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布票的印迹

2021/05/08心情随笔

看着穿得时尚、漂亮的两个女儿,心里喜滋滋的。我不禁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可美透了,想吃啥有啥,想穿啥有啥。要是当年,可上哪儿淘弄这些布票去呀?”

两个女儿不解地问:“妈妈,啥布票呀?都没看见过。”

是呀,那火柴盒大小的纸片布票,她们真的没有看过,难怪一头雾水。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实行票证制度。买布需要用布票,没有布票你不用想买到一个布丝儿。也不光是买布要布票,还有粮票、肉票、自行车票、糖票、钟票、棉花票、鸡蛋票……一句话,凭票供应,没票神人也玩不转。

那年月,布票奇缺,想淘弄点布票比找药引子还难。谁在过年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能把人活活羡慕死。记得,当时人们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尽管老百姓把这句话当座右铭,可个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衣不蔽体。

那时候,我家八口人,为了让全家穿的体面点,别让人家笑话,在晚上是奶奶和妈妈用手搓棉花条,然后把棉花条子用手摇纺线车纺成线,爷爷和父亲再用棉线织布。记得,我家那台织布机,真的是老掉了牙,每次织布都发出“咔叽咔叽”的响声,能传出二里地去。织布机虽然老了,可织出的布却特别棒。妈妈有一双巧手,把织出的白布染成青的、黄的、红的、蓝的……色彩缤纷,特别好看。全家的麻花被面、褥面,都是妈妈用家织布染印的,街坊邻居家的大娘、姑姑都夸妈妈心灵手巧。在我小的时候,遇到过年穿上妈妈染印后做的鲜艳衣服,乐得做梦都笑的“嘎嘎”的。

人说穷日子难熬,我说穷日子过得也快。一晃儿,哥哥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接着姐姐也该谈婚论嫁了。当时,布票可是香饽饽,哥哥娶媳妇要布票,姐姐出嫁要布票,爸爸和妈妈东张罗、西凑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勉强强地把哥哥和姐姐的喜事相继办了。那年月,找布票就像找金子一样难。人们期盼,啥时候买布不用布票呢?

伴随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大潮涌来,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票证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人们过上了好日子,正在奔小康的路上迅跑飞奔。

多少年的陈年往事,烟消云散。布票虽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可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我应该告诉孩子们,不该忘记的绝不能忘记。

更多心情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