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心情日志 > 正文

打两份工的人

作者: 宁白2021/04/13心情日志

在我们楼盘收废品的河南男人,一天打两份工,我刚听到时,有点惊奇:晚上不睡觉了?

他是这样安排自己作息时间的:白天在楼盘里收废品,晚饭后,就去一个建筑工地做小工,到第二天凌晨,回到我们楼盘地下室,打个瞌睡,八九点钟,就骑着三轮车出现在楼盘的小路上了。

那天,看他睡眼朦胧,问他:这样连着干,能受得了?他说:没办法啊!每天的房租、吃饭,老婆在乡下还病着,一份工钱哪够啊!

后来,问了小区里的保安、保洁员、园林工,才知道,一天打两份工的,大有人在。

打两份工,打出了生活新气象的,是给我们这一片区送信送报的邮递员。他每次把汇款单送来时,我在收取签字的间隙,便与他聊上几句。

他是江西人,曾经在部队是陆战队员。人不高,却看着结实茁壮,说起话来,语速不快,诚恳有礼。我曾经与他客套:你这工作也辛苦,按时送达,风雨无阻。他说:我报考这个工作时,他们问我,能吃得了这苦吗?我回答他们,陆战队员什么苦没吃过,还在乎这一点风雨?说这话时,有点不屑一顾的自信和傲然。

我喜欢他的这份男子气。话又向两份工扯过去:老婆和俩孩子都在老家,你这份工作能养活他们了?

哪里够啊!我都做了好几年专车司机了。

晚上开专车?一天两份工,够累的!

没办法!有时下班早,白天我就上路了,一直干到半夜。

两份工,哪个赚钱多点?

开车多,专车刚起来时,有补贴,赚了不少。现在,也比邮局这份

工资赚得多。

他诚恳的态度,是因为开着专车养成的?我没问。

去年预订报刊的时候,他跟我说,让他上门来订,单位里有指标考核。我知道,订报刊,还有一些提成奖励。他开给我的收据中,有一本杂志,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倍。我问他是否搞错了?他认真起来,在微信上传来一整本报刊价格目录。意思是,你自己看吧!是我错怪了他,这本杂志价格涨了一倍。这让我感觉到,这位陆战队员不接受怀疑,他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自尊。这,比他吃点苦更重要。

有一次,他说,我考上了夜大,读两年半,拿个大专文凭。我一听,立即称赞他:那更辛苦了,时间安排得了?

那也是没办法。我在单位里算是最小最小的头,人总想往高处走,现在没文凭不行啊!刚复员时,在老家县城的司法部门上班,因为没后门,没文凭,当不上公务员。现在我还年轻,再拼一下。

听得出来,那段经历,让他很不服气。

我先要多赚点钱,已经在杭州按揭买了房子,先把老婆孩子安顿好了,一边还按揭,一边再学到一张文凭,过几年,日子稳定了,再把老妈也接到杭州来.让她享享福。

我说,你还不到40岁,干什么都还来得及,陆战队那几年,把你磨炼得钢硬了。奔着目标做,一定会有更好的日子。

他嘿嘿一笑,还有点羞涩。接着,又坚定地说,那是必须的!

过些日子后,看见他朋友圈发的图,是一张英文考卷,他写了一句话:它不认我,我不识它。有点无奈,却透着调侃。

又见他时,我说,学习不易吧?他说,我就是英语不行,慢慢熬吧。学了,总要花点功夫,会比别人多用点时间。

那你第二份工的钱少赚了?

还好,挤出点休息时间。

偶然,发现他朋友圈的两段视频,一段是冒着瓢泼大雨,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说是回老家为女儿在学校的一次演出加油。另一段是战士在郊外训练,写了一句话,好怀念当年从军的日子。

有时,我塞给他一个苹果或者桔子,他也不推辞,只是不忘说一声“谢谢大叔”。

前几天,看见他的电瓶车在小区里飞驰而去,和那些保安打着招呼。漂泊在外,都是哥们。如果这些“哥们”,打一份工,就能体面地养活一家老小,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那该多好。

什么时候,去坐一次这位陆战队员的专车,看看他打第二份工的模样。

更多心情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日志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