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美文 > 美文阅读 > 正文

正月十三菜粑香

作者: 杨丽琴2021/01/28美文阅读

菜粑粑,是我们老家合肥地区一种传统的节令食品,用米粉加馅料做成。习惯于叫作“粑粑”,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老家流传这样的一句话:“新媳妇,不用夸,就看十三做粑粑。”可见,这个菜粑粑在我们老家不但做法讲究,而且非常重视。小的时候,每年母亲早早就开始泡了大米,第二天去隔壁大伯家的石碾里将米碾成面粉,晒干了,收起来,等到正月十三那天做菜粑粑。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虽然像二月二、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逢节日都要做几锅粑粑。但正月十三做菜粑粑是老家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那些在外工作生活的子女和家人,急切地赶着回家,实在没有时间回家的,第二天,家里人必定要送一些过去。

每年的正月十三这一天,母亲总是最忙碌的。

一早起来,母亲从冰箱里拿出储备好的白菜、萝卜,或者豆角、大蒜等蔬菜,又拿出家里贮藏的马齿苋、荠菜等野菜,洗净了,用开水烫一下,挤净水分,切碎,将肉切丁,再切一些豆干丁,放置一旁备用。

吃了午饭,母亲就开始做粑粑。她将菜炒熟了,盛到大盆里。接下来是做粑粑最具技术含量的一道程序——和面。老家人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烀面,一种是炒面。烀面做出来的粑粑,白白细细的,面相好看;炒面做出的粑粑发黄,但有浓浓的米香。母亲一般都用炒面,她说,吃的就是那种口味。

炒面事先必定要烧好几瓶开水,先将米面粉放锅里炒,炒得微微发黄,再兑以1:1比例的水,翻炒,拌匀,揉成面团。这个过程中,灶膛下的火也很讲究,火大了,容易结底糊锅,火小了,面容易生熟不均,没有黏性。

面和菜馅准备就绪,一家人将手洗干净了,围坐在堂屋里,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地做粑粑。每次,做的时候,母亲都会说,这次粑粑面和得好,菜也鲜美,不咸不淡的。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不会做,就在一旁帮着捏面团,一边还忍不住从盆里夹着菜馅往嘴里送。常常做到最后,菜馅不够了,父亲就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糖罐,包几个糖心粑粑。那时,我们会缠着父亲捏小鸭、小狗、小兔等,各种有趣的小动物。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烧粑粑。母亲将大铁锅里抹一层菜籽油,一圈一圈地贴上粑粑,然后,坐到灶膛下,用软柴火文火慢烧。当有轻微的油烟从锅盖边冒出来时,揭开锅盖,顺锅边均匀地煊一点清水,“兹”的一声,一股浓烟从锅底腾空而起,香喷喷的粑粑香也在厨房打着转,再飘散到了堂屋里,一直飘散到大门外。整个村子也都飘着粑粑的香味。

如此煊过三次清水后,粑粑熟了,那个时候,肚子已经感到饥肠辘辘了,好像几天都没有吃饭一样。菜粑粑最好吃的是贴锅的那一面,有一层厚厚的焦黄的壳,外焦里香,吃一块,那种口感就深深地烙进了心里。想忘都忘不了。

现在,每逢正月十三前,母亲都会打电话给在外工作的我和弟弟,告诉我们回家吃粑粑。每次一踏入老家的土地,见到家家户户忙着做粑粑的场面时,整个人也被包围在浓浓的乡情里。

更多美文阅读

猜你喜欢

更多美文阅读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