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情感日志 > 正文

山路弯弯

作者: 周依春2021/11/25情感日志

一条弯弯的山路连接着我的老家和县城,也连通了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

那条弯弯的山路是我们去县城的最捷径,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也是乡亲们常常选择进城的最佳线路:翻过一座800米的高山,走过一段5公里长的坦途,然后沿斜坡下行500米,再顺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梁前行20多公里,便到达了县城。一路上,翻三山五岭,过四乡八村,睹茅屋草舍,看缕缕炊烟,闻鸡鸣犬吠,赏四季风景。

那条弯弯的山路,留下了我儿时的记忆,童年的脚印,少年的梦想,行走的故事。

记得还是我七八岁的时候,爷爷带着我去给幺姑“送月米”(川东北一带的习俗,又称“打三朝”,就是谁家添丁进口之后,娘家人都要送些大米和鸡蛋去,以示庆贺)。幺幺家住在县城附近的塔子山,那时没有公路没有车坐,也是我第一次出远门走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到哪里,爷爷就给我介绍到哪里,这里是古楼坝、凤头山,这里是四个田,这里是粘毛山……以及这些地方过去发生的奇闻轶事。比如“四个田”地处十字路口,森林茂密,阴翳蔽日,古时候是强盗出没的地方,那里常常有被盗、被抢,甚至被强奸的事发生。一个人路过那里,总是提心吊胆,就更不敢走夜路了。

足足50里的山路,小小年纪的我,从来没有走过那么远,走着走着,实在走不动了,我调皮、撒娇、掉眼泪,甚至索性停下来不走了。爷爷总是变着法子哄我:快到了!快到了!路过县城边,爷爷还去商店里给我买来糖果哄我开心,给我增添信心和力量。我只好一直坚持着往前走,天亮出发,一直到午后2点才到幺姑的家。好在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不然真会落得个“行百里半九十”的遗憾。

几年之后,望子成龙的父亲将我送到县城关中学读初中,那条路就成了我求学的路。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每个周末都要在那条路上来回奔波。每次出门前,曾祖母总是催促着“快快走”。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对我寄托着“走出大山,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的殷切期望。年幼廋小的我,一路上像风一样奔跑,有时候3个多小时就到了学校。

然而,长期奔波在那条崎岖的山路上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意外总是不期而至。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老师放学很晚,我归心似箭,刚走了1个小时,天色就暗淡了下来,我仍坚持继续摸黑往回走。冬天的夜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实在看不见也走不动了,我便来到路边的一户人家。主人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看清楚我是一个学生,心痛地说:“孩子,这么黑的天就不走了,明天再回家吧!”听到主人这句话,我的眼泪“刷”地流了出来。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晚上好心的主人还匀出饭来给我吃,腾出床铺让我睡,主人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又一个星期天下午,刚离开家的时候都是艳阳高照,行程还不到一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暴雨滂沱,把我淋得像个落汤鸡。我赶紧跑到附近人家的屋檐下躲雨。素不相识的老乡见我衣服淋湿了,怕我感冒了,赶紧找来衣服让我换上,并给我准备了一个斗笠,为了不耽误晚自习,叫我早点上路。

我常常被狗追咬。有一次,几条狗一哄而上,把我团团围住,顿时把我吓哭了,幸好附近的乡亲赶来把狗给我撵开了。在那条弯弯的山路上,朴实的乡亲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

我中学毕业后,通过招考进入了农信社,终于如愿以偿,走出了大山,有了为老百姓服务的机会和平台。随着国家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公路修到了我老家的山脚下,每次回家就可以以车代步了。从那时起,我再就也没有走过那条弯弯的山路了,但是行走在那条弯弯山路上的经历,永远融入了我的血脉中,刻进了我的记忆里,成为了我人生永远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往事历历在目,至今仍催我奋进,促我自新。

如今,那条弯弯山路早已被水泥公路所取代,公路实现了“户户通”,勤劳的百姓打开了山门,敞开了心门,开窍了脑门:有的建起了粉墙黛瓦的小洋楼,有的入住了整齐划一的聚居点,致富产业比比皆是……曾经的弯弯山路变成了人们的修心路、通天路、幸福路!

更多情感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日志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