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感悟文章 > 感悟人生 > 正文

生而有限

作者: 杨无锐2021/08/25感悟人生

据长辈们说,我小时太安静,安静到没故事。用我妈的说法:这孩子不让人操心。老太太举了个例子:“别人家的孩子,玩疯了,不愿回家;咱家孩子一到下午五点半,准时跑回家门口,等他爸一块儿进门。”

如今回忆起来,那段时间,挺有意思。旁人眼里,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都有一个男孩自顾自地无所事事。其实,那个男孩心里大有波澜——“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单是这个念头,就能激活千奇百怪的白日梦,有的快乐,有的忧伤,有的悲惨,有的惊悚。那是他每天最为心事重重的十几分钟。

事后回味,那段时间似乎是童年的分水岭。那以前,生活无忧无虑。那之后,生活好像有了些重量。快乐不再是招之即来的东西,有时,它取决于我无法预知的人和事——想要吃一顿开心的晚餐,得先等到爸爸回来。

后来我才知道,等爸爸回家,只是未来生活的一次矫情的预演。所谓生活,正是由无数个“等”串联而成。每一个“等”,都比爸爸的车声更难预知。

汉语里,表示等待的字很多。古人较少说“等”,而多说“待”。“待”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可能和一本书有关:《庄子》。

逍遥,或许是《庄子》书里最著名的境界。无论扶摇万里的大鹏,还是腾跃榆、枋间的学鸠,都是有所待而生,有所待而行。没有低枝矮木,学鸠无法栖身。没有长风万里,大鹏无法飞翔。低枝矮木、长风万里,便是它们之所待。

在庄子那里,“有所待”是世间生命的标记。就算列御寇那样御风而行的异人,虽免乎行,犹有所待,风即他之所待。有所待,便不得逍遥。所以,绝对的逍遥,不属于世间。世间生活,充其量只是对逍遥的期盼和效仿。

有所待,或曰有限,是生命的真相。生命正是要通过“所待”定义自身。所有生命,共享一个最无悬念的“所待”,那就是“死”。死,是生命最遗憾的不完整,人却必须通过这个不完整来认识自己。所谓生活,就是在生死之间走过的一段路。用庄子的话说,这叫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生活中的各种等待,等一个人、等一件事、等一场雨,其实正是对生命之亏缺的切身体验——没有这个人、这件事、这场雨,我便不乐、不安、不适。而这些快乐安适之所需,竟不由我驱使。可见,“我”是一个多么不能自足的生命。

多年之前,当我在路边静候爸爸的车声,并且胡思乱想时,也就进入了失乐园的时代——作为一个有限之人活着的时代。

更多感悟人生

猜你喜欢

更多感悟人生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