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亲情的故事

2021/03/23好文章

微信聚亲情

文/疏泽民

打开微信,忽然被拉进“一家亲”的朋友圈。正考虑是否删除,又收到信息,说这里都是咱们家族的成员,让我进去看看。

打开“一家亲”,果然见到侄女、侄女婿和妹夫的微信图像。还有几位,图像照片似曾相识,昵称用了姓名中的一两个字,我猜测一番,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那些不贴真实头像、昵称又用了网名的,一时猜不出来,便私信问小姑。小姑回复:“云”是大姑家的媳妇,“华”是大伯家的女婿啊,几年没见,你咋就忘了?我既惭愧又惊喜。这些年来,家乡的兄弟姐妹和远亲旧戚陆续离开偏僻的乡村,飘到不同的异乡打拼,有的多年不曾见面,又没有联系方式,日渐生疏。现在有了“一家亲”,无论漂泊到哪里,都能通过这个微信圈实时“看”到对方,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彼此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圈子里真热闹,“嘀嘀嘀”的信息提示音就像落在伞面上的雨点,响成一片。那些文字、图片、视频、动画、语音,还有各种链接,像汩汩涌动的泉水,不断往上冒。这些涌动的信息,有的交流打工生活的艰辛,有的谈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有的是天气变化提醒,还有的,则纯粹是幽默搞笑,娱乐放松。点开一个语音信息,那是刚在浙江参加工作、独自生活的侄儿在求教:谁告诉我豆腐怎么煎啊?紧接着的几段语音,便是厨艺指导,听声音,是远在山东的侄女与在嘉兴打工的外甥女在说话。听着那浓浓的方言乡音,我扑哧一声笑了。

最热闹的要数晚上。结束了一天的辛劳,大家打开微信,聊些当天的收获,晒一晒打工生涯的微幸福,回忆往年春节回家团聚时的温馨,兴致来了,还发发红包逗逗乐。此时的信息提示音就像春节放鞭炮,连绵不绝。我忍不住,将几年前母亲过生日时在故乡拍摄的侄孙女荡秋千的视频发出去,圈里立即炸开了锅,他们“三哥”“三伯”“三叔”“三表爷”“三母舅”甚至“三外公”地叫个不停,十分亲热。“三伯,什么时候回家啊?”我立即语音回复:下个双休日,或者下下个双休日,具体看天气再定。“好啊,到时候提前说一声,这次大家一起回去。”我听了,心里涌起莫名的激动。

“一家亲”微信圈阵容还在壮大,成员继续增多。它像一根瓜藤,将散落在四面八方的家族亲属,连接在一根藤蔓上,既增加了家族成员的向心力,又凝聚了亲情,传递了正能量。这样的微信圈,我喜欢!

亲情的背影

文/黄旭红

“在哪里?看到了吗?”万头攒动的人群中,先生急切地频频问我。这天,是女儿柔柔的高中毕业典礼,夹杂在一群兴奋的家长中,我们也同样伸长脖子,寻找着女儿的身影。

典礼开始后,只要看见自己的孩子,台下的父母就会立刻兴奋地挥舞双手、喊着孩子的名字:而轮到柔柔上台领证书时,我的心情也激动万分,记忆迅速回到女儿上小学的第一天,仿佛她才刚挥着小手和我说再见,怎么才一转眼,就己经自信十足地站在台上,要独立迈向人生的下段旅程了?曾几何时,我已不再能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而是只能远远望着她已经长得比我还高的背影了。

典礼结束后,回到家我仍充满感慨。百感交集中,想起年轻时读过的《背影》。文中的朱自清坐在火车上,看着为他送行的父亲,坚持要跨过铁轨,去买些橘子的蹒跚背影,让他不禁潸然泪下。

年轻时的我,并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感触,直到如今儿女渐长、父母渐衰,看着父母与孩子各自不同的背影,我才开始有更深的体悟。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常会牵着我去上舞蹈课,我深深记得,站在父亲旁边的我,身高只到他的手肘处,父亲挺拔的身影,在我的记忆中就像巨人般可靠。然而时光飞逝,这几年,八十多岁的父亲身体日渐衰弱,失去行动能力,常常只能坐在轮椅上低垂着头,身形也变得瘦弱佝偻。

曾经,望着父母高大的背影,我们慢慢长大;如今,换作是我们以爱凝视着孩子的背影,看着他们日渐茁壮、展翅高飞,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记得有一次,两个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您已经是我们家里最矮的一个了,我们都可以看到你的头顶了耶!”

