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美文 > 唯美文章 > 正文

连云山的竹

作者: 孔邯郸2020/12/25唯美文章

从小,父亲就对我说,我是大山的儿子。

我的家在湖南平江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会处、罗霄山脉西段,那里有一座海拔1600米的山峰,名叫连云山。它因山势巍峨峻峭,高耸入云,云气覆其上,缭绕壮观,有“连云翠壁”之誉。

连云山是有名的南竹基地,整座山上南竹林成片连海,达十万亩。一眼望去,四周是林立的碧绿竹林,置身其中,头顶是婆娑起舞的竹枝青影,脚下是软绵绵的枯枝竹叶。呼吸着伴有竹香气息的清新空气,我在山上的家中度过了15年的时光。

南竹在我的家乡也叫毛竹,它浑身青翠,四季常青,竿高达10余米,粗者直径可达20余厘米,秀丽挺拔,经霜不凋。毛竹生长快,适应性强,它不像农民种稻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不必春种、夏忙,不必耕地、施肥。毛竹吸收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在山上布满杂草的地方或者石头缝里自生自长。等生长到表面略显紫褐色了,乡亲们就会把它砍伐下来,拖运到山下加工厂。毛竹的用途多,经济价值大,通过家乡人自办的小型的加工厂,会把毛竹加工成竹板、竹筷子、凉席、竹跳板等竹制品,再运往外地深加工或者销售。对于乡亲们而言,山上的竹子不需要经过自己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就可以变成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也算是上天对这些住在大山深处的淳朴善良乡亲的一种馈赠吧,这也正应了那句“靠山吃山”的古话。

虽说竹子的自然生长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劳力,但是,山里人从山上将它一根根砍伐下来,也是一件不比种稻子轻松的事,甚至花的力气要更大。记得小时候,父亲进山砍毛竹,常把我带在身旁。对于要把长十多米、重有三四十斤的毛竹用镰刀砍倒,除去枝叶,然后肩扛或用山里人特制的“板车”拖到可以通三轮车的机耕路上,这样的重体力活,幼小的我显然是无能为力的。然而,对我来说,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那里没有高楼大厦、锦衣美食,那里没有工厂、烟囱与柏油马路,也没有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喧嚣与灯红酒绿,山里人经年累月守护着这座不知什么时候就形成的大山,山里生、山里长、山里劳作、山里把日子过得平淡真切。大山里有树木、竹林、青草,大山里也有花朵、溪流、鸟兽,大山里更有鸟儿的欢叫、森林的清香、泥土的味道,大山里还有我勤劳的乡亲、我的亲人、我的记忆、我的童年。

每次,父亲在进出大山砍毛竹的路上,都会给我念唐诗,讲山里人的事。有一次,我看到竹笋破土而出长成竹后似乎过了老长时间还是没长成可以砍伐的竹子,就一脸疑惑地问父亲:“为什么这个竹子不长啊?是不是应该也给它们施点肥,让它们快些长大呢?”父亲哈哈大笑,然后郑重地对我说:“这个毛竹的生长过程可谓自然界一大奇观。当毛竹还是竹笋的时候,它遇到雨就生长,但当它长成成竹时,就有三、五年的时间不长了。三、五年之后,竹子又会突然发力,以每天60厘米的惊人速度生长。在夜深人静时候,还能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父亲接着说:“其实毛竹在那三、五年的时间并不是没有长,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不被人们所发觉的方式在生长——向地下生根。你也要像竹子一样,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土里,才能长得高、长得结实。”

当时的我不甚明了其中的深刻寓意,但只要一走进大山、一看到竹子,父亲那句只有先向下扎根才能长得高的话就会响起在我的耳畔。

长大后,读到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想起小时候常常惊讶于竹子可以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头,不单单是破土而出,甚至是破石而出,更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这种深深向下扎根的力量。

如今,由于山里交通不便,也由于砍伐毛竹不仅辛苦而且所得较少,山里人陆陆续续把家搬出了大山,山里人也纷纷来到城市打工赚钱。大山渐渐清冷了许多、沉寂了许多。我也从大山走向了城市,但每次一回老家,我都会来到大山深处,感受连云山那伟岸的身躯、厚实的臂膀,脚踏上这片土地,就让我心安、让我浮想、让我沉淀。我最想看的是那挺拔修长的毛竹,它四季青翠,凌霜傲雨,让我的眼里、心里充满了绿色,充满了对家乡的情与爱,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充满了走向成功的动力。

因为在那大山深处,我能够聆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

更多唯美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唯美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