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人生随笔 > 正文

本店不卖酱油醋

作者: 魏泽先2021/07/13人生随笔

名叫碾盘沟,可营子不是圆的,皆因在沟口的大道边上歪躺着一个大碾盘,所以人们顺嘴儿就把这个营子叫碾盘沟了。

碾盘沟这个地方,宅子如同一个掉在地上的蒜辫子,曲曲弯弯,又排列有序,一字排开。顺后山的走势,一条街道贯穿东西。东高西低,村东头把边儿是老李家,村西头把边儿是老王家。站在营子西头一抬眼,就可以看见营子东头老李家门口的石头墩。站在营子东头往西看,能看见老王家门口站着的是公鸡还是母鸡。

碾盘沟是一个村民小组,拢共48户。老宅子新宅子间杂在一起,花插的还有几座小楼。如鹤立鸡群,抢眼。

从村东头往西数第八家姓韩,开一个迎春卖店,这个卖店可是有年头了,自打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起来了,有历史。经营得也很好。

等到了上世纪90年代,再往西数第十六家赵家因为爷儿俩外出打工,赚了不少钱,不但盖起了两层小楼,也开了一个卖店。

说起开这个卖店,还有一个故事。

有知情的邻居说,有一年春节,爷儿俩回家过年,除夕夜的酒桌上,爷儿俩喝了不少,说起了在外打工的不容易,说家里的小楼,说家里的存款,言外之意,这个家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

在家里持家的婆媳听了,就不乐意了。媳妇郑桃红说:“你们在外是不容易,是挣了不少钱,可是,我们婆媳在家养猪种地也不容易。”不知道怎么话赶话,借着酒劲儿就吵了起来。

吵归吵,都是为了家好,这样的吵不是打架,就是斗斗嘴,只不过是话音儿比平常高一些。于是,婆媳一商量,就决定开个卖店。

因为手里有闲钱,说开就开,正月初八就真的开起了卖店,因儿媳妇叫郑桃红,就叫桃红卖店。这样的话,48户人家就截住了西边的22户人家。

都是邻里乡亲住着,买东西谁都不好意思“迈”门过,西边的人家买东西,就都到桃红卖店,所以桃红卖店生意还挺红火。

如今乡下种地有了机器,大家闲工夫多了,就开始打牌消遣。卖店搁两张牌桌,来玩牌的人,手不闲,嘴也不闲着,吃雪糕,喝饮料,抽烟,或者有好喝两口的人,还要喝上几瓶啤酒,吃两根火腿肠,一袋花生米啥的,卖店也就增加了收入。

一天,西面邻居张来福媳妇刘杏花来打牌,因为一根火腿肠跟郑桃红争执起来。郑桃红呛白说:“有能耐你也开一个卖店,摆两张牌桌啊!”

刘杏花一甩手一跺脚就回家了。

没过几天,鞭炮声震得碾盘沟“哇哇”响,刘杏花真的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卖店。取名“杏花卖店”。

杏花卖店一开起来,碾盘沟就有了三个卖店,于是就开始争生意了。

杏花卖店生意还可以,迎春卖店闹个里外白忙活,就数桃红卖店惨,东边被迎春卖店截了16户人家,西边被杏花卖店截了29户人家,几乎没人光顾了。

于是,三个卖店的女主人没事就拿一个小马扎坐在自家的卖店前东西撒目,看谁买东西进了谁家。

人们出来买东西像偷似的,别别扭扭,宁可到大集上去买,也不愿意让她们看见。街上也感觉冷冷落落的,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到了夏天,传出了桃红卖店要关门的口风。

有一天早上,杏花卖店门前突然竖起了一个牌子:本店不卖酱油醋。把酱油和醋全部下架,人们大惑不解,有人问:“为啥啊?”

刘杏花笑而不答。

渐渐地,桃红卖店又有了顾客,渐渐兴旺起来。时隔不久,桃红卖店在门前也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店不卖烟酒茶。

自此,两家的生意都有了起色。村东头迎春卖店也在门前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店不卖肉蛋奶。

于是,人们都有了去各家卖店的理由。买啥去?酱油。于是大大方方地进了桃红卖店或者是迎春卖店。买啥去?牛奶。也大大方方地进了杏花卖店或者是桃红卖店。

三个店主人不知道哪一天竟然一起坐到了街上,有说有笑。看谁谁家来人了,说一声,我家来买东西的了,留一个微笑,起身就走。人们看见了,感觉大街上刮起了春风。

营子里有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就编了一副对联:杏花不卖酱油醋,桃红没有烟酒茶。横批是:迎春牛奶。

更多人生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