这句话深深提醒了我,孩子真的己经长大,已经可以看得比我更高、更远,她们正迫不及待地要探索这个世界。

有位作家曾描述她的儿子成长到青少年时期,第一次要离家出国时,她依依不舍地到机场送行。道别后,只见儿子走入海关,消失在门后,却没有回头看看仍在背后深情注视着他的母亲。

孩子的背影,是宣示独立的开始,看着他们越走越远,作为父母再怎么不舍,但也要学会放手。

曾经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主角是一棵树和一个男孩。男孩小的时候,这棵树让男孩爬在身上玩耍,随着男孩年纪渐大,这棵树快乐地提供他果实,让他变卖赚钱;心甘情愿地让他砍伐枝干来建造房屋、造船远航:直到男孩老去,没有力气做任何事了,只想歇一歇的时候,这棵树依然满心欢喜,邀请男孩坐在自己仅存的树根上休息。默默的守候,即使没有任何言语,依然是一份最深的爱。

有句话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父母则是看着孩子的背影离开。”时间从不停止流逝,在世代交替之间,愿我们都能因为珍惜,不留任何遗憾,而是留下最美丽的回忆痕迹。

亲情无价

文/陆烨

我的十三岁,是叛逆的,家人说一句,我会顶十句。直到那一天,我翻开了这本书——《忆棠的夏天》

《忆棠的夏天》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忆棠的故事。原本这个备受宠爱的小公主,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有一个阳光帅气的“哥哥”。因为一次偶然,一个掩盖多年的秘密被揭开了:所谓的公主原来是个被人遗弃的孤儿,所谓的“爸妈”原来是谎言的精心制造者,连自己最信任的“哥哥”也是因为忆棠有恩于他而受忆棠的父母之命保护忆棠的。忆棠感到整个世界都遗弃了她。看到这里,我哭了,忆棠是那么可怜,一切只有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本来的小公主竟然是孤儿,昔日的爸妈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自己竟然是别人的替身。换了谁,谁也会受不了的。我突然想到了自己,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明明有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还不满足,真是不应该啊。

后来,神秘的丰婆婆出现了,她让忆棠了解到一个她从来不知道的网络世界。她发现失去孩子的父母比孤儿更可怜。忆棠最终回到了“爸妈”的身边。这个结局是美好的,我的心里也甜甜的。

现在回想起爸妈的唠叨,一切都变得顺耳了,他们是为了我好。我的叛逆时代结束了,我能理解父母了,因为世界上将人紧紧连在一起的不只是血缘,更多的是亲情。这本书告诉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亲情无价。

我明白了,亲情,是任何东西也换不回来的!

爱情在左,亲情在右

文/汪亭

今年的除夕恰巧是女友本命年的生日,这让我十分烦心。去年她的生日在腊月里,我先陪她庆祝生日,然后再回家过年,爱情亲情两不误。可今年却赶到一块儿了,是回家与母亲一起过年呢,还是留在城里陪女友?我一直犹豫不决。

父亲过世多年,是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将我拉扯大的。如今,母亲年纪越来越大,我长年在外,也就过年回家陪陪她。这个腊月,母亲隔三差五就打来电话,总问我何时回家。这样的话语,每次都听得我心里酸楚难耐。如果不回家过年,母亲定然非常失落难过。我实在不忍心,让年迈的母亲在家中,守着一大桌年夜饭独自伤怀。可女友这边怎么办?总不能让她生日落单吧。

正在我思前顾后的时候,母亲又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过年。接着第一次唠叨我的婚事,说老大不小了,也该把女朋友带回家让她看看。听到这里,我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把女友带回老家过节,这不就两全其美了!既能陪母亲过个高高兴兴的新年,又可以陪女友过本命年的生日,多么好的办法啊。陪谁过节,这个困扰我多日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我长长地松了口气。

我告诉母亲一定回去,但并没有提要带女友回家的事,我想给母亲一个惊喜。打完电话后,我约女友出来,说想带她回老家看看,她欣然同意了,还去给母亲买了礼物,这让我心里暖意洋洋的。

