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心情文章 > 正文

我的火车情结

作者: 闪健中2020/08/07心情文章

现代总是与速度相连,特别是那些用于拉客载人的交通工具,更是追求“越快越好”。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出行是越来越方便了,坐上高铁,即使上千公里的路程几个小时也就到了。然而对于我这个对于“慢火车”有着特殊情结的人来说,高铁快则快矣,却少了那种“人在旅途”的特殊体验。

由于在中学任过地理课,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有着一种特别想亲近的向往。很想坐在“慢火车”上,透过火车的窗口,看着那些山脉、平原、河流从眼前缓缓地靠近,又慢慢地后退,即使没有到实地走过,也满足了自己一饱眼福的愿望。

回顾自己走过的大半生,坐火车出远门也就五六回。第一次坐火车是1987年农历腊月初八,到北京鲁迅文学院参加文学培训活动,记得那次在洛阳火车站坐上从重庆到北京的189次直快火车。晚上7点多坐上,第二天8点多到了北京。由于所乘火车大部分是在夜间行驶的,想看看黄河的愿望也落空了。农历腊月廿三返程时,坐的是北京到西安的火车,仍然是夜间的火车。虽然没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却有了火车内的旅途见闻。火车乘务员推着装着零食的小推车穿梭,人们摇摇晃晃地去厕所、灌开水,看车窗外远处的点点灯火都有种“人在旅途”的享受。

后来,弟弟到兰州当兵,我亲自送他到兰州。从中原走向西部,车窗外那些村庄,树上挂着一丈多长的辣椒串,以及树木很少的黄土高原……至今这些情景仍历历在目。

去绵阳,要过秦岭。记得地理课本上说,在宝成铁路上火车如何在隧道里穿梭,火车经常是见首不见尾的。李白《蜀道难》里也有很形象的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铁路工人克服重重困难,硬是让火车穿越了“天堑”。那一次,我坚信“人定胜天”。

前段时间看了一位文学评论家写的民国时期文人们的火车情结,鲁迅、徐志摩、郁达夫、沈从文等,他们的作品里都有许多以火车为背景的文字。其实那也是时代的产物吧。放眼世界,19世纪那些世界文学大师也莫不如此,托尔斯泰、庞德、莫泊桑、狄更斯等这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他们的作品里也有许多以火车为载体的文学描述。

“人在旅途”是一种享受,“日行千里”也是一种惬意。在这个注重速度与效率的时代,火车速度的变化、人们出行的便捷,反映了祖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多心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