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因事制宜

作者: 唐光程2021/12/14生活随笔

人不论面对或遇到什么样的事都必须因事制宜。体现在颐养中的吃,因事制宜就是根据事情的变化规律制定或采取与之相应而适宜自己的吃的原则和措施。

事情的发生必定由原因引起,事情的发展必定会产生结果,哲学称此为因果律。有因必定有事,有事必定有果,至于什么因引发什么事又会产生什么果,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一事情,因是因、果是果,因果不同;不同事情,因可能是这件事情的因,又可能是那件事情的果,果可能是这件事情的果,又可能成为那件事情的因。

我们说颐养必须因事制宜,就是根据颐养的具体事情弄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比如说吃,吃的一切目的即结果都是为了摄取营养,而营养的好坏,由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而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的因果关系决定。

首先,吃什么?这是原因。食物的种类很多,营养价值不同,因为什么、怎么选择、选择什么,不同的人因环境条件会有不同的选择,与自身对食物的认识及爱好有关。其次,怎么吃?这是事情。一是食物的烹饪制作,生食还是熟食,肉食还是菜食,因为什么、怎么制作、制作出什么,不同的人因食物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制作,与自身对烹饪与营养关系的认识有关;二是嘴里的吃,动中有静地吃,还是静中有动地吃,狼吞虎咽地吃,还是细嚼慢咽地吃,因为什么、怎么吃、吃出什么,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烹饪工艺会有不同的吃法,与自身对吃的认识和年龄性格有关。第三,吃多少?这是结果。一顿饭吃下来,有早上好、中午饱、晚上少之分,因为什么、吃什么、吃了多少,不同的人因不同的吃会有不同的表现,与对颐养的认识和吸引胃口的色香味有关。

因事制宜的颐养,一是原则问题,有没有原则,有原则能不能坚守及坚守的持久性如何,这些原则是不是正确及正确性如何;二是措施问题,在一定原则指导下有没有制定措施,有措施能不能执行及执行的持久性如何,这些措施是不是科学及科学性如何。人的健康和不健康都是吃出来的,对身体各组织器官而言,充足和充分即包容性的营养供给是维持自身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做到这点就叫健康;如果营养供给失衡或欠缺,一旦城门失火便会殃及池鱼,“外敌”如毒菌等因为有空子可钻而绝不会失去机会地乘虚而入,健康被削弱就会成为亚健康。

因此,人要重视吃,吃出营养才能健康,才能防患于未然。吃是第一要务,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这一观点并以此为原则,任何马马虎虎和轻视吃的做法都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

首先,对吃的态度要端正。吃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也不是受情绪爱好支配的随意性行为,而是必不可少的事情,是有其内在规律必须遵循的行为,要像农民出于热爱而尊重土地一样地尊重吃,尊重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包括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不会尊重就不会被尊重。

其次,时间投入。时间是本质,舍不得孩子就套不住狼,舍不得时间就吃不出营养。现在流行的“快餐文化”实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偷窃,把本应属于吃的正常时间盗用到了另一件事情上。价值是时间的凝结,缺少时间的吃是吃不出营养价值的,没有价值的吃叫白吃或做无用功,什么是捡芝麻而丢西瓜、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过如此。大器晚成,小器早成,急不得,急了就不会有所得、不能成大器,欲成大器者,必定是慎急、戒急、不急。

第三,金钱投入。在吃的问题上,金钱投入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没有钱投入则一定是坏事;投入钱不一定带来健康,健康则一定带来钱。时间就是金钱(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投入金钱和时间都是投资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是最应该和值得投资的,再穷不能穷健康。

更多生活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