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读书的故事

2020/08/06好文章

读书之乐

文/乐轩

我是很早就真心爱上书的人,读书就是我的日常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因为我觉得书的世界很有味道。当我搬新家时,我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和室内设计师商量我的书要摆哪里、要做多少只书柜。我们的生活都有惯性,我会刻意维持一些惯性,让它像仪式,逛书店、买书、看书就是其中之一。

读书之旅有点类似登山,你读书的品味、需求、见识,可以在时间中被提炼出来。读过的书像暗流一样,往往不会轻易消失,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

读书,需要我们投入自己的感情与思想。

读唐诗宋词时我常常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我而言,李贺是招之即来的,郁郁寡欢的时刻,我会说:“我在这里,来给我念那首《苦昼短》吧!念‘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读韦应物的那首《调笑令》的时候,我会轻轻地念:“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一面觉得自己就是那从唐朝一直狂奔而来至今不停的战马,不,也许不是马,只是一股激情,被美所迷,被茫茫黄沙和血红的落日所震慑,因而心绪起伏,不知停歇的激情。

以前,我读许多杂书,这是我乐趣的来源。我有超过一百二十本食物方面的书、三百本旅行书,以及二十七、八本与犹太人历史、律法、生活习惯相关的书,这些都是耕耘我心灵花园的养料。怪书也会提供人更多样的想像力。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工作渐繁,不能不精挑细选了。我把读小说列为首要。有些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必须浏览,但那好像是吃饭为了不饿,谈不上多少享受。读《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妮娜》那一流的巨作,那样令人欣然忘我,如醉如痴,是人间无可替代的经验。好书就不妨多读几回,有些精妙之处,要经一番忧患,多一分体验,单单“读过”是不够的,要真正懂了,或大部分懂了,相契于心,才不辜负作者的呕心沥血。

我有循序渐进的阅读习惯,一本书没看完,就不看第二本。大多数的书,看一遍就够了,特别喜欢的就多看几遍——重读总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要不时停下来想,默默地和作者进行无声的心灵交谈。

有一段时间我不敢借书,因为我有不良习惯,要拿着红铅笔一面读一面划,有时会大声念,或在书上写批语。看到会心处,“我要为你烧香叩头,太好了。”也有些书令人生气,“写什么东西?拖出去打四十大板”。

要享受这样的自由,就得看属于自己的书,一般说来,我并不考究版本,而只是为方便,像海明威的全集,先后买了三套,内容大同小异,目前的选择标准是,字越大越好。

由于爱读小说,我越来越习惯于把自己关在书房,那种自我封闭,尤似牢牢锁在独立的城堡。关在那样窄小的空间,我的生命反而阔大起来。面对四壁架上参差不齐的书脊,我好像是面对远方高低起伏的山峦。我容纳群书包围着我的魂魄,仿佛是让群山环绕着我的肉体。天地之间,只剩下我和俊逸的神祗与精灵相互对视,并且窃窃私语。书中充满张力的文字,引领着我进入另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现在,我身上永远有一到两本书,可以随时阅读。我不怕约会时别人迟到,因为我可以看书,有时觉得利用空档看的书,比后来遇见的那个人还有趣。

读书之美

文/王琪

读书之美,古来共谈。在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历来被视作高尚的行为、优良的美德,被作为立国的根本、传家的法宝。读书人也向来受人尊重,被人赞誉。耕读世家、书香门第也成为中国传统家庭最理想的追求、最崇高的愿望。读书的背景如此悠悠,读书的长风如此浩荡,它从庙堂之高吹到江湖之远,从高等学府吹到希望小学,从远古一直吹到今朝,也将吹到永远。

