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嫦娥不了事 玉兔来人间

作者: 高铭昱2021/11/05心情随笔

城市喧嚣,人生忙碌,你是否有暇常常仰望星空?如果说平日里难以顾及的话,那么,秋高气爽日,佳节又至时,品一杯香茗,赏高天那轮圆月,定是国人皆有的民俗与雅兴。

今月曾经照古人。两千多年前,楚人屈原在他的《天问》中感叹:“月亮到底有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藏身腹中?”是呀,皎洁的月宫中竟然有斑斑驳驳的阴影,难免引人遐想和探究。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那大片的阴影是桂树,树下是捣药的玉兔。嫦娥奔月的传说都听过,至于这只玉兔是怎么上天的,人们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嫦娥抱上去的,也有人说就发端于楚辞《天问》,是屈原想象出来的。楚辞的原文是“顾菟”,尽管我们认为“顾菟”是顾盼回望的兔子,但也有人说是蟾蜍,此词何解,尚莫衷一是,只能存疑,但在西汉时期,人们认为月宫中蟾蜍与玉兔是并存的。魏晋之后,“月中玉兔”的神话传说逐渐占据上风,以致玉兔、兔轮、兔影、兔魄等成了月亮的代名词。在这时的传说中,一度占据月宫的蟾蜍变成了药材,“玉兔捣药”,制成的就是仙丹“蛤蟆丸”,据说服了此药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在民间的说法则是:“天冥冥,云蒙蒙,玉兔捣药出月宫,瘟魔入户驱赶走,布医施药显神通。”

玉兔上天,实际上是先民对月亮阴影观察想象的结果,也是兔图腾崇拜的产物。兔善于奔跑跳跃,性情温和可爱,在人们心目中是柔顺、善良、聪明活泼的象征。从古到今人们对兔情有独钟,赋予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兔与崇月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兔在高天,高处不胜寒。兔是月仙,王安石希望兔子不要太累,“今子得为此兔谋,丰草长林且游衍”,就在丰草长林中尽情游乐;梅尧臣怜其整日劳碌,愿“月中辛勤莫捣药,桂旁杵臼今应闲”,优哉游哉地闲呆着最好;月宫寂寞,“可笑嫦娥不了事,却走玉兔来人间”,兔从月出,兔回人间,这是人们的希冀,人间才是其最好的归属。

唐朝时,统治者专门为玉兔建观改寺,而在民间,玉兔则入乡随俗。正月里要点兔花灯,清明梁悬兔寒燕(面花),端午绣制兔香包,中秋摆供兔儿爷,除夕窗花贴盘兔。无论哪个节日,兔都不离不弃地存在,特别是中秋之夜,一些地区还保持着供奉兔儿爷的民俗,表明崇月文化在民间仍备受重视。在国人的生活中,一个人自打出生,便与兔有了不解之缘,即使不是生在兔年,也会穿兔儿鞋、戴兔儿帽、玩“兔儿爷”玩具和兔灯、吃兔形的饼干和花馍,大白兔奶糖更是多少人忘不了的童年记忆。兔子温顺可爱,兔的形象图案是儿童衣服或用品上最受欢迎的美丽装饰,给孩子增添了特有的天真活泼和俏皮稚气。兔子具有善良美好的象征意义,以兔为主人公的儿歌、舞蹈、寓言、童话和动画片特别招儿童喜欢,班尼兔、米菲兔、兔八哥、兔斯基、那年那兔……有多少兔子到孩子们的世界里来过?

兔子是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经久不衰的题材,在我国出土文物中有许多兔的形象。作为皓月和祥瑞的象征,兔型玉雕高贵典雅、造型优美,为历朝历代人们所喜爱。绘画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兔子的形象。敦煌壁画中,就有兔子的踪迹,著名的壁画《三兔藻井》中绘有三兔,围成一圈奔跑。北宋崔白的《双喜图》、明代周之冕的《松兔图》等,都是画兔的名作。在明代张路的《苍鹰逐兔图》中,高空中苍鹰正欲俯冲而下,地面上野兔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把危情时刻的野兔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清沈铨所作《雪中游兔图》,表现的是雪中兔子寻食游玩的场景,画面淡雅。清代冷枚的《梧桐双兔图》中,两只兔子在园中休闲玩乐,十分惬意,肥嘟嘟的样子可爱至极。

因月亮是女性的象征,玉兔也与女性建立起割不断的文化情结。兔子具有母亲般的无私和温柔,兔子具有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兔子的温顺柔美和善良最能表达传统女性美,这些美好的意蕴,都赋予兔子吉庆祥和的象征意义。又逢丹桂飘香,月上中秋,何不一起赏花赏月赏玉兔,共庆团圆?

更多心情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