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情感日志 > 正文

别了,煤棚子

作者: 李凤高2021/12/20情感日志

家住煤城小镇,在改革开放40年里,我经历了煤矿的发展、鼎盛、转型、域外开发等一系列转变。时到今日,感慨颇多,还是从家里的煤棚子说起吧。煤棚子作为煤矿所建居民楼的配建房,功不可没,它见证了我家几十年的生活变迁。

我是1983年参加工作的,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煤矿四平八稳地享受着国家的补贴,产煤量服从国家计划。我家是1986年搬进矿区新建楼房的,那时我的基本工资是33元。矿上每个职工每年供应4吨煤用于生活,每吨9.5元。还给2张柴火票,每张2元,大约折合100公斤木柴之类的。所有这些,加上我的自行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破烂,统统储存在楼下的煤棚子里。煤棚子就像电脑的存储器,存放着我家三十多年的记忆。

矿区的鼎盛时期出现在2009年,那时我们的矿井扩能改造达到年产150万吨的能力,井下用上了“综采工作面”,效率特别高,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心情就像飘在矸石山上的白云一样悠哉。那时的煤棚子里储存着电冰箱、彩电和电脑显示器的包装箱,此时的煤棚子成为我家生活飞速提高的“见证人”。

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以及去产能等因素的影响,矿山开始转型,在煤炭经营、林业、机械设备制造加工方面开拓发展,煤炭主业秉承域外开发走出去战略,下云南、走内蒙古,跳出老矿本部。此时,很多矿办职能早已移交地方,我所在的煤城小镇也开始转型升级,大批的棚户区被拆迁改造,新开发的楼群鳞次栉比,小镇逐渐变成美丽宜居的城镇。

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升级改造,楼内的家家户户都把燃煤的炉灶、土炕拆掉,清一色地使用电磁炉、电饭煲、微波炉、燃气灶……煤棚子的储煤功能已经荡然无存了,它实际上变成了家庭杂物储存室。

如今改革开放40年了,老矿区经历了凤凰涅槃,正在向世人展露新颜。最近,政府号召进行文明城市创建,煤棚子作为一定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即将被拆除。想来我还真有些恋恋不舍,但考虑到当前令人堪忧的卫生状况,我们全家还是欣然应允,与政府签订了回收补偿协议,等待拆除。

在清理煤棚子内积存的旧物时,我发现了上世纪80年代曾经穿过的土布棉袄、棉裤,里面竟然成了耗子窝,心里一片释然:拆了吧!新时代新风貌,花园绿地展新姿,告别旧时光恰逢其时。

更多情感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日志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