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人生随笔 > 正文

无逸

作者: 王春鸣2020/12/30人生随笔

有时候,读古书就像是看雪。其中有些词纷扬而下,是有气场的,它从整段文字里跳出来,从整段的白里面跳出来,像时间沙漏里的金沙,铺泻、悬坠、绵延——你见过它一次,从此终生念念不忘,甚至,一生就变成了这个词。

爱上一个时代,不一定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某位王者与学者,也不一定是因为这个时代各种风骚与神采,有时候,与某一个词有一见钟情的对视就可以了。比如金圣叹之爱《西厢记》,就有可能是他觉得“尽人调戏”一词,写尽了崔莺莺,写尽了元代女子天真自然、落落大方的美,看着平常甚至有歧义,但是实际上比“临去秋波”暗藏了更严肃的美学观照。我认识一个冰雪一样的女子,用《妖祥门》做了博客和散文集的名字,据说就是古书中偶然看来的字,好得不能再好,和她的气质、文字都吻合得不能再吻合。还比如朱元璋有个儿子叫朱权,退出王室纷争之后,在江西韬光养晦,用“神隐”二字,匾其室,名其书,把一种“飞神玄漠,出入天表,纵神辔,策罡飙,乘白云,谒虚皇”的日常精神渲染得如停在梅花上的雪。

也就是说,一个文艺病患者,总有几个莫名其妙钟爱的词。它最有可能的来处是古书,在某一次不经意的阅读中忽如其来,从此君临天下。在我心里,也有一个词,无逸,放了二十年,终于不爱。它出现的样子是阳文篆体,一个画画的朋友自己刻的闲章。那时我根本没读过《尚书》,但是一看到《珂勒惠支版画集》扉页上的这方旧朱红,就觉得这两个字不平凡,一种渺渺青烟,半泓秋水的不平凡。

我以为“无逸”是无处可逃,而这绝境又是如此典雅,甚至让人沉迷。那时我正疲于应付高考,心里又不知道在爱着谁,这两个字,配上极细的坚硬的笔画和缥缈的朱红,我以为就是我的处境,想出这两个字来的人,和我一样的辛苦、孤独。

后来知道出处是《尚书》,那是一本我看不懂的大书,记录着商周君王与臣民之间的种种典、谟、训、诰,大经大法以诘屈聱牙的古文写在零零碎碎的竹简帛绢上。偏偏《无逸》这一篇却仿佛好懂,“君子所其无逸。知稼樯之艰难”,原来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奏议,要他告诫自己和后代,不要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于是“无逸”的行为背后,勤政恤民,不贪安乐,不怠政务,享国能久的道理也昭然。王室子嗣“生则逸”,于是由“逸”而失国也是必然的,周公的劝解印证了后来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的更迭兴衰。连作为封建伦理说教的词都可以如此古雅地表述,是因为它生在“杜康造秫酒”的时代,许多记言的文字,都如醴如酒曲。后来传到了孔孟那里,终于微微发酵,一个词变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规劝长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于是背后的论断更具有普适的哲学意味了。我不喜欢。

另一方面,南朝以后,无逸又变成文人自苦的方式:“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江淹《杂体诗·效卢谌〈感交〉》)“无逸”原来如此无趣,如此落到实处,尤其在平常人那里。我们不比生则逸的王者,也许一出生,就进入了人生的“无逸”模式。这在今天叫做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行为和功利的结果并置在一个词语中,励志、好懂而不美。顺着这个思路理解下去,那方朱红的印,于我,是只好刻在拖把和抹布上的。渺渺青烟,半泓秋水来自拖把池。如果一切都要靠自己,还风雅什么呢?无逸无非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已,是人生修行途中的罪与罚而已,在这个过程中,词语的美逃遁不见,至于享国、致富,完成天降大任其的宏伟叙事更是难以顾及。

前几天在淘宝上买了一张书橱,物流司机以吭哧吭哧的破卡车送到,是午夜子时。因为据说晚上十点前城区不让卡车进出。站在小区楼下,等着一身破衣、头发凌乱的司机用木棒一根根撬掉外包装,整个过程他一言不发,只有带钉的木条断在水泥地上的空洞声音,他的膝盖骨从裤子的破洞里时而闪现,我的眼泪几乎要流下来,这样的工作,真是太苦了太苦了,我想好了要多给他一点钱。但是,他开的运送费最终让我吓了一跳,泪意全无。接过钱他笑了,递给我一张名片,建议我买他这上面介绍的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他做安利。进电梯的一瞬间他又告诉我他是六合人,在乡下有地,有两栋楼,准备要出租……这些,就是属于他的《无逸》篇里自我救赎的解释吧,他一定是看见了我眼里的怜悯,觉得多余。

有一本书叫《古书之美》,在我们的趋利人生中,在这个时代,终成祭奠。

更多人生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