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心情文章 > 正文

难忘大通街

作者: 吴国威2020/07/08心情文章

没去过大通街就枉行赤坎街。

赤坎,在宋代已具小商埠雏形,到了清朝,随着“海禁”解除,海上贸易得到不断繁荣而发展。当时的古老渡和大通街以东地域,是一片海滩,来往货船通过鸭乸港乘潮进出商埠。

古老渡和大通街沿线,设有多个码头,独特的优越地理环境,使大通街成了进出口货物集散地。

因此眼光独到的商人就地建铺,开设商号。货栈林立,栉次鳞比,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商贸一条街。人们取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之意,起名“大通街”。如今,在这条长不到200米,宽仅2米多的老街,仍可看到旧时青石铺砌的路面,清未民初的商铺建筑,梯级踏跺式的渡头遗址更是随处可见。

由此可见,大通街是湛江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见证了赤坎千年古商埠的沧桑。

大通街与我的情结,不是古商埠的沧桑,而是里面住着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也是我孩提满满的记忆。

他就是“单眼仔”。

说起“单眼仔”,一是他的这个绰号,二是他的那些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赤坎人几乎仍无人不晓,至于他姓乜名乜,倒没人能说得清。

只听说他是随父母走日本从番禺一路落难到当年叫广州湾的赤坎的,也有说他根本就无父无母,单帮走江湖弄盲一只眼跑到赤坎的,众说纷纭。阉鸡补锅,搬斧弄木,戏班杂耍,他无所不能。但他最擅长的是神奇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他以讲故事为生。

本来,我孩提时是属于“乖乖仔”那个,放学就回家,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个讲故事的“单眼仔”。后来,有好一段时间,放学了,弟弟却很迟才回家吃晚饭,引起父母的疑惑。

一天傍晚,妈妈带我去到一个叫“水鬼塘”(现霞湖公园)的空地,只见那地方里里外外围了几圈人,有一个人在人群中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围着的人有男女老少,如痴如醉,弟弟也在内。

妈说,“他叫‘单眼仔’,讲故事最出名,快来听听。”

讲的是《封神榜》,故事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真的引人入胜,怪得我弟弟连饭都忘记吃了!

讲到高潮迭起时,“单眼仔”打住不讲了,拿出顶草帽:“各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们,请有钱的赏几个,冇钱的下次备来赏我食口水!”

此时,听故事的人,大都会扔个1分2分的。妈妈给了一个5分钱给弟弟,弟弟送了过去,忽见“单眼仔”立马作揖:“细路,多谢啦!”

“妈咪,‘单眼仔’多谢我啰!”弟弟高兴得跳了起来。在他幼稚的心目中,“单眼仔”无异就是明星!

此后,我也留意上“单眼仔”了。不过,我不再到“水鬼塘”去听,而是到霞山工人文化宫去听,因为市总工会聘了“单眼仔”每周星期日晚在赤坎工人文化宫,星期六晚在霞山工人文化宫讲故事了。他也不全讲《三侠五义》、《三国》、《水浒》,还穿插讲革命故事。

文革后,“单眼仔”在大通街的家中重操旧业——精修钟表。也对,修钟表要单眼戴只单筒放大镜,他正合适。

一天,有人将一块25钻机械自动日历梅花表送去给他抹油,说好三天后来取。

“单眼仔”讲古可谓滴水不漏,但修钟表,尤其是瑞士精密的高级表,他还不行。他拆卸完毕,抹上油后怎么也装不回去了,台面竟多出十几个齿轮元件!

今天,走遍了赤坎大通街,再没有寻到“单眼仔”了,也许他早就不在了,但他会永远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

更多心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