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幸福日志 > 正文

感恩幸福

作者: 舒添宇2021/12/27幸福日志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幸福是什么?是疾风暴雨过后的绚丽彩虹,是春播夏耘、汗水浇灌的累累秋实,是国泰民安、众乐其乐的岁月静美……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里醒目地写着“我们和时间赛跑,奔向2000年”。2000年?太遥远了,是个什么样子?懵懂的我心里充满了向往。

我记事的时候,家里已经盖了三间土房,极其简易。土墙土地面,门窗都是最老式的样子,门环门扣也是铁匠铺的产物。地面并不平整,放张桌子四条腿需要找些薄石块垫着才能平稳。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娘让我们找来各种盆盆罐罐接雨水,地面被瓦缝里流进来的雨水滴出点点小坑。晴天,阳光从屋顶照进来,地面会有一些明明暗暗的光斑。

老屋的现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父母亲不是不想翻盖,实在是拿不出钱来。父亲当着临近公社的初中校长,月收入低得可怜,家里常常入不敷出。爷爷家里特别穷,一大家人住着几间局促而狭小的低矮土房。大伯单身,二伯、父亲、小叔结婚,都是在同一间房里,大的结完婚就搬出来住,把房子腾出来让给弟弟做婚房。姐姐出生后,父亲觉得老屋住着实在不方便,东挪西借,腿跑断,好话说尽,欠了一屁股债勉强竖起三间新房,搬进来时只有一张苇席、一床被褥,家徒四壁,饥饿成了我模糊记忆里不变的主题。

我娘早出晚归参加生产队劳动,苦巴巴一年到头分不到几粒口粮。看着别人吃顿稠糊汤,我都会艳羡不已。幼小的我,只希望落得肚皮饱圆即可,其余的实在不敢多想。

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家里的情况才开始好转。当年玉米收成很好,玉米棒子长得又粗又壮。我帮着娘背玉米棒,一趟接一趟,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第一次见到这么壮实的玉米棒,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几年下来,村里的缺粮户减少了,许多家庭有了余粮,就买来大板柜、大瓮、瓦缸储存粮食。殷实人家给闺女打嫁妆,大件家具如大板柜、立柜、面柜是标配。头脑灵活的人把多余的粮食卖掉换成钱,存进银行。

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光景已经大有改观,除了经济仍然不宽裕之外,粮食已不再是问题。村里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外出揽工包活,当起了小老板。不过多数人还是厮守着不多的土地,继续着土里刨食的生活。1989年,我读完了初中,费尽周折之后,考进了丹凤师范学校,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跳出农门的人。三年后,我重返家乡,做了母校的一名教师。拿着170多元的工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那时候,工资收入也常常是同事们私底下谈论的话题。“要是工资上五百就好了!”“要是工资涨到一千就好了!”“要是工资有两千就好了!”后来经历几次工资大调整,特别是实行薪级工资之后,教师工资增长很快,幅度也很大,有几十倍之多,拖欠工资的现象终于成为历史。

身在基层,行走在乡土世界,我时刻关注着老家农村的变化。如今,破旧凋敝的古旧村容早已旧貌换新颜,泥房瓦舍被栋栋小洋楼取代,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人们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穷。许多乡亲由村里到镇上,由镇上到县城、省城,买房定居,成为城里人,乡村成了他们的避暑山庄和梦里乡愁,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宽敞居所。想起以前居住的拘狭,感觉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幸福感油然而生。

70年风雨沧桑,祖国母亲越发容光焕发、活力四射。我的乡亲们也一步步甩掉穷帽子,走向富裕之路。幸福的生活,除了小我的奋斗,还有许多人甘愿为之拼搏、为之奉献。

激动的泪水又一次滑过脸颊,感恩幸福,且行且珍惜。

更多幸福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幸福日志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