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阳光的重量

作者: 孙成栋2021/04/30心情随笔

草原,骏马,蓝天,飞雪,风沙,苦寒,驼铃,冬窝子,烤馕……每一个意象都宛若一片落叶,将我精神的阡陌点缀得一片斑斓。

翻过《冬牧场》的最后一页,我在微醺中闭上眼眸,感觉自己已经身临天山脚下,心灵的底片上浮现出两组彼此交映的画面:在一组镜头里,广袤的草场上开满了缤纷的野花,一群群绵羊仿佛一朵朵白云在翩跹,翠岚掩映的湖泊宛若牧姑水灵灵的大眼睛,蕴涵着一种美不胜收的冲击力……另一组镜头里,羊粪砌成的牧民之宅漏风透雪,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冻死大量营养不良的幼畜,正在烧煮食物的铁锅里不时掉落畜粪的碎片,茫茫草原上的牧羊者一整天遇不到一个人……

《冬牧场》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文学奖”获得者、有“阿勒泰的精灵”之称的著名作家李娟,于不久前呕心沥血捧出的一部长达20万字的长篇纪实散文。这部作品记录了2010年冬天,她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牧场和沙漠,度过的一段充满艰辛和挑战、与日常都市历程迥然不同的荒野生活。作为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李娟以饱含深情、灵气飞扬又不失节制和内敛的文字,以纯净剔透、如云如风的笔触,以清新质朴、浸透悲悯的情怀,以苦寂之中不失浪漫的精神气质,呈现出阿勒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将那片土地上自然的严酷与柔美、生命的坚韧与脆弱、生存的艰辛与欢愉描摹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一种穿透岁月、超越困苦的不竭力量,一种真正来自生命本源的激情和温度。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这是李娟对冬牧场生活最精炼的描述,也是她于苦累、孤寂中沉淀的心语,更是她对人生、生活的凝重、沉重而厚重的思索。

《冬牧场》中,最令我感动与震撼的,是牧民们的坚韧、开朗与达观。阿勒泰广袤的天然牧场,流动着哈萨克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生命轮回,这里也成为千千万万牧民驰骋最本色梦想的舞台。这里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诱惑的光怪陆离,没有浮躁者的好高骛远,没有势利者的急功近利,有的是冬窝子的浓醇风情,是对大自然的别样情愫,是视艰难为草芥的顽强生命力,是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信念。在这里,人、畜、食物,包括严寒、孤寂、狂风、颠沛、干旱、辎重,构成了漫长冬天的生活画卷。每个人都是鲜活豁达的,每样食物都是美味诱人的,每天的客都是宾至如归的,每个动物都是与人亲近的。生活贫瘠而亲昵,大家彼此无所戒备,你来我往诚挚率真,纵是一粒糖也要甜蜜地分享……生活在冬窝子的每一个日子,都是顺其自然、真味浓郁的。

每年冬天都会进入冬牧场,直到第二年,大雪没了,辗转夏牧场,接春羔……一年又一年,一路上带着家里的老小,带上面粉、干肉,锅碗瓢盆,所有的牛,羊,马,骆驼……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又开始搭棚,垒圈,修地窝子……这样的轮回与循环,看似单调、乏味、机械,可谁又能说其中不隐含着哈萨克族牧民不屈的信念、灿烂的梦想与深沉的情怀?随着时间之风的吹蚀,一切饱满终将干瘪,但精神的火炬不会熄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冬牧场》记述的许多故事将变成历史的尘埃,随着荒野的寒风萧然飘逝,但李娟的记录永远不会褪色,哈萨克族牧民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心灵旗帜永远不会消弭。

而比照哈萨克族牧民的笑对艰难,我们的幸福观是否健康、纯粹?我想,不少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是由于没有把追求幸福放在第一位,被其他欲望占据了原本属于幸福的位置。其实,正如在牧民心目中,那些辽阔的、苍茫的、贫瘠的、逼仄的甚至是肮脏的……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自然,这每一样被我们抱怨、嫌弃甚至是诅咒的,虽然从来不是生活的亮点,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

只有走过冬牧场的人,才知道阳光的真正价值。从根本上说,对于哈萨克族牧民乃至生活大牧场上的每一位“牧民”而言,那每一缕阳光都有独特的重量,因为它凝聚着永远葱茏的希望……

更多心情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