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心情文章 > 正文

投墟

作者: 燕茈2021/06/21心情文章

置身在宽敞舒适的商场上挑选物品时,不经意想起原来镇上的集市。

在农村,乡镇集市一般都是方圆好几十里地方的流通、交易中心。在客家人地区,这样的乡镇集市一般都称作“墟”,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则称“墟日”。一般是三日一墟,两个相邻镇墟期不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较多的交易机会。比如蓝口、骆湖是每个月尾数的“三、六、九”;紫金、顺天是每个月尾数的“一、四、七”;灯塔是每个月尾数的“二、五、八”……客家人就叫“赴墟”“投墟”。

我是灯塔妹子,要投的当然是灯塔墟。

小时候,父亲很喜欢带我去“投墟”,一大早就推来他那破旧的自行车,将我抱上他为我量身定做的小凳子,再绑在自行车的杠上,到灯塔镇上逛。我也很喜欢去,因为父亲总是不忘给我买个包子“打嘴”,有时候是豆沙包,有时候是莲蓉包,5毛钱一个,胖嘟嘟、松软的、热腾腾的,对我是无尽的诱惑。有时候晚了还可以到桥头的云吞店买两碗云吞,两块钱一碗,薄面皮包着馅儿,在汤水里卷着,像白云一样好看,入口即化,别提多美味了。父女俩大快朵颐,每次父亲总是要吃我剩下的“口水尾”……

一年来,最热闹的就是“开墟日”和“入年假”。开墟日是正月初八,由于刚过完新年,人们有钱有闲也爱凑热闹;“入年假”是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过后,农户都暂停下田工作,专心致志筹备过年事宜。家家户户开始囤积木柴、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米粿等,还要将水缸盛满水,米缸装满米。要买的东西当然多,所以这一天是最热闹的。

农户们举家出动,把家里生产的土特产挑到墟场去摆摊叫卖,小商小贩们也见利起早,把城里的生活用品搬运到墟场,不惜口舌推销……一时间,整个墟场便人头攒动,随处都是和商家讨价还价或天空海阔闲聊的人群,热闹景象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

附近十里八村或交易或不交易的男女老少都要来凑凑热闹,看看新鲜,因此墟场上往往都是人山人海。贩卖农产品的、卖零食玩具的、卖艺的、看戏的、瞎逛的……你挤我,我挤你,人们如过江之鲫。

桥头右转直下,是菜行,有水果和蔬菜。有个卖雪梨的小摊,守摊人是个姑娘,她常常单身一个人,在闹市中看书。穿着灰白色的长及小腿肚的百褶裙,凉鞋粉色的,露出脚趾,头发高高扎起。好多阿姨为了省钱专门买便宜的、烂了的雪梨,回去把腐烂的梨肉挖去,切成小碎片,和冰糖一起煮水给小孩子们喝。

一路走下去,是茶叶行、鸡仔行、猪仔行、笠麻行、“番豆(花生)行”、衫裤行……顾名思义,什么行就卖什么东西。我最想去的当然是衫裤行。可是等父亲在路边剃完头后,他就直奔茶叶行。茶叶行卖得最多的是“上莞茶”,卖茶叶的叔叔父亲都熟悉。秤好后,卖茶叶的叔叔还会多抓一小把放在袋子里。

手头稍微宽裕的时候,父亲也会带我去衫裤行买衣服,一排一排的衣服挂着,却一年到头都给我买红衣服,这让我十分不满意。有一次试了件浅绿色的外套,非常喜欢不肯脱下了。卖衣服的阿姨趁机抬价,父亲叫我脱下来还给对方,我不依,最后高价买了。父亲数落我应该先脱下来让他讲价的。“如果脱下来了你就不讲价,直接走了……”父亲笑笑,大手牵小手继续逛。

老街有个“火娑婆”,受到惊吓的时候,母亲曾不只一次带我过去给“火娑婆”看。“火娑婆”搓一根艾绳,用火柴点燃其中一端,火苗刚刚蹿起,她张口就吹灭。然后和母亲“同流合污”把我按在凳子上,用还有火星的已经焦黑的艾绳烫我的脖子,耳朵,额头……一边烫一边重新点燃艾条,明明灭灭的艾条在我的哀嚎中发出草香味,只是我无论如何也不会觉得好闻。

我对“火娑婆”的恐惧上升到对老街的恐惧,只要走过那条街,我肯定是要躲的。直到有一天,家门口有个哭泣的漂亮女孩路过,她一边哭,一边走,似乎在找父母,但是没有喊叫。村里人说她是个哑女,就是很多年前受到惊吓带给“火娑婆”看,结果烫到哑穴了,所以酿成悲剧。自此以后,母亲再也不敢将我交给“火娑婆”。

临近散墟,父母才会正式进入主题,去买锄头、犁铧、镰刀等铁器,再买个斗笠、竹扫把、箩索……母亲总是要再买完所有农事产品之后再去挑几斤桔子,因为父亲最爱吃桔子。然后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路上遇见熟悉的人还要唠嗑好一会,说说当天的见闻,买了的东西,互相打听下价格,对比着谁的更实惠。说着说着,就到家了。

走过往日熟悉的街头,墟日还在,早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劲儿。而我,会在拐角处的水果摊挑父亲爱吃的桔子,一如当年的母亲。

听说,当一个人怀念过去的时候,就开始变老了。这么看来,我是提前衰老的,许多年来,我总是不断地回忆过去的一些日子,我的童年梦中的真。我想表达的只是对那些单纯的时光一些单纯的怀念。就像读高中的女生怀念5岁时的红裙子;就像成年的男子怀念藏在屋后的弹弓,就像在城市里奔波的游人怀念田野燃起的草烟……

更多心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