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情感日志 > 正文

静待花开

作者: 李国观2021/09/01情感日志

在新年的“朋友圈”里,大学同学晒出某著名摄影杂志邀请她做签约摄影师的信函,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与她的那个约定:“我们要行摄天下!”我跟她相识于大学里的摄影社。那时,我们对摄影充满了热情,幻想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我们常常相约一起去拍摄,在冬日里的山坡上等日出,趴在地上拍蚂蚁搬家,扛着三脚架到处拍夜景……这样的日子没继续多久,我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设备跟不上”,“我实在不是这块料”,“要拍好照片得出省、出国才行”……在我找各种借口不出片的时候,她已经啃完了很多本摄影专著;在我只会用美图秀秀加个滤镜、调个亮度的时候,她已经在学如何用PS软件给照片做后期了……如今,十年过去了,我的拍照水平只比“小白”强一点儿,她则早已成了许多图库的签约摄影师。看她晒出的自己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里的摄影成果,说实话,我羡慕极了。

很多人跟我一样,常常会低估长时间坚持的伟大,而看重短期的进步。我们总是陷入一个怪圈,做一点点的努力,就想立马看到收获,常常忘了,要给种子一点发芽、开花、结果的时间。

在网上有一张很火的图片:每天原地不动,一年后还是1;每天长进一点点,一年后就是37.8;每天退步一点点,一年后就变成了0.03。虽然生活并不像数学模型这般精确,但能坚持给生命做增量的人,他的收获肯定远比那些不做增量,甚至做减量的人多。

很多时候,成功者的钥匙就是坚持。生活是一场马拉松,不是速度短跑,只有能日复一日坚持跑下去的人,才能到达终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成熟的周期,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等得来大丰收。而我们总是很着急,那边刚刚种下树苗,这边就想能摘到果子吃。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从小,他就不被人待见,不仅长得丑,说话还不利索。父母看他总是在家不出去,就想让他学点东西。敲钟、擂鼓、抚琴……他什么都学不会。这般愚钝,甚至连父亲对他都不抱希望了。他想当个作家,于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啊写,可是始终也没弄出什么名堂。后来,他决定把当时最著名的三座城全写在笔下。他四处寻访,不断了解这三座城市的情况。他的心里就只装着这篇文章,在床边,在饭桌上,在庭院里,身边都放着纸笔,以备突然有了灵感,能立马写下来。整整十年的时间,他终于写成了《三都赋》。这篇文章一下子就火了。洛阳城里的世家大族纷纷相互誊抄传颂这篇文章,洛阳的纸都卖疯了,“洛阳纸贵”因此而来。是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左思,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从一个天资平平,连父亲都不看好的平凡人,到后来著名的文学家,这样的逆袭,靠的不仅是努力,还有漫长的等待。

量变才能引发质变。很多人的问题是,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的量,就在渴望质的改变。人生很多难题,其实都不难,只不过是愿不愿意扛过难熬的等待时期。很多人没能如愿,都是因为没有等到质变发生的那一天。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荷花效应”,讲了这样一个现象:池塘里种满了荷花,第一天开一朵,第二天开两朵,第三天开四朵,第四天开八朵……每天荷花开放的数量,都是前一天的两倍。到第三十天的时候,荷花刚好开满整个池塘。而在荷花开满半个池塘的时候,不是第十五天,也不是第二十天,而是接近尾声的第二十九天。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这就跟那句老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一样的道理。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复利思维”。它是说,哪怕很少的盈余,在通过不断重复、利滚利之后,长时间下来,就会变成一笔很大的资金。撇开财富不说,在我们生活中也到处有跟“复利思维”一样的运行规则。不管你做多么微小的事情,只要它对你的未来有益,只要给够时间,它就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就像那池塘里的荷花,在第二十九天的时候,才开满了一半,而在第二天,就迎来了满池花开。一件事情最难的就是最后那一刻的努力与等待。而很多人,却在这一刻放弃了。借用马云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

曾经看过一组摄影作品,让我感慨万千:一位丹麦摄影师花了近十年时间,拍摄路人上班的镜头。在整理照片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好几个人在这几年中被拍摄过多次。令人唏嘘的是,时间过去了那么久,他们的衣着变了、皱纹多了,但脸上的神态并没有怎么变,高兴的人还是一如既往地高兴,沮丧的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沮丧。看了这一张张照片,让人有一种错觉,好像时间并没有改变什么。

是的,时间就是如此。它能让好好利用它的人不断成长,让蹉跎它的人碌碌无为。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同样,时间也会让一切都在平庸中度过。你对时间的态度,也正是它对你的态度。不管你想做什么事情,都趁着时光正好,赶紧去做吧!人生永远没有晚了的开始,只要你想开始,那就都不晚。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在新的时代里,不畏惧开始,也愿意静待花开。

更多情感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日志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