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经典日志 > 正文

一条叫南渡的河

作者: 刘春柳2020/07/30经典日志

对于南渡河,最早的印象是,当人们想知道别人家的小孩读书读得怎么样了,就会问:“过南渡河了吗?”意思是说,当徐闻的小孩能够渡过南渡河到外地读书,那么他们的前程就有保证了。后来,我也能够坐着车过南渡河读书了,但每次经过,只是提醒我快到达学校了,并没有多深的印象。直到今年到雷州采风,深入了解南渡河的历史后,才知道,原来南渡河就是雷州半岛的母亲河。

我认为,母亲河,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是人类对河流依偎、依赖的一种最神圣、最深切的情感

有人说:“每一个女人,未必都能成为母亲。但每一条河流,必定都是母亲河。”我认同这种说法。那蜿蜒曲折的河道流淌着一汪汪温柔的河水,像血液,像乳汁,滋养着两岸的每一个生命,让微笑绽放,让花朵盛开,让每一个小孩在她的爱抚中成长。又像一根长长的藤蔓,结出了大小不一的瓜形村庄和城镇。

我们一路走着,一路体味着雷州半岛丰厚、别致的地域文化,南渡河在我的眼前越来越清晰。

据载,雷州半岛地貌是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形成的,南渡河上、中游沟谷,则是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它是多次海陆变迁的结果。南渡河古称“雷水”“雷川”或“擎雷水”,北宋丞相丁谓在《重修威德王庙碑》里首次提到“南渡”:“州南七里有擎雷水,今曰‘南渡’也”。

南渡河是雷州半岛文明的摇篮,它静静地流淌,默默地滋润,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胎儿走向婴儿,从蒙昧走向文明。

在南渡河上游的客路镇田头、迈坦至中游的铜鼓、井尾等村庄,出土过石锛、石斧等,距今4000-5000年。1986年,在下游的雷城镇中西街出土了战国的青龙纹(牛角龙)铜盆。南渡河在汉代时期已经有港口,因为在这些港口附近及周围,都发现汉代水波纹陶片。

雷州半岛文明的胚芽就这样萌生了。

然后发生了一些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来来往往的移民故事——魏晋之后,中原战乱,民众南迁。中原文化不断涌入雷州半岛……

一千多年前,一个牧童,一边在南渡河边放牛,一边大声唱着歌谣:

“骑个牛仔角欹欹,

前去田头坎尾饲,

过路人问活钱买,

唱歌博个不用钱。”

高高的堤坝,那是历代治水的遗物。大堤上种稻种葛,可食可衣。春天来了,万物葱茏,那是田园牧歌的最美景象。这个牧童吟唱的,便是雷州半岛最早的文学。

于是,雷州半岛有了歌谣,有了文学。这是大地的吟唱,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雷州歌谣,是雷州半岛文学最正宗、最优美的源头,人类精神深处的一泓暖流。在歌谣吟唱的基础上,雷歌、雷剧开始滥觞,在南渡河畔有了唢呐、锣鼓喜庆的喧嚣。

无疑,雷州歌谣,更是雷州半岛文学的母亲河!

如果远古的歌谣是流动的,那么宋朝的美丽却是凝固的。

瓷器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雷州古窑则闻名中外。

雷州半岛雨量充沛,树林茂密,灰白色瓷土遍布南渡河两岸,原材料及燃料丰富,可就地取材,从南渡河自西北往东顺流而下,到雷州湾,由雷州湾可驶往国内广州、福建的重要港口,也可驶往海南岛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聪明的雷州人,用南渡河水和瓷泥,借用单纯的手工制作,便囊括天地之精华,自然之美,把陶瓷做到了极致。

在雷州博物馆里,慢慢地品赏着这些来自南渡河畔龙窑里产出的瓷器,仿佛回到了泥与火共舞的年代。褚红与淡黄,青绿与浅蓝,如雷州半岛红土的厚重与庄重,又如南渡河水秋波般灵妙,如母亲肌肤般饱满,与天地相通,与古今相通,与人心相通,与文明相通。

雷州瓷,犹如母亲的薄衫,散发着母性的温柔。

当然,当南渡河滋养着两岸人们的时候,河水之患也成了人们的心头之疼。

在这里人们常会念及一个名字——陈瑸。当年,这位出生于附城镇南田村的一代廉吏,自小经受南渡河海潮之患的痛苦,出仕在外,不忘家乡百姓所受之苦,遂向康熙皇帝奏章,力陈修建大堤之利,得到准许拨款修建。他也捐出自己的薪俸,以助堤坝工程完工。

在陈瑸廉政史迹展览馆里,我看了这个从南渡河畔走出去的一代大吏,塑像肃穆,目光坚毅。史籍上记载他:“新学宫建朱子祠於学右,以正学厉俗,镇以廉静,番、民帖然。在官应得公使钱,悉屏不取。”读罢,不禁肃然起敬。是呀,也只有南渡河才能养育出一位如此杰出的儿子。因为他的柔肠里,流动的是南渡河水!

又一次乘车路过南渡河。

河水丰丰盈盈,波光粼粼,像母亲的微笑,又像少女荡开的笑靥。葱葱绿绿的红树林似一道屏障,似母亲飘逸的围巾。纷飞的白鹭落在树枝上,仿佛落下的雨点。有几只停泊的小船,但不见了采沙的河船。南渡河两岸的东西洋田正是稻子成熟的时候,金黄的颜色像梵高笔下的颜色那么厚重。那是太阳的色彩,那是大地的吟唱,那是生命的篇章……

是的,这里是雷州半岛的大动脉。北岸是雷州,那是有着“十贤祠”的雷州古城,是雷祖的故乡;南岸是徐闻,那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雷州半岛人走向世界的起点。

看着窗外缓缓而流的南渡河,我的思绪,我的心,与这条河,与这片大地融为一体,感觉温暖而踏实,心里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更多经典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经典日志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