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感悟文章 > 感悟生活 > 正文

城之殇

作者: 黄自华2020/12/01感悟生活

国人常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身份而自豪,然而眼下真正称得上“古”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别的不说,就是百年老树和百年建筑,在一些城市恐怕都屈指可数。然而,在“年轻”的美国,百年老树和百年老宅则很常见。近年,一些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民居,竟漂洋过海被外国人买去,落地在异国他乡。这让人尤为心寒!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可是在焚琴煮鹤、利令智昏的当下,毁灭珍(真)品再造赝品的荒诞剧不断上演,许多有价值的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躲过了无数次战乱,却最终逃不脱被推土机碾得粉碎的命运。在发展就是一切的狂热下,所谓文化遗产,根本无力抵抗商业利益的侵袭。

对当下一些城市来说,空间的定义、形态和功能大多单纯服从于经济发展。城市的生活居住功能已被完全边缘化。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被焚琴煮鹤的古宅文物,被一次次开膛破肚的马路,失控的填海填湖,稀少而不当的公共设施,割裂的城市空间……这些都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建设中,让人难堪而又无奈的景观。

而且,还有人认为,城市美化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些所谓地标性建筑,即大而无当的歌剧院、音乐广场或者文化展览中心。这种对城市的所谓美化和清洁运动,抽空了城市精华,损伤了城市元气。

事实上,人只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房子只是承载人一段生活的车厢。人们不停地上车下车,不变的是列车。相比人的寿命来说,建筑的寿命应该长得多。正如果戈理所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还依旧诉说。因此,在巴黎,拆一幢屋比建一幢房要难得多。但在国内,只需推土机轻松扬起和落下,就可以完成法国人觉得难于上青天的事情。

哲学家们说,人是精神的容器。当我们毁灭了历史深处的城市,建起一座座不分彼此的世纪新城。城市在现代化的幌子下变得面孔相似、单一雷同。我们的城市就像一辆高速滑行的火车。对大多数居民而言,它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与他们无关。它只是在时刻提醒我们,上紧发条跟上时代步伐,否则就可能被淘汰。我们身不由己地被裹进潮流之中,拥有的物质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多元,娱乐越来越离谱,心灵却日益疲惫,强烈的郁闷和身份的焦虑不期而至。

其实,我们的希望并不奢侈,只希望能在这近于失控的城市更新运动中,给未来的城市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自由生长空间,为我们的后代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城市里,还能找到一处久违的熟悉和安宁。

更多感悟生活

猜你喜欢

更多感悟生活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