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文津街光影

作者: 周瑟瑟2020/07/08生活随笔

我坐在办公室里,初升的太阳要经过国家图书馆的古树才能照到我的身上。古树高大,一棵一棵立在我的门前。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院子里的古树像地库里的古籍一样,安静、苍老,我不知它们活了多少年,这个院子近90年了,因为国图有100年历史了。那么它们的年岁应该也算不太小了。

经过古树过滤的霞光,照在身上柔软温润。此时我感受到生命的有形与时光的具体。时光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时光就是百岁的院落依然幽深如老人,生命就是穿透古树的霞光抚摸我的脸。

我喜欢文津街的光影。每天早晨,当我来到文津街,我就会被这条街上老北京的小吃吸引,我看到老北京诸如十三绝小吃,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萨其玛、焦圈、糖火烧、豌豆黄、豆馅烧饼等,在玻璃橱窗里,这些老北京小吃散发出粮食与酥油的香味,在早晨的光线里我惊讶它们金黄的颜色,像柔软的阳光。文津街的光影在老北京的小吃与老人们中间晃动,我穿行其中,仿如真正融入了老北京。来北京十多年了,原来一直生活与工作于海淀学院区域。因拍摄一百集纪录片《馆藏故事》的缘故,才来到了文津街国图古籍馆办公。原来老北京城的光线是如此的柔和与古朴。

国图的朱红大门高高耸立,古色古香,门上有铜狮子扣,门前两只石狮子半蹲着。光线照在朱红大门与石狮子身上,尤如照在我身上。它们经过岁月的浸蚀,略显陈旧与老态,而我正当年,我每天经过大门,总会放慢脚步,在石狮边停留片刻,甚至会产生幻觉,石狮子在开口说话,它是历史的见证者,当年梁启超、鲁迅等人就在这里出入。长衫的人变成了现在这模样的人了。为此我还在诗中多次写到这对石狮与古院落。

到我这里来玩的诗人朋友,总要扯着我到门前这对石狮子旁合影。但我一般还是会带他们到院内的碑石处留影。东墙下的文源阁记石碑和西墙下北平图书馆记的石碑,是蔡元培撰文,钱玄同书,1931年6月25日立。门前的石狮,院内的华表,以及文源阁记碑和馆记碑的碑石等,都是30年代建馆时,从圆明圆废墟中移来的。它们在这里守护着文津阁《四库全书》等古籍善本。

我喜欢散发时光气息的古籍善本。当我们经过层层手续,国图工作人员为我们打开这些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时,我的心怦怦直跳,摄影机在静静拍摄,柔光打在古籍善本身上,我仿佛也感受到了古籍善本的体温,它们是有生命的,否则不会经过数千年来到我们面前,现在,我们要通过电视影像复活它们沉睡的梦。

天气好时,我们会从国图来到北海公园,在北海的碧波上划一条船,在船上开选题策划会。北海的波浪打在船上,阳光迎面照在脸上,白塔的倒影在水波中晃荡。我沉浸于这样的时光中,感受着历史与大自然的穿透力。我生活在现代,但时常有穿越时光,重临历史的幻觉。

有一天我加班至深夜,熄了灯出来,老国图院内一点声响也没有,只有一轮明月斜挂在树影中。我在幻觉中仿佛看见梁启超、鲁迅穿着长衫从台阶上下来了,他们一帮人在台阶前窃窃私语。这是我白天看到的一张老照片上的情形,那是他们一张发黄的合影,现在躺在我的电脑里。

文津街的光影是老北京百年来的光影,从东边的故宫到北海公园、文津街老国图古籍馆,从北海碧波上的游船到朱红大门、石头狮子,再到文津街西的西什库教堂,光影变幻,人文光辉收入我的镜头。做为一个写诗的人,我在此收获了我新的诗篇《磅礴的落日》:“从景山到文津街这一带的石头狮子/入春以来均有些亢奋,早晨我来上班/与门前的它对视了一瞬,整个上午/我都有了从昏睡中苏醒的清朗之气//午饭后我从片刻的睡眠中梦回故乡/醒来后我带回一身的薄荷味/我闻了闻,觉得这样的季节/应该是紫苏的气息更为恰当”。

更多生活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