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人生随笔 > 正文

阳荷姜

作者: 蔡淼2020/10/23人生随笔

在外地久了,就愈发想故乡了。想故乡的一草一木,想故乡的一山一溪,想起故乡的许多事,也就想起阳荷姜来。

阳荷姜在我们老家又叫作“洋火羟(姜)”,把“姜”发作“羟”,大概是方言所致。小时候母亲是这样给我介绍阳荷姜的,说是因为东洋(日本)也产这个东西,而且它根部的果子像火柴,过去农村把火柴又叫作洋火,由此而来。有诗云:“霜重山间黄花尽,秋风漫吟闻洋荷。”说的就是阳荷姜。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房前屋后总有那么几块不起眼的地方有它的影子。不见大人们专门开辟一块地来供养,也不见为其除草、施肥,不像是当作庄稼伺候着的,反倒是任由其自生自灭,颇像被发配一般。

我第一次有记忆和它接触是上学启蒙阶段,那时山中小学没有玩具,就自己想办法找乐子。放学以后,在同学的带领下就跑到学校旁的阳荷姜地里,拔起已经枯萎了的阳荷姜的杆,然后到河坝里蘸上水,气喘吁吁的跑到水泥板上、石板上使劲抽打,有一种江湖侠气的快感。看谁手中的杆子能够久经考验,并以此为荣。常常两三天也分不出个胜负来,我们常常乐此不疲。那时懵懵懂懂的我并不知道它是阳荷姜,只觉得这杆子很是厉害,生命力顽强。

到了第二年,我发现屋后的几块闲地里长着去年我玩耍的杆子,葳蕤成林,很是欢喜。立秋过后,绿油油的杆子下开始冒出紫红色的小脑袋,如火如焰。风吹来,叶子相互摩擦着,像极了电视里的妖怪,我赶紧跑回屋里告诉母亲。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后来母亲带我去地里抠阳荷姜,告诉我那个紫红色的果果叫作“洋火羟(姜)”,可以做菜吃,以前还给我炒过肉吃呢,可能年岁太小没记忆。阳荷姜个头不大,下面粗,上面细,身披紫红的外衣,形状类似莲花,一层裹着一层,所以它还有一个别名叫观音花。当时我就来兴趣了,给它一层一层剥开,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再看看我的手上,沾满了紫红色。

我和母亲抠了七八个阳荷姜就回家用清水洗净,鲜嫩鲜嫩的,上面红下面白像一个小火把。母亲在厨房做菜,我就围着母亲打转儿。只见母亲把阳荷姜切成片片儿,再用山里的凉水清洗两三遍。我想母亲是担心其中藏有泥土吧。少顷,腊肉,辣椒,大蒜花椒等都备齐全了。柴火把灶上的锅烧得透亮,母亲用锅铲挖了猪油放入锅中,一会就噼里啪啦的炸开来。把花椒,蒜瓣,干辣椒齐下锅炒香,再依次放入切好的阳荷姜,青辣椒,腊肉爆炒片刻。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装到盘子里,外红内白,油光水滑,叫人看着都会流口水。一盘洋荷炒腊肉,香喷喷的,口舌生津,令人食欲大增。阳荷姜的味道有点姜丝的辛辣,花椒的微麻,细细嚼后,还会有一些回甘,这味道和青椒、腊肉混合之后简直是妙不可言?至今回味起来,口水依旧在嘴里泛滥。

阳荷姜的繁殖力旺盛,我们基本上吃不完,除去送亲友和自己吃的外,还要留一部分腌起来。把阳荷姜洗净晾干和其他时蔬一起放入坛子里腌起来。腌阳荷姜,母亲一部分切丝一部分直接整个放入坛中。到了开春农忙时节,再取出。其味道清脆爽口,是下饭好菜。尤其是喝酒或吃稀饭,要是有一盘腌阳荷姜,那一定是倍儿爽。用筷子夹起阳荷姜放入嘴里慢慢品尝之后,你会大呼过瘾,久久不能忘怀。虽然阳荷姜叫“姜”,但没有姜的辛辣,更多的是是泥土的清香和甘甜,这并不是能用语言就能描绘清楚的。

阳荷姜是山中珍品,不仅可作为蔬菜食用,还有很好的药效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阳荷姜还有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阳荷姜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纤维素,可延缓衰老,润泽皮肤,强身健体。在日本曾经是抗癌的重要保健品,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

我开始敬仰起阳荷姜来,想它的杆子在霜期才会发黄,到了冬天还如此坚韧,而茎叶下的阳荷姜又孕育出了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它们傲霜挺立。相较之下,人倒是显得很脆弱了。

更多人生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