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感悟文章 > 感悟生活 > 正文

读书改变命运

作者: 张桂生2021/03/25感悟生活

读书改变命运,这话非常有道理。

先从我的家庭来说。我的父亲自幼爱读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没能继续深造。然而他并不灰心,1954年,己有三个孩子且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的他,毅然报考安徽师范大学,并被录取,后来成为中学教师。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我的四叔从小娇生惯养,不爱学习,让他上学,他说头疼,学不下去;让他学医,他逃学贪玩,最后不学无术。1960年为生活所迫,他独自一人到外漂流,居无定所,生活窘迫,哪里顾得了老婆孩子,导致老婆和两个儿子活活饿死。后来,他与皖南一寡妇结婚,最后客死他乡。

我秉承了父亲的好学精神,虽然初中毕业就回乡劳动,但我在劳动之余,仍然读书不辍,在民转公(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考试中,在只有百分之一的录取率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录为公办教师。现在退休后享受着国家的优厚待遇,安度晚年,其乐融融。

古代人中读书改变命运者,比比皆是。就拿范进来说,中举前后,命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试想,如果不是读书,能如此吗?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社会也是这样,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以色列国家的人爱读书,所以以色列国家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成为中东强国;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战败国,但他们国家重视读书,所以发展很快,日本一度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重视教育,重视文化,重视读书,所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更快,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了日本,不读书,不重视科技,能有如此的骄人成绩吗?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只能缩小,不可能消灭。要是全社会都变成文盲,那这个社会还能存在吗?再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是有天壤之别的。据有关数据显示,一个脑力劳动者所生产的质,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的60倍,要是大科学家那就更高了。当代美国一个军事要员说,一个钱学森要相当于一个师的战斗力;再说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所创造的劳动价值,那就更高了,根本无法用数字来显示。想把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报酬来个一刀切,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工资待遇、生活水平、工作环境等方面,肯定差别很大。就个人、家庭来说,读书确实改变命运。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为了改变命运,读书吧;为了家庭幸福,读书吧。少年读书,如朝日之美;中年读书,如中天之美;晚年读书,如夕阳之美;夜间读书,如秉烛之美。读书没有早迟之分,没有快慢之分,只有读与不读之分,只有多读与少读之分。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更多感悟生活

猜你喜欢

更多感悟生活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