,尤其在夜里,电视声夹杂着话语声,顿时让人感受到很温馨,家仿若眼前。

离家多年,只有每年除夕与父母兄妹短暂的相聚,因而倍加珍惜这样的时光,每逢此时,我都会屏住呼吸,体会暂时的惬意,也正是因为这样,四年前,我聆听着对面传来的歌声,写下了小说《爱唱歌的女人》,就当是思乡之情吧!

住在办公室正对面的一家,喜欢种植物,他家的盆景长的很整齐,既有仙人掌、绿萝、吊篮,也有栀子花、金银花、梅花,种花人也时常在换,老人、小孩、中年人,他们每次都拎着水壶上阳台,给盆景浇灌,修修剪剪,一站就是好一会儿,那种专注的眼神,已不多见,跻身在城市之中,如此的静让人特别舒坦,尤其是小孩,看上去也就8、9岁,嘟着个嘴,调皮的拨弄那些盆景的叶子,仿若玩伴,特别亲密。他们的楼上住着一位老人,长时间就一个人,除了种几盆花,大部分时间把写完的字晾晒在窗户上,风一吹,那些字会随风起舞,这时候,他站在窗前,闭眼沉思,打断他的是另一户人家的吵声,也是常常让我搁下笔的缘由,先是孩子大声哭,哭声中带着诉求“再也不敢了!”,接着是一位老人的骂声,我判断是孩子的奶奶,哭声和吵声也会随着时间突然停下,我和他们之间,隔着茂密的树丛,大概有几十棵,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办公室楼下。

我曾和同事猜测过对面的人家,猜测他们的身份,猜测他们的喜好,每次都不过于纠缠结果,遇到采访,出去一趟就忘了,平时一忙,也就一天赶着一天,最后把季节推向年末。

忘了的是眼前的情景,忘不了的是烟火的气息,炒菜的香味,每天会准时抵达,那种农家土菜的烹饪方式,就是隔着窗户,也无法阻止,因此常常诱惑我屏住呼吸,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酸辣、麻辣、清炒,虽未曾品尝,但早已被其味俘虏,我和同事会情不自禁地奔向窗户,硬是等到对面炒菜声停,油烟味散,才折返到座位,我们便开始新一场争论,酸辣土豆片、洋芋粑粑炒腊肉、清炒白菜,闻其味猜到过八九不离十,忍着饥饿,一看时间,又到中午饭了,我们放下争论,落入市井。

单位人多,绿化也跟了上去,樱花树、桂花树、银杏树,总有那么几棵树会在特定的时间释放出色彩,比如春天樱花璀璨,秋天桂花飘香,银杏叶黄,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它们的存在,只有窗外的树,一年四季披绿,既没有鲜艳的花期,也没有诱人的香味,更没有明显的果实,除了长“个子”,总是默默无声,这不仅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想起了那些医务人员,想起了志愿者、清洁工、快递员……他们总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总会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扛起重担,“国士无双”的钟南山,“人民英雄”张定宇、陈薇等,即便是那些“90、00”后,也如窗外的树,无论外界怎么变化,都默默无闻,默默无声,默默奉献。

栖息在树上的鸟,会不时地跳跃到窗台,即便是我站起来,也不离开,许是长期接触,已经习惯,亦或是在它眼中,我可能也是一棵树。

树的成长总在不经意间,就像僧人修行,尽管行程艰难,也要坚持到底。从家乡来到这个叫平利的地方,快十五年了,这些年里,我见证了这里人对树的感情,每年植树,平时栽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树,树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乡村树多,县城也是,不仅有茶树、松树、柏树、板栗树、桂花树,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不仅让这里变得越来越美,也让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荒滩变公园,臭水沟变新景观,“八桥”飞架南北,城大了,人多了,楼高了,唯一不变的就是种树,无论走到哪里,绿是本色,绿是信念,绿是守望,茶树的绿,绞股蓝的绿,中药材的绿,树叶的绿,让人沉醉其中,在植树过程中,也是向林而生,既让树成林,林变绿,也让“绿”变“钱”,家家户户因绿色产业脱贫,因绿而富。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再听鸟声,却是那样的悦耳,仿若鸟与树的对话。

不经意间,下起了小雨,窗外的树好像又长高了,透过叶缝,我看到树上又来了不少鸟,有麻雀,喜鹊,还有百灵鸟……

更多人生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