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好文章 > 正文

西湖文章

2021/05/03好文章

雨西湖

文/小水滴的前世今生

下了一夜的雨,气温骤降。盛夏时分这样的凉爽在素有火炉之称的杭州实属罕见。

雨还在下,推窗了望,景象如秋。

都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夜西湖。其实我倒觉得各有各的特点,很难分出轩轾。只是夜西湖需要有灯光或朗月的帮衬,不然漆黑一片,再美的景致也会在幽墨一片里黯然。

当然现在不同了,缤纷的灯光把西湖的夜空照耀得万紫千红。水幕光帘、音乐喷泉,夜西湖被渲染得华丽、光鲜。

然繁华的背后总让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夜色再也不是西湖的本色了。随便寻一个被装饰过的景点都会有类似的场景。千人一面,失却了个性,便失却了本真的美。

西湖的美应该是温润、宁静、优雅与恬淡的。她的美精致而不张扬,细腻而不造作,恬淡而不浮华。在烟雨画桥、春波柳浪、莺歌蛙鸣里如一温婉浅笑的女子,款款缓行而来……

是那种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一派悠闲宁静、水墨江南的画卷。

雨西湖是美的,远处山色空蒙,云雾缭绕;近处燕雀低飞、新绿滴翠;湖面轻舟泛歌、游鱼聚散;岸边风扶柳丝,雨洗花娟……

此刻撑一把伞于湖边雨中漫步,在游人稀少的雾色里缓行,听细雨落在蕉叶上击起的脆响,看雨丝跌落湖中泛起的涟漪,闻湖水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这样的时候岂止是心旷神怡……

今天的雨虽然有些大,但我依旧撑着伞,像赴一场早先的约定,如期而至。探雨西湖那飘忽不定的神秘,品雨西湖那恬淡宁静的风韵。

我以为雨西湖应该是最美的。

那些年我去过西湖

文/春在拂晓

西湖这地方我已经去过多次。第一次去和最后一次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去,在1987年的冬天,西湖很朴实,人也不多,园子里的商店寥寥几家,我进去转过,还买了一串翡翠项链,当时的售价68元。感觉这东西以后会升值,加上经常参加演出活动,所以在反复挑选比较后,毫不犹豫地买下。那翡翠透着晶莹,圆圆的,里面的云彩,像海藻一般;像蜿蜒曲曲的山路;像雪花,无论怎么端详,一颗颗翡翠就像一个个故事被串连起来。

当我出了古玩店,张望,远眺,湖中央有一片陆地,不多的人流走动,荷花已经败去,听不到嘻嘻的声音穿过湖的涟漪,原来冬天哪里都一样啊。

我静静地背靠湖边一座假山,心潮有澎湃,想起关于西湖的歌曲,还是在唱片里听到。民歌风味,若没有舞台后面的布景烘托和前台的乐器伴奏,一个人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如果配上二胡,你说这声音又是何等悲凉,明明可以欢乐的,你去唱得跟冬天的萧瑟一样。

太阳出来了,却是懒洋洋的,心里有欢歌笑语,没有盛开在表情上。

当我与朋友走出西湖,经过一处老大的树林,发现,杭州还有这么古老的树林,成片的溢满古代色彩的樟树群,在你不停地前行时,忽然映入眼帘。一下子有了浓浓的穿越感,想以前是不是有人曾经生活在树下,为何搬走。不过,去了五云山,杭州最古老的银杏树呈现在面前,可惜金黄色的树叶已经凋零落尽。

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去杭州,每次都要看看西湖。

一次是1994年工会组织的学习班考察活动,去了西湖。那年夏天,好热哦,太阳老是照在我们的脸上,用毛巾遮挡用手折扇遮挡,别提那次汗淋夹背了,一群女人的旅行,因为购物力强大,总是被带队的“快点快点”“人呢,还差一个,人呢。”不过,回来的路上,大家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胜利感,有轻松的面孔。

西湖的夏天,有络绎不绝的人流涌动,全国各地的团队旅游,如火如荼。西湖的名气,使得杭州旅行社的GDP也欣欣向荣。记得我们走进西湖中央的湖心亭,乘游船湖心荡起双浆,风,徐徐送来,水面碧清,水质透明,原来夏天的湖水有晶莹剔透。不记得多少钱一次湖面游,大概是十块钱吧,这个费用自掏。

之后我在西湖北缘的宝淑塔前照了张相。听导游介绍,宝淑塔系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当年吴越国的国王被北宋的皇帝抓去了。北宋的皇帝担心把钱弘淑放掉,他会起兵造反,所以就一直把他软禁在大牢里。钱弘淑的家人为了保佑他能平安回来就在那里建了一座塔,名叫宝淑塔。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传说,宝淑塔是有钱人盖的,用来祈祷祝福和了望。

还有几次,比如1990年1991年与几位朋友结伴五个小时后杭州下车,城市转转,吃吃特色菜,到武林门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些便宜的季节装,然后直奔西湖,粗粗领略了苏堤春晓的长堤卧波,和雷峰塔的原来不过如此。好在我们年轻,脚步轻盈,掠过一个个行前安排,然后回头。

