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心情文章 > 正文

洛汭遐思

作者: 金鑫2020/11/11心情文章

洛汭,即洛水入黄河处。《尚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驿道要津,万里奔腾的黄河在这里接纳了发源于秦岭山脉东侧的洛水,黄河水色自中流一分为二,北面黄河水泥沙俱下、汹涌东去,南面洛河水清澈明净、缓缓融入。河洛交汇,水势翻滚回漩,烟波浩渺,一去千里,穷于天际间,然清浊有别,泾渭分明,河道中央的分界线依稀可见。

我静坐洛汭岸边,凝视这一自然奇观,想到无数描写黄河的壮丽诗篇,心中产生无限的感慨和遐思。

在洛汭南岸两公里处,有一块平坦的台地叫花地嘴,这是夏代早期的部落遗址。居于花地嘴的大禹之孙太康贪图享乐,荒于田猎被后羿逐出国而失邦。其昆弟五人流落于洛汭,追述大禹的告诫,集体创作了感人肺腑的《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的感悟;有“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的贪图奢侈导致失国的教训;有“乱其纪纲,乃厎灭亡”的安邦治国之道的经验;有“有典有则,贻厥子孙”的依法治国的体悟;也有“弗慎厥德,虽悔可追”的亡家失国的切肤之痛。

在洛汭南岸三公里笔架山下的一孔砖券的窑洞里,公元712年的新年,诞生了诗圣杜甫。这位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非凡抱负的大诗人,从笔架山走向洛阳,走向陕甘,走向成都,走向三峡,最后病逝于潇湘。官居八品的杜拾遗,位卑未敢忘忧国,“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生转徙漂泊,心中始终萦绕的是儿时的美好回忆,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故乡的思念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在洛汭南边,溯洛河而上四公里,有一个曾遍布芝草、芳香飘溢的地方,叫芝田。公元222年,曹植从洛阳东归封地鄄城,途经芝田,面对逝者如斯的洛水,想起自己身世飘零前途迷惘,写下《洛神赋》,描绘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光彩照人的洛神形象,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政治抱负。

这些先贤,不论是传播文明恩泽后世、勿忘祖训励精图治,还是忧国忧民遥寄乡思、品行高洁七步成诗,他们都能在艰难困苦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所以,我想他们一定也曾在洛汭边,像我一样静观河洛汇流,反思人生和品鉴历史,而后得到一个启示。

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眼前大河奔流,中流一线碧空远尽,我坚信这个启示应该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在是与非、义与利、公与私、法与情的考验中,必须站稳立场,出淤泥而不染,方能压住邪气、镇住妖魔、降住鬼怪。倘若清浊不分,是非不辨,就会导致灾难,历史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前车之鉴。

君不见,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乘浩浩荡荡的龙舟,带着成群的宫娥,出了东都洛阳城,沿着洛水顺流而下,一路花天酒地去扬州赏琼花。前半生,他曾有灭南陈收北齐,扩修京杭大运河,营建东都,改州为郡的丰功伟绩,但在龙舟划出洛汭的时候,他已经彻彻底底清浊不分了,最终天下大乱,身死人手,岂不悲哉!

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让我们追思先贤,铭记教训,坚定地前行。

更多心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