书籍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良师益友,那一册册散发着哲人思想光辉的皇皇典籍,那一本本凝聚着智者智慧的悠悠书卷,展读在帝王的眼前,收藏在平民的书柜。它与庄重的青铜器在一起,显得那么神圣,它与华丽的丝绸在一起,显得那么高贵,它即使与平凡的泥土在一起,也同样显得那么和谐与典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风气源远流长,读书的风范千古如一。那一声声美妙婉转的琅琅书声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经里轻轻漾出,从烛影摇红、庭院深深的红楼里缓缓传出;那一句句启迪人生、警惊醒目的名句,载着思想的光辉,像流水一样穿越历史的废墟,滋润着人类干枯的心田;那一幅幅囊萤映雪的剪影、悬梁锥刺的雕刻、凿壁偷光的身姿,在时光风雨的冲洗下,历经千年,仍不减当年的风骨,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九天揽月、五洋捉鳖。

盛世书苑,百花齐放,美不胜收。读书之法亦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读书之趣的心领神会,读书之乐的心旷神怡却始终如一,亘古不变。书,可以粗读,也可以精读,粗读其亮点,精读其神韵;可以泛读,也可以品读,泛读其要领,品读其三昧;可以略读,也可以研读,略读其大意,研读其精髓;用眼读书是消遣,用心读书是求知;读有字书,识无字理,读无字书,识有字理;书里乾坤大,书外大乾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另一种境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是一种精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另一种精彩;“桃花潭深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一种温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另一种温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种坚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另一种坚持。书如流水,如阳光,是流动的、活跃的。死读书,读死书,不如不读书。智者读书,善于选择,开卷有益,愚者读书,盲目涉猎,开卷未必有益。读书,可以洞明世事,可以人情练达,可以高尚品格,可以净化灵魂,可以明志,可以致远,可以把人渡到理想的彼岸,可以让人充分享受精神的快乐

自强的人热爱读书,自立的人勤奋读书,自满的人放弃读书,自大的人藐视读书。如果你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即便你身居官位、位列三台,一脸写就的仍然是霸气、傲气与俗气,即使你腰缠万贯,富比石崇,一身流露的也是市侩气、铜臭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使你清贫如方志敏,落魄如杜子美,那人品的高华,精神的高贵也同样光照千古、永垂不朽。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与其因不读书、没文化,而把无知当个性,把无聊当有趣,不如趁着这大好的时光,在墨香的氤氲中,在幽淡的灯光下,多读书,读好书,以分享读书的乐趣,收获读书的美好。

冬日好读书

文/武梅

我一直觉得,冬日是读书的最佳时间。

这种感觉,源自于古人的“三余读书”说和自己几十年来的读书体会。

上初中时,读一本课外书,从中知道,古人提倡利用冬天、夜晚、阴雨天这“三余”时间来读书。那以后,自己便成了这“三余”的极大受益者。每有“三余”时间,便捧卷阅读,正所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三余”读书,让我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特别是冬天,作为农民的孩子,只有这个季节,才不需要割草、放牛,也从父母那里得到减少干农活和做家务的时间,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闲,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了,那是何等的惬意!况且,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单薄的衣衫,总使我的身体畏惧寒冬。因而,一到寒假,我便喜欢窝在温暖的被窝里,一卷书在手,便如拥着一抱温暖的阳光。冬日读书,既抵挡寒冷的侵袭,又得到心灵的陶冶。一举两得,何等畅快!

就这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利用冬天,我读了不少书。书,便是那圣洁的冬雪,洗涤了我心灵的尘埃。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冬日读书的习惯。直到现在,每年寒假,特别是春节期间,别人走亲访友,聚会娱乐,而我依然安于家的一隅,悠闲地阅读,自感宁静而满足,感觉正如蒙台居所说:“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近日读书,再次读到关于“三余读书”的内容,这才知道,“三余读书”之说,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说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董遇很有学问,被称为“儒宗”,很多书生想拜董遇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不肯收徒,认为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书生说:“苦渴无日”,即苦于没有时间。听了书生的话,董遇说:“当以三余”。有书生问董遇什么是三余?董遇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对此,人到中年的我,感触又深了一层。