1998年,我与五堂哥大Y侄子小J妹妹一起包车去了杭州,直奔秋涛路,然后又去了一条路,那里算是杭州最大的音响批发市场吧,一家家店铺,虽然不大,像小作坊,但各种舞厅音响设备齐全。很便宜,很实用,比如杂牌的大功率音箱,并不比先锋差,一对才八百元。还有小音箱几十元的,三四百元不等,还有影碟机五六百或七八百,仅过了四五年,一般影碟机的价格由二千多元到一千多元直奔几百元,还有功放机也是几百元,话筒十几块五十块不等,卡拉OKVCD,老板都是送啦。当所购设备全部装上车,货款一次付清。接着我们直奔西湖,不过,仅仅是停车一会,稍息一下,张望一下,找个地方小吃一下,然后吹吹风,打道回府。

最后一次看西湖是在2002年,同事Z想去杭州,问我去不去,我说去买什么东西还是,她说去看服装有什么花样,顺便看看西湖。可见杭州给人的印象就是西湖,我说去了多次了,西湖边边角角基本跑遍。她说想去武林门转转,那边有小商品批发市场,我们这边不少小商小贩都在那里进货,肯定便宜。她接着说,我主要是想看看丝绸面料。旁边的同事X说,搬家了,在新武林门。不管新武林门还是武林门,下车一问便知道。

结果,我真的答应了。还约了一个同事,三个人一起坐车去了杭州。哪知在武林门下车,直接感觉当年生意的气息不再浓浓,多年前,小商品市场那种人声鼎沸的情景如今差了许多,商品价格不像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宜,说批发,要量大才会有价格上的更优惠。我忽然对同事说,若当年,我们跟着做生意,那是发财了,主要是太保守了,走不出这一步。

这一趟,我们只买了一些小玩艺,比如小挂件,彩色耳环,发夹,丝绸围巾,然后打的去了西湖,当晚在西湖边最普通的宾馆住下,类似准二星的宾馆。三个人挤在一个标准间,两张床并在一起,三人睡。

记得我们的脚走得很累,唯独没有坐船湖上观赏月亮的美丽。

那是一个五月天,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感觉西湖的晚上也蛮热闹的,不过,是酒店、饭庄、小吃摊哦。

记忆中,杭州那些小吃的情景,只有馄饨的味道我特别有感受,汤的韵味不足。

记忆中,西湖的荷花没给我留下太深印象,倒是西湖的水,与对面山的云雾缭绕,如图画般,写意人生,引得我无限遐思,久久凝望,想湖那边是否有世外桃源……

走忆西湖

文/zheng国民

某一天,母亲喃喃自语:你要去杭州开会啊,我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杭州,好像去了什么动物园,就是没有到西湖,真可惜啊!

从那天起,我就发愿,一定要带着母亲好好走走西湖,看个够。

其实,对于西湖,我也如梦般一直憧憬着。从求学时代的教材开始,西湖如梦,在前方引诱着我,既然是做梦,自然停留在想想的层面,那时,我甚至不知道西湖的大小、由来、景胜、古迹。略有印象的事,是在读课外书的某次机缘,读到“三潭印月的由来”,才知道,西湖好像跟黑鱼精和观音菩萨有关系。具体故事情节,已然模糊不清了。

于是,就这么一直模糊着,一直到师范读书。

读师范期间,一张白纸一样的我,忽然发现,与学习有关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而艺术欣赏就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于是,在某个细雨蒙蒙的秋日,我另一个同学,两人大胆地踏上火车,生平第一次在没有熟人指引的情况下,去寻找早先已到杭城的老师和学友,为的是去寻找西湖边的艺术气息。第一次来到杭州,迷迷糊糊在车站的长椅上,迎接黎明的光亮。寻到同伴的时候,我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伟大,这时候,身边安静的西湖水,还像梦中一般,吸纳了我们的喜悦。脚印,第一次走在湖滨,很潮湿,走得很小心。因为形程匆匆,没想到细细体悟,就跟着小分队一路前行,走书店、看纪念馆、看画展。西湖,这一大片绝美的湖水,偶尔停下脚步的时候,才深深地望了一眼,雨雾朦胧,水波浩淼,似乎,人还是在梦中。

若干年后,等到安安静静住在西湖边时,我才收拾起繁碌之心,在一个鸟鸣声脆的清晨,骑上了自行车,稳稳的、慢慢地,骑行在南山路、苏堤、白堤,两岸的一个个景点,与书上的文字逐渐对应,眼神不禁湿润起来。那一天,春风习习,略带凉意,吹醒了梦境,却又一次带我涌入梦境,而且,那么情不自禁、心甘情愿。回来后,我心绪翻动,写下小散文《单车寻湖》,想用这种方式,留住心中的美好。

