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穿越历史的绝响

作者: 阳天舒2020/12/25心情随笔

人人只知宝盖有满山的银杏,却不曾想宝盖还有更为令人震撼的地方,就是近年来被发现的衡炎古道。

据《衡阳市公路志》记载,衡炎古道自衡阳东起,经露白、斗岭、泉溪、石塘、黄田、潭湖、九江、安仁、梅桥、斜濑,到炎陵县,全程270公里,衡阳境内120公里。京广铁路和吉衡铁路修成后,衡炎古道的功能开始衰退,但沿途还保存着许多古桥、古亭、古庵、古寺、古街铺、古村落等文物。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衡炎古道旁定居,刀耕火种。炎帝神农氏,曾通过衡炎古道进入宝盖采摘药草,并信宿黄山寺。

元代以后,当时衡阳尚未开采矿井盐,百姓生活中的食盐必须从广东贩运过来。除了官盐以外,各地都有一些盐贩子组织专门人马,冒险到广东、福建一带长途贩运海盐来内地高价出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挑南盐”或“南盐帮子”。

在这条古道上走的不仅是“南盐帮子”,还有一些茶叶贩子和卖百货的商人。后来也被称作“盐茶古道”。如今,古道已多有残缺,但穿行在这条古道上,仿佛还能听到那久远的历史回声,仿佛还能看见商人背夫踽踽而行的身影。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数次前往衡炎古道。

从宝盖樟树中学前往古道入口约六公里路程。前些年这段路还都是土路,现在已建成水泥路,但道路依然狭窄。沿着山路驾车行至双园村将军庙驿站时,就到了衡炎古道。在古道上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石拱桥,距今已有300余年。

这座石拱桥规模虽然不大,全长仅6.5米。但做工非常精细讲究,桥身、桥拱均用青条石横连叠砌,石材大小不等,错落有致,条石用糯米石灰浆砌筑。拱内壁上嵌有一块阴刻“善信肖莫生仝妻唐氏自备躳财修造桥梁一座康熙四十六年季秋月吉旦”碑文,墨汁至今仍清晰可见。古桥东西横跨在社背组前小溪之上,清代朝廷派遣的御祭官,从京城至衡州府,在府官的陪同下,经过此桥前往炎陵祭祀。这座石桥至今仍在使用,为古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如今仍能保持固有功能不变。

在石桥与将军庙之间,曾发现一块清乾隆壬戌年(1742)冬月立的指路碑,碑上文字清晰可见,为过往此地的路人指明方向。沿路碑方向往西行,有一条石板路,行进100多米以后,就进入枫树坳,古道的轮廓渐渐出现了。因年代久远,古道已老态龙钟,一些石板上布满青苔和树叶,但仍然掩盖不了当初构造的精致。衡炎古道穿行于罗霄山脉余脉的崇山峻岭和湘东赣西北的山地之间,其间需劈山筑路、渡水架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原始的技术情况下,修建如此大的工程,艰难可想而知。这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苦勤劳和智慧,反映出我国古代交通技术的高度水平。

青石板一级级通往远方,静静地和你交流着历史的变迁,用脚步敲击着远古的声音,古樟和藤蔓在路边夹道欢迎,如雾霭中送行的古装女子述说着不舍。站在古石板上,仿佛听到嘈杂的叫卖声、顾客的问寻声,又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声的吆唤;一阵阵滴滴嗒嗒奔驰的马蹄声与优美的风铃声。

当年尘土飞扬,马蹄踏过的衡炎古道,说不尽远古的风韵。说普通非普通,言平凡不平凡。如今,在古道上古遗址很多,古庙、古亭、古战场你还能依稀可见马蹄的印痕。此时此刻,你一定会遥想到当年旌旗飘飘、战旗猎猎、烈马嘶鸣的情景。岁月悠悠,这些使我恍若穿越了时空隧道:衡炎古道,清兵部右侍郎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有近四分之一是来自衡炎古道沿途的热血男儿;衡炎古道,湘南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中留下红军和地下党员的足迹;衡炎古道,让日寇损兵折将,闻风丧胆;衡炎古道,第四野战军解放衡阳曾在此憩息。

古道边的青山依旧不老,有棱有角的山脊像隐藏着万千卷书籍的宝库,让人感到神秘和厚重。登高三峰寨俯视山下的迷仙湖,会从心底传来灵魂的呼叫声,走过此地远古就不再陌生,古道又会焕发生机,幻想当年那些挑夫是否会在湖水边整理行囊,马儿会去迷仙湖饮水——湖的形状如同象鼻猪,湖中有望梅、乌龟二岛,湖水胜过九寨沟的水,碧绿清澈,少有人涉足此地竟然让它无任何污染。

鸟儿被路人惊飞天际,叽叽喳喳中抛下许多叫人听不懂的问句。脚下的石阶或依岩凿就,或条石垒成,蜿蜒伸展,留下多少修路人的艰辛和血汗,真是路有多长,故事就有多长,都深埋在每块石阶之下吧。

山风阵阵,松涛阵阵,这时山谷中传来的是一种震撼的声音,它从山峰寨飘过,绕经罗霄山,在原始次森林中穿行。或急促,或舒缓;这美妙神秘的声音永远在山谷中回荡。骏马铁蹄踏过的衡炎古道,砸出的就是一串串铿锵的诗行。是那么静谧、原始、古朴、神奇、深邃、豪放……

千百年来,古道给人们提供了便利。衡炎古道是一条御祭大道、文化大道、兵马驿道、通商古道、红色大道,更是一条体现民族智慧的延绵山道,具有重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古道。衡炎古道现已成为宝盖的一张闪光的名片,被户外人青睐,被探秘者推崇,正在吸引四方游客到此寻古访幽。

更多心情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