当今社会,经济的繁荣,信息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时时感到忙碌且紧张,一年中,可以用于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只有到了冬天,该收获的,都归仓了;该完成的,都总结了。人,轻松了;心,沉静了;趣,滋长了。此时没有了浮华的春景,让你总是蠢蠢欲动,心旌摇荡,抑或忙着规划这一年的事情而无空闲。也没有了撩人的炎热,刺目的光芒,日以继夜的喧闹,聒噪的蝉鸣蛙鼓,使你躁动不安。正如两句打油诗所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而秋呢?秋是最能让人心生愉悦的时节,可硕果累累的收获的充实感,来自于劳动的忙碌;那风的清爽、云的飘舞、天空的高远、空气的馨香,带来的又是安逸的情绪,或是渐渐衰败的惨淡,以及惨淡后的凄凉。忙碌、安逸、凄凉,注定虽怡人的秋,却只适合于劳作,欣赏,感受,往往无法让人静心阅读。

只有冬了。

也许有人说,凄风,冷雨,严霜,冰雪,给人更多的是不适,与读书何益?是的,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它考验着人的意志,但就像上面所说,它也带给人难得的闲暇和心的沉静。

冬日,捧一卷心仪的读物,或斜依床头,打开散发着温馨光芒的床头灯;或沏一杯热茶,窝在松软的沙发里;或伴着一曲轻音乐,浴在窗前温暖的阳光下。总能忘却俗事的纷争与烦恼,心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清新,畅快,悠闲,舒适。

冬日不是蹉跎时,安闲自在好读书。

冬日读书滋味长

文/张海潮

元代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写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把冬日读书的乐趣和情调挥洒得淋漓尽致,“雪日书千卷,花间酒一樽”,更让我体会“冬天漫漫,有书做伴,沉积学海,充实生活”的读书心境,真是冬日诗书滋味长。

冬日读书能让我去掉尘世的浮躁之心,深思入定。午后,我在冬日阳光射入的窗下,独坐, 捧书入怀,如老僧入定,人书合一。暖阳,把生命的杂念 一笔勾销。夜里,关起门来,坐在火桶边,驱赶着室外的寒意,心绪平静地读着别人的故事,品味着自己的人生。遐想着,以此来抚慰自己迷茫而焦灼的心灵。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静心读书,快哉乐哉。

带着一分虔诚,拜谒先贤,面悟圣哲。诗像雪充满灵性、荡涤心灵,词如风婉转空灵、摇曳多姿。在这个冬天以诗为雪、以词为风、以古人为友,跨越时空,沐浴心灵。静静地坐下来,看窗外风雪,摒弃一切嘈杂与繁闹,轻轻地翻开书,遨游在古人的世界里。心与诗意相融,便不会在意窗外风紧雪寒,自然的凄凉和人情的悲凉也离我而去。一段段经典的诗词会把我冷冰冰的情绪烘热,全然没有逼人的寒气。

读周作人的清淡平和、鲁迅的尖刻辛辣、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典雅飘逸、贾平凹的随意与匠心、余秋雨的博识与自然;读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

这些厚重的作品,带来的煦暖气息,穿透力很强,足以抵挡鼻息之间空气的寒凉,读这些书恰如喝一口甘甜的热茶,心田瞬间暖和了。

读人物传记,与智者交流,汲取智慧和力量;读小说,看爱情传奇,感受岁月沧桑;读历史,走近英雄,煮酒论天下;读散文,听渔舟唱晚,品尝花草闲情……文史哲,儒道释;天文地理,旅游美食,一本本书,随兴而读,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个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了不一样的心情

在冬日里读书,我的心灵空间开始扩大。我学会俯瞰,学会包容,学会宽厚,学会超然,在艰难中学会超越自己。

在冬日里读书,我走进了五彩斑斓的思想丛林,顿觉书香弥漫,沁人肺腑,千年历史在书页的翻动中缓缓流出,从盘古开天地到星际遨游,时间与空间的阻碍荡然无存,尽情的体验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快乐。

室外,北风呼啸、瑞雪簌簌;室内,温暖如春,沁人心脾,读着妙趣横生的文字,寒意全无。

布衣暖,菜根香,冬日诗书滋味长。

更多好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好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