还是某个早春,驱车前往杭州,车上多了母亲。这一趟,两个心愿。一是拜访专家,为母亲的病情把脉,稳定她的情绪。二是带母亲游赏西湖。第二天,我们如约走上了苏堤,刚刚抽芽的杨柳,将湖堤打扮得格外婀娜、诗意。尽管冷意不减,我还是从母亲的脸上,读到了满足和喜悦,看着母亲的眼神,我也两眼湿润。拍个照片吧,难得来一趟。母亲非常配合,那一次,我从母亲疲态的容颜中,看到了久违的放松和开心。后来,我又安排在知味观尝了小吃,回家后,母亲一个劲地赞这那里的小吃,我笑了,哪里是小吃好,分明是心情好。心好,一切都会好起来。我默默寄愿。

逐渐地,来杭城开会的次数多了,就想着坐下喝杯茶、聊个天。于是,就受同学相邀,坐进了“青藤茶馆”。华灯初上,又是雨雾笼罩,点点黄晕的光点缀在湖滨,从楼上望过去,宛若一个个守夜的护兵。其余的,便看不真切了。那么,就安安静静地谈话吧。茶馆中的气氛典雅,倏忽传来悠扬的古筝,同学说,这是大学学音乐的学生在助兴。我特意走近去听,不想,滋味还是远远听着更爽。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茶馆,用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与西湖是一种美好的呼应,而且,这模式,肯定会传播开去。果然,不久之后,类似的茶馆,在本地陆续开张。

冬雨西湖,也是一次难忘的回忆。那一天,会后,冷雨夜,漫步于湖滨,我在微博中这样写到“行者稀落,风萧雨骤,灯昏物寥,未见西子湖畔繁闹拥挤,也别有萧瑟诗趣。若有薄雪过伞,悄然入湖,盖意趣更甚。忽见喷泉应声而动,伴着时婉转时激扬的旋律,水注摇曳起舞,如有灵性。实为冬夜西湖一奇景。”其实,在那一刹那,我脑海中出现了张岱的文字,萧瑟中的旷远之情,冷寂中的寻友之趣,没有特殊的环境,怎能自然流露。张岱是懂西湖的,而且懂的不是姹紫嫣红的西湖,而是宁静安然的西湖,以及她的孤独。

不知什么原因,很多文人都喜欢“西湖梦”这个标题。后来推测,西湖处处皆风景,就如天堂,而这个天堂,就是一代代士人民众怀揣着梦想的力量,打造的一个梦境。

他们想告诉你,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放慢脚步,回归内心,把眼神与自然相融,在且行且赏中,获得悠然而优雅的生命品质。

是啊,西湖是需要一辈子去看的,一天、两天,看不够的。

母亲,下一次,我们再去!

西湖柳韵

文/一凡

一场冬雪刚过,西湖湖面上冒着寒气,柳枝在冷风中摇曳。虽说不是春时如花一树青葱,其实寒冬也没使你有多大的改变,你依然带着婀娜的憔悴在等着我。

我喜欢你的坚守和持重。以柔美的风骨,清瘦的体态。

我用时间打着问号,赶家的脚印在追忆早与有约的故地,是否南来北往得已看不懂当下的季节。某日我来时,瑟瑟寒风吹乱我零碎的念想,奢华的春梦在你还挂绿的枝上瞬间苏醒。

我知道这时节我来的不是时候。一地黄叶,满城雾霾,风霜如刀一样打蔫了落红的花瓣。而你还形如初秋景象逼人,用纤细的柔韧支撑这绝色的境遇。

寒冬的风有多厉害,毅然剪瘦了我窗前那排梧桐的粗枝肥叶,任由孤寂的叶落,掏空三月春愁,把我的情思也萧瑟成了苍白。

那风果真厉害,如何剪不断你一缕细长的柳枝。多少回我来在西湖边上踏堤问柳。看你在水一方,如丝缠绵,衣袂飘然,不负当年。心湖便泛起点点春的涟漪。这一冬的美姿撩人,除却你又能有谁。

苏堤春晓绿杨荫里,桃之夭夭盛开在档期,它的醉心显得离谱。很快在凋谢的花季里再也读不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情。待到冬来,风霜夹着雨雪。你的色彩也慢慢浅淡。月华如洗,更显得纤秀轻柔的美。而从此以后我再没有在春天里来过。我总是趁冬日的暖阳,走进这一堤疏朗的时光柳影里。

三岛两堤盈盈空蒙,十景胜处曲径通幽。有你的身影,湖光山色如画般一帘帘打开。你用肢体的美言秀尽西湖,寒风萧瑟中更独露春妍。细看你时,鉴一湖清澈,见了依稀银丝。毕竟岁月低徊,愁还几许。

而今我用纪实的笔触,记下你生命中一束相思,我的依依情别。

当我从一个疾走的城市回到一个漫步的城市时,世俗的尘埃模糊了城市的特质。而我踏着你点点的婆娑碎影,杨柳岸边晓风残月的不老情愫,正温泽一城冰凉。

冬日的西湖烟柳微朦,宛若一方心灵在喃喃细语。浅浅阳光背靠在湖面,那片残荷结成了冰雕,定格一朵花的最后衰老。而你,依然柔枝轻蔓的悠然。

更多好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好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