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感悟文章 > 感悟人生 > 正文

开卷有益

作者: 李国文2021/03/29感悟人生

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有人将阅读称为“悦读”,是挺有道理的。

人自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就开始认知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长大以后,不但要把握这个世界,甚至还要改造这个世界。惟其如此,终其一生,必然是一个不断学习才能进步的过程。由于人类的活动半径、感知范围、精神活力、生命质量,终究是会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内。于是,除了白痴,每个人都是从认字开始,必须借助于阅读,必须求知于书籍,才能将上下古今,四面八方,天文地理,百科知识,乃至于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人世沧桑等等并非自己亲力亲为,亲闻亲见的大宇宙、小事端、大学问、小常识,统统纳入自己的脑海,融化于个人的心窍,然后,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有所依,行为举止,言谈应对,有所本。懂得宇宙之宏大,认识个人的渺小,明白芥豆之细微,知晓自身之价值。所以,活一天,学一天,手不释卷,书不离身,学无止境,知也无涯,这些名言,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确确实实的真理。

孔子认为,“格物致知”,是人类活在这个地球上终身不懈的追求。所谓格物,就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充分认知,所谓致知,就是学养丰赡,达到了精神世界的完美和升华。在他看来,读书,对于我们,是与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成为我们不可须臾或缺的需求。孔子,我们尊为圣人,就因为他是一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知者,而且,还是一位“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探寻者。所以,挂在我们嘴边的“学问”这个词汇,是知识的泛称,但是,一拆开来,“学”和“问”,却是两回事。为什么要“问”?无非因为我们不知,不解,不懂,不会。为什么要“学”,无非因为我们求知,求解,求懂,求会。所以,学而问之,或者,问而学之,也就是孔夫子的“不耻下问”的“问”,“每事问”的“问”,便是我们进行阅读的要旨了。

因此,只要打开一本书,总会给你带来学问,多少和大小的区别罢了。有的书,是大学问,有的书,是一般的学问,有的书,未必有什么学问,若能使我获得阅读的片刻愉悦,也是极其可贵的收获了。正如我吃嘛嘛香,不怎么挑食的习性那样,对于书籍,只要能看得下去,总是不放过的。因为我对好心人的谆谆教导,应该读什么书,不应该读什么书,从来抱敬谢不敏的态度。因为我一向认为只有看不到的书,没有不可看的书。不过,近年来,视力严重衰退,对于时髦的书,流行的书,炒作的书,五个人以上“穿一条裤子”齐声叫好的书,还有《列宁在十月》电影里那种不可以当枕头,只可以放在脚底下的书,就只好遗憾,放弃阅读了。

我的阅读主张,与自己的胃口好恶,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人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但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一本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鲁迅说过:“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和求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努力耕耘,春华秋实,你付出得多,你收获得也多,你只要读书,你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在古人眼里,凡是有文字的纸张,都应采取珍惜的态度,所以有“敬惜字纸”的说法。这反映了印刷物不普及的小农经济社会中的惜物心态。但应该看到这种书籍崇拜,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得以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那些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太史公司马迁读的书,是简,是记载在竹片上的书,是用车来装载的,赞誉某个人“学富五车”,就意味着其读书之多,学问之博。其实,简之信息量,比之后来的线装书,比之后来的印刷物,比之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的手机阅读,只能看成是九牛与一毛的比例了。当下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优点和缺点,自己来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求的生杀大权,自己手中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古人说过,“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记住这句良言,并践行之,你将获得多多。

更多感悟人生

猜你喜欢

更多感悟人生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