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感悟文章 > 感悟生活 > 正文

稻米芳香

作者: 戴新成2021/03/29感悟生活

装满二个蛇皮袋子的新大米静静地躺在灶房里,散发出袅绕的醉人清香,这是远在百里之外大山中种粮大户龚老汉让出租车司机送来的。龚老汉老两口在山中租赁乡亲外出打工撂荒的水田种植生态水稻,成为有头脑勤劳致富的典型,我曾给龚老汉拍摄过电视新闻。

我记得一场连阴秋雨过后,太阳终于露出笑脸了,天空如洗湛蓝,住在云雾山中的龚老汉打电话喊我去他家吃新米饭。龚老汉在五两沟耕种的100多亩水田,位置好,向阳通风,光照时间长,又用山泉水灌溉,全部施用当地牛羊屎肥料,经历了3个季节的阳光雨露,收获的是金黄色亮圆的稻谷。

水稻还没有收割前,我乘车到大山里去过一次,帮龚老汉家安装户户通卫星电视,进山沟就远远看见老龚像一个虔诚谦卑的老农民,戴着一顶发黄烂了边的草帽子,身体伏匐在沉甸甸的金黄色稻子前,稻秆足有筷子那么粗,大半人那么高,每个稻穗上结满了一颗颗饱满的稻粒,他把几串稻粒托在手中,用鼻子嗅着稻香,山风一吹,块块田里的稻子顺风起舞摇曵,如快要生产的孕妇,沉浸在迎接生命呱呱降临的喜悦之中。龚老汉在山上的家,是二排屋房,有水有电源,建有打米、精选、装袋生产线厂房,水稻一收割,就运进宽大的生产厂房,一袋袋装有10斤或20斤的成品生态大米就被经销商整车整车的拉走了。龚老汉指着装满大米的汽车自豪地说,我每年生产的10多万斤大米纯天然,没有污染,不发愁销路的。

龚老汉把刚刚晒干的稻子打出新米来,他老伴用柴火煮米饭,柴火灶里,是熊熊燃烧如发出朗朗大笑的花栎树和松枝,偶尔听见树油脂哧溜哧溜地滴落在火焰中,蒸气四溢的铁锅里,新米饭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浮在最上面的一层,那是米油,喝上一口像米奶,有些黏嘴甜香。

水稻成熟,新大米隆重登场,一粒粒亮灿灿的大米告诉人们艰辛的历程。一粒大米,它从水田里的一株秧苗开始成长,经历了秧苗分蘖期、幼穗发育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一粒大米,经历了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和处暑,你看看,一年24个节气,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秧苗,颗粒归仓,伴随了这些节气的一半旅程。从春到秋,一粒大米经历了风雨雷电,还有像龚老汉一样农人匍匐大地滴落的辛勤汗水,这是稻谷生命历程里幻出的一道奇丽的风景,颗颗大米闪现着无限温暖灿烂的光泽。

我对一粒大米最初的感情,是在乡下童年,五六岁时,按照妈妈的叮嘱,提着一个小竹篮子,在收割后的一块块稻田里,捡拾那些遗落在稻田里的稻子,每一穗稻子,都像串成长串的珍珠。把这些遗落在田里的稻子捡回来时,夕阳已经完全吞没了一个孩子单薄的身影。妈妈晚上犒劳我的,是在柴火上煮熟的米饭,吃罢两大碗米饭后,再把锅底烤得金黄色的锅粑抺上一些红豆腐,那种味道是我至今吃过的最香甜的米饭。

在那些清贫的岁月里,从粒粒稻谷中剥出来的白花花大米却没成为农民的主食,他们吃的大都是玉米红薯洋芋这些杂粮。我14岁那年,年过七旬的爷爷得大病,镇卫生所治疗几天不看了让抬回家,爷爷在弥留之际,虚弱地喊婆婆,他想喝一碗稀米汤。婆婆颤抖着一路小跑去找邻居王家借了一碗大米,烧大火快速煮成了米粥,把米粥端到爷爷面前,爷爷喉结微微滚动,嘴角微翘起,很艰难地吞咽下小半碗后,安详地合上了眼睛。

伴随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热潮,上世纪7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后来到跟汉阴县交界的前池公社光明村7队插队锻炼,这个队地处川道公路旁,人均1亩多水田,加之风调雨顺,连年稻谷丰收,每年分红时,都要给我分谷子2千多斤,当队里的手扶拖拉机一路突突突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稻谷给我运到池河镇老家时,一条老街的人都围着拖拉机看热闹,人人显露出羡慕的目光。

一个村里农民,春暖花开之际耕犁板田,在田里吆喝着一头水牛,突然就倒下了,他比牛还劳累还辛苦,他是一个起早睡晚老老实实的庄稼汉,一个人耕种着6口人的10多亩田地,正准备把田耕完以后撒下谷种,自己却倒进了土里化为泥土。合新村一姓刘的农民连续五六天使用一头耕牛翻犁田地整理秧母田时,这头十分劳累的黄牛大口大口地喘吐着粗气,突然一头栽倒在田里起不来了,刘老汉开始用鞭子抽,长竹鞭子被打断成几截,他又顺手捡起一根酒杯粗的木棒狠狠地打它,结果把这头黄牛打毛了,怒睁的大眼睛望着主人直流泪水,并一跃而起,爆发了犟脾气,狠狠地用头上的弯角刺进了刘老汉的心脏,牛看闯了大祸,在田里狂奔几圈后跳崖而死,多么悲壮啊。刘老汉的家人把耕牛埋在了刘老汉坟的旁边,路过的人纷纷议论说,对苦命的耕牛也要像人一样善待关怀。

一颗颗稻谷成了秧苗,看似轻飘的身体里,载装了农民太多的沉甸甸的希望,最后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作大米的物质,成为主食养育了我们,滋养生命的新生,但它太普通了,有时候我们竞忽略了它的存在了,好比一个最亲的人,有时候突然模糊了他的样子。我想,如今粮食无忧了,也要比一比瓜菜带年代,倍加珍惜,尤其是一碗米长大的年轻人,更应懂得唐朝李坤诗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远蕴意,对农民有一颗真挚的同情之心。

更多感悟生活

猜你喜欢

更多感悟生活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