我带着女友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女友依偎在身旁,我望着窗外,心里美滋滋的。颠簸了一天,终于到家。走到村口,远远地就望见母亲在院墙边张望。我走近将女友介绍给母亲,母亲喜笑颜开,一边夸赞女友漂亮,一边怪我没有提前通知。我看着女友和母亲有说有笑,心中“爱情”与“亲情”两股暖流相融在一起,流遍全身。

春节期间,闲暇的日子里,我总爱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母亲和女友则在院子里择菜洗衣。我常常会拉着她们坐在我身旁,一同聊聊家常。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我们就这样,把平民百姓的小小幸福,攥在手心里,慢慢品尝。

珍惜身边的至爱亲情

文/廖梦子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这句平淡朴实的话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我为这个有着满腔爱子之心,却不被儿子理解的父亲而惋惜难过。然而,自己从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那时的我,十分喜爱吃橘子,老家的门口就有两棵大橘树。一到秋天橘子成熟了,像小灯笼挂在枝头,引得我垂涎欲滴。下面的橘子摘光了,只剩下树顶上几个红彤彤的大橘子。我那时只一门心思想要那几个大橘子,任家人怎么哄劝都没有用。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自己当时太任性、太执拗了。当时刚干完一天活的父亲回来,看到我哇哇大哭的模样,二话不说,也是这样用两手攀着树,两脚再向上缩,爬上树干,肥胖的身子也是微微倾斜,努力地去摘橘子。最后,橘子是摘到了,可父亲却因下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地,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手被尖细的树枝划出了数十道红痕,有几道甚至鲜血淋漓。这些伤痕犹如红色的鞭子,鞭打着我愧疚的心灵。这些年,无论多么艰难,为了我,父亲总是一味地付出,哪怕自己头破血流,也不舍得让我受一点委屈。“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每每读到此处,我眼前总会浮现出我父亲为我摘橘子的身影,眼眶总是不自觉地湿润起来。

我仔细打量了我的父亲,他因为工作的原因日夜奔波,原本红润的脸庞也日渐消瘦,变得黯淡无光;眼角的皱纹与日俱增,岁月的大笔一挥,团团银丝也染上他的双鬓。是啊,父亲已经不再年轻了,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他辛苦着,劳累着。他总是很忙,妈妈是这样告诉我的。如今,我再也不抱怨父亲的不归,因为我知道他身上有着重重的担子。每次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是那么温柔却又那么沉重。

事业与亲情

文/张承永

最近这段时间,我连续几个周末不是出差就是加班,一直没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只能偶尔打个电话对老人表示一下问候和关心。

昨天晚上,我刚给父母打完电话,老婆就说:“这么长时间不回家看看老人,真是有点说不过去了。知道的是因为你忙,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不懂事呢。这个周末还是尽量回趟家吧,事业固然重要,但亲情也同样重要呀。”

老婆说了这一番话,我正深受感动反思自己呢,却见儿子笑嘻嘻地蹭到老婆跟前,大声说道:“妈妈说得太对了!这下我就放心了。”我和老婆对视了一眼,正捉摸不透儿子说这话啥意思呢,只听他接着说:“要是我考试考砸了,请爸爸妈妈一定记住,不能只盯着我的事业,而忽略了我们之间的亲情!”

亲情的牵挂

文/何庆良

一天,和几个战友聊天,不知不觉说到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其中一个战友说他高中毕业考上了军医大学,走上了从军之路,现在部队医院当大夫。穿军装快20年了,特别是在医院工作,对平常的生死离别已司空见惯。但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与父亲的一通电话,却让他这辈子难以忘怀。

他说,那年5月,他很开心地盼来了探亲假期,于是立马打电话回去,告诉父母已经订了返乡车票,并备好了父母的常用药品。就在他收拾东西的时候,来了命令,医院组建医疗队,抽调各科室骨干火速赶赴灾区。匆忙之间也顾不上打个电话回家说一声,他就和同行们一道带着医疗器械和药品上了飞机,一到现场就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之中。

