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心情文章 > 正文

我家的传家宝

作者: 凌久勤2021/10/18心情文章

我家在句容市华阳街道农村,家里最独特最贵重的收藏,是一只小小的缸子,家人称它为红缸子。

这只缸子,圆筒形,直径和高都是9厘米,搪瓷的,上部是高2厘米的红圆圈,醒目部位镌刻着“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红色大字。底部印有南京搪瓷厂1967字样。

爸爸说,这是他们结婚时外公外婆送给妈妈的嫁妆。原来有两只,另一只被扔掉了。大概是1975年吧,家里很穷,食不果腹,我跟几个小朋友在隔壁大队林场拿红缸子采桑果充饥,结果被人发现,被追上后,红缸子连同桑果被那人扔进了水塘里。

红缸子只剩一个,每天只用来从米缸舀米烧饭,当邻居来借米时或向邻居借米时,也用来充当量筒。那时,陶瓷杯玻璃杯都很少见,喝水用水瓢,就是葫芦挖空后做成的盛水器具,抹布用的是老丝瓜络。

1978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率大大提高。我家除了种粮食,还养鸡养鸭,种各种蔬菜,到句容鲜鱼巷口卖。经济活了,钱有了积余,家里有了多余的碗,就用碗舀米了,红缸子用来从水缸舀水。

冬天从句容到南京挑秦淮河的时候,爸爸带着这个缸子,吃饭喝水全靠它,一去就是一个多月。

农闲的时候,爸爸到建筑工地上做小工,赚些钱贴补家用,也随身带着这个缸子,用来喝水、吃饭。

1981年,我到句容东山中学上初中。一开始,我是每天走路上学,凌晨五点四十,天还没敞亮,就背起书包上路了。走了一年,实在受不了——家离学校有七八里路山路,崎岖难行,一年后,只得住校了。此后我就用这个缸子带菜,带萝卜干咸菜。

1984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下大雨,偏偏宿舍漏水了,一滴滴,滴在我的身上。我被冻醒,迅速倒掉缸子里的咸菜,把罐子放在床上接水。那一夜,我望着红缸子,熬红了眼——我正愁着,第二天吃什么菜呢?咸菜被一股脑儿倒掉了呀。

长期的高频度使用,难免磕磕碰碰,所以红缸子边沿充满了撞击的痕迹,坑坑洼洼,搪瓷也脱落了不少,锈迹斑斑。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放开搞活,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爸爸独辟蹊径,在灶门口养地鳖虫,卖给收药材的贩子。更为异想天开的是,他竟然第一个在句容种起了生姜——要知道,句容以前从来没人种过生姜的!句容的生姜基本上都是从山东拉来的。爸爸就在街上跟卖生姜的山东人拉呱,了解生姜种植技艺。下种后,爸爸用红缸子播撒农药、化肥。生姜的收成不错,卖价比其他常规品种高多了。因为种生姜,家里生活条件渐渐好了,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杯子、缸子,搪瓷缸逐渐被淘汰,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家里各种杯子缸子坛子罐子琳琅满目,可是,我家却没有扔掉这只缸子,反而把它放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

爸爸说,这是我家的传家宝!

小小的缸子,凝结了一段历史,见证了半个世纪的光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见证了父亲母亲的顽强奋斗,见证了自身的艰辛求学,是我家沉重又无比贵重的宝藏。

更多心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