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豁达亮己睿智明心

作者: 程碧英2021/04/16心情随笔

小时候我家住在乡下,每逢赶集,老爸总喜欢从街上买回几本让小伙伴们羡慕的“连环画本”,带着青草味的淡淡书香,充满了我童年生活快乐的记忆。书香是岁月的年轮,慢慢地我长大了,直到我成为了一名美丽的大学教师。

自古以来,读书人便有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文化情怀,《论语》“君子”文化更是将其诠释殆尽。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习惯用“君子”风度品评人物,用“君子”言行评判是非,用“君子”精神承续传统。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孔子在讲学论道中进行了多次对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可见一斑。

而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孔子用平实的话语娓娓道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等。

读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字,沐浴着温习经典的阳光,书香的世界顿时豁然开朗。在生活中,也许我们无法逃脱种种无法预知的人生磨难,但“君子”之风不能丢,“君子”之行不能弃。也许有人认为,艰深古奥的文字如何对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深邃神奇的经典如何应对现实的残酷竞争?其实生活的脚步并不因我们对经典的诵读而停下,但经典文化的朴实智慧与坚定豪迈却能带给我们进一步反思自我、沉淀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启示,远离喧嚣亲近心灵、远离浮躁脚踏实地的指引。《论语》中谈及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掷地有声的文字,成为了我人生的箴言。因为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能认真对待和思考尊重对方的感受,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自己?还记得《周易》里那句古老的“君子”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每读到这里,我对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有一种突然明朗的理解。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有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表达,“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这句话被认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这其中的思考,带给我们的是超越经典的力量,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切思考,一种超越文字的责任忧思。《论语》“君子”文化,何尝不是让我们在习学经典、修养道德的过程中学会责任担当,成就自我。

历史是一条长河,流走了如歌岁月,沉淀了智慧文化。“君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诠释着社会责任、审美追求、人文情怀。当我们从厚重的传统文化中一路走来,《论语》“君子”文化对我们当今人文品格涵养、公民道德建设反思、社会风尚提升、国民人格建构、现代性功利价值观批判等诸多话题自然大有裨益。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中说,“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是的,经典是一粒种子,吸纳天地灵气,播撒大地春绿。带着经典的书香,以“君子”为友,“中行”为师,人生路上定会豁达亮己,睿智明心。

更多心情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