天气越来越热,灾区的环境是艰苦的,大家的精神高度紧张。他第一回感觉与死神离得那么近,每天不是在抬担架,就是在包扎或是做手术,没有白天与夜晚之分,累得不行了就和衣席地倒头就睡。半个月后,他才想起给家里打个电话,电话接通后,可话筒那头除了喘息声没有任何声音。好半天,才传来父亲急促的声音:你是我儿子吗,而且一连问了5遍。

他说,要不是父亲开始就叫了他的名字,还以为是自己打错了电话。父亲一连问了5遍,他也回答了5遍。和父亲通完话后,他感觉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得慌。

我对他说那是当然,你说连车票都订好了很快就回去休假,结果不但没有回去,还消失了半个多月,手机也关机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家里不着急才怪呢。

他说,当时主要是工作太忙了,无暇顾及给家里回个电话,再就是灾区环境有限,手机充电十分困难,出发时带的两块电池一下子就用完了,所以一直没有给父母报个平安。他接着说,如果抗震救灾让他更一步近距离地接触了死神,那通电话则让他感受到了亲情的牵挂。

虽然那场灾难已经过去了5年,大家又回归了工作的常态;虽然战友说得轻描淡写,脸上极其平淡,但我感觉自己的眼里似乎也盈满了眼泪。

吃上一碗亲情面

文/郭领军

单位的门口有一家拉面馆,是一个丧偶男人开的,他四十多岁,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儿子,现在正值暑期,儿子就在饭馆帮他打理一下生意。

对这个儿子,早就听同事马哥说过,这孩子学习好,懂事理,是个难得的好苗子。但我不喜欢吃面食,没有去过他们的拉面馆,所以对这孩子了解甚少,然而,最近这几天,尤其是昨天中午,气温超乎寻常地高,我实在受不了这种闷热,就被马哥拉进了这家拉面馆。

我们走进面馆,面馆开着空调,十分地凉爽,一个胖乎乎的孩子热情地问我们:“叔叔,你们几位?”马哥说:“两位。”他找了一张桌子让我们坐下,此时,我已判断出这就是这家面馆的孩子,马哥说:“小子,给我们来一荤一素的凉菜,再来两瓶啤酒。”他高兴地对在灶房的男人喊出了我们要吃的东西,接着,他又给我们上了餐具,还倒了面汤,最后,又上来了餐巾纸。等菜、酒上来后,我与马哥边吃边聊起来,无意中我看到这孩子忙里偷闲还在看着一本书,我在心里赞叹,这孩子好用功呀!在不知不觉中,饭馆只剩下我和马哥了,我看到一个浑身是汗的男人从灶房走了出来,只听那孩子对男人说:“爸,您快坐到空调下凉快会儿。”我马上明白这就是孩子的爸爸,我羡慕地望着这位幸福的爸爸。男人听到孩子这样说,开心地笑了,并且笑得很甜密。我知道这是发自心底的笑,是欣慰地笑。这时,孩子见父亲没有动,就亲自来到男人身边,拉男人坐到餐桌前的凳子上。孩子说:“爸,你喝瓶绿茶解解渴吧!”说完,孩子就去拉冰箱的门。男人说:“我不喝冰的,习惯喝常温的,你怎么忘了?”孩子立刻风趣地说:“天太热,我脑子一时烧了保险丝了。”说着,孩子就去饮料箱里找常温的,不巧的是箱子里没有了常温绿茶,孩子说:“爸,没有常温的啦?”男人说:“那算了,不喝了!”孩子好像很过意不去,想了想说:“冰箱有冰镇的绿茶,想喝常温的还不简单吗?您瞧我的!”孩子拉开冰箱门,拿出一瓶冰镇绿茶,对男人说:“我去灶房里用开水给您温一下,马上就好。”孩子进了灶房,我和马哥在一旁看着眼前的这一切,顿时感动了,他这么小就知心疼父亲,就能理解父亲的辛苦,实在难能可贵!他的言行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亲情的浓厚和香醇,亲情在哪里?亲情就在举足的细微之间,亲情就在生活的点滴里。

我收回目光,对马哥说:“咱们上面吧?我也要吃一碗。”马哥说:“你不是不吃面吗?”我说:“这饱含亲情的拉面一定好吃,因为这面里融入了爱的味道!”马哥听我说完,右手扬了扬,笑着对刚从灶房里出来的孩子喊道:“小子,给我们来两碗亲情面!”

更多好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好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