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心情文章 > 正文

门前的钢精锅

作者: 刘荒田2020/07/14心情文章

事过好几个月了,偶然想起,依然发笑。那是一个最普通的中午。女儿刚坐月子。老妻做了猪脚姜,盛在钢精锅里,要我载她,给女儿送去。妻子上车前,忘了东西,回家去拿,顺手把钢精锅放在门口。我则坐在驾驶位,关上车门,等待。于是,发生了教人发噱的一幕:一对中年男女同胞,一路搂搂抱抱走来。我听到女子的笑声,知道他们沿人行道走到近前。

他们在我家前驻足,交换了眼色后,径直走向门前,男子提起钢精锅,女子迫不及待,要打开来看。我响亮地干咳一声。他们立定,看到我,先是惊愕,继而切换出嬉皮笑脸的常态。男子向我摆摆手,意为对不起,把锅放回原处。我看着这勾肩搭背的一对,嘻嘻哈哈地走远,笑得差点岔了气。

我绝不愿往“小偷”一路联想,锅及食物值几个钱?他们的好笑处在于毫不掩饰的好奇心。合理的解释是:他们看到门闸紧闭,周遭无人,闪亮的锅子却置于门旁,即欲一探究竟——即使我不提醒,他们看过,多半会放回原处。

由这引人一哂的小事,我想到两个问题:一是国人对隐私的忽略。这是由来已久的“集体无意识”了。群体意识必定压倒个体意识的中国社会,人难以在脑中为“私密空间”建立警戒点。这对男女非要弄清楚锅里有啥名堂,既非出于恶意也不是怀着善意,一如才见面便问人家“一个月赚多少”“多少岁”,非功利主义的卖“萌”,或者蒙昧,每每教人难堪。

二是在“无人处”的行为。中国是熟人社会,“有熟人之处”,大家愿意受道德的约束。否则,另当别论。大者“在外作恶,在乡行善”,小者随处吐痰小便。死要面子的国人,这“面子”,只有熟人才有“给”的资格。不错,我们的祖宗又力倡“慎独”,但那是文人的自我期许,并没有形成共识。

更多心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