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北津港散记

作者: 茹琼花2020/07/08生活随笔

空闲时,会到户外走走,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北津港,它离我近,也有我想看的景。比如,苍茫的海,三五个出海的渔民,一两艘玲珑的小渔船,还有一串串隐藏在浅水滩等待虾蟹上钩的地笼。这些散发着浓浓渔风的人和物,诱惑着我,一次次前往,一次次邂逅一段宁静的时光。

北津港在北津山下,北津村前,属阳东区雅韶镇。过了津浦村,沿着乡间小路一直走,看见几棵俊秀的凤凰树时,北津港就到了。凤凰树种在一座小庙前,都长着稠密的叶,挺拔的枝。这小庙,就是北津显应庙,又称何王庙。在阳江,它曾名声显赫。

站在显应庙前,能看见半个北津港。北津曾是阳江历史上著名的港口和军事重地,是从海路进入阳江城的门户。《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漠阳江”条内:“北津港在北津山之阳,阳春、阳江,众水皆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塞外)。盖东南大海港口,皆乱石,舟可行者,仅仅丈余,必候大潮始进,故海寇不敢睥睨(窥视)也”。一直以来,北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津未建城前,这里已是明朝一个驻军地点。万历四年(1576年),明廷裁撤乌兔寨,在肇庆府沿海(今阳江)新建北津水寨,驻军2270名,配战船74艘,御倭缉盗。只是,光阴荏苒,斗转星移间,沧海已成桑田。今天的北津港,繁华热闹早成过去,它更像一个小型的渔港码头,普通、安静。

在这里,运气好的话,能见到几个收购商正在收购渔民刚捉上来的鱼虾,几位妇女在岸边临时搭建的简易蚝棚内粘蚝串,几只家养的鸡鸭在草丛觅食。天气不好时,渔船不出海,只能看到岸滩那几堆零散的蚝壳,几丛野草随风摇曳。不管场面热闹还是冷清,都难以把北津港与“货运港口”、“军事重地”等词联系起来。如果正好遇上一两个外地游客,你不向他们说起北津港的历史,他们根本想不到,北津港还沐浴过近代的战火。

史志记载,日本侵略军两次侵略阳江都与北津港有关。如果从北津港下网,说不定,能打捞起半部阳江近代战争史。只是,在今天,要想从北津港的一景一物中,寻找战争的痕迹,已微乎其微。幸好,在北津村的老人的记忆中,仍有战火弥漫的印迹。今年已76岁的青伯,向我说起他1945年跟着父母“走日本仔”的事。当时,日军的船只快到港口时,有村民发现,回到村里一叫嚷,大家惊慌失措,四下逃串。4岁的青伯跟着家人跑到石塘村一个山洞里躲避。几天后回来,家已被日军放火烧毁,村中几位躲在他家的老人被当场烧死。

北津港历经的这两次战争,屈指一算,并不久远。可在更多北津村民眼中,这段战事已日趋模糊。在简易蚝棚内,我见到了正在粘蚝串的陈大姐。陈大姐是北津村人,今年64岁。她在北津港帮养殖户粘蚝串,一天能挣百多元。

北津港还有一个边防派出所。站在它旁边,除了能眺望南海,还能看见对面沙洲上的独石塔。独石塔是航标塔,建在独石之上,呈圆柱形,跟我在大沟镇华洞村看到的航标塔无异。独石塔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虽久经波浪冲击,风雨侵蚀,仍岿然不动,如一孤胆英雄。“北津独石”是阳江旧八景之一,民间流传一对联,上联是“岭顶孤松,春夏秋冬风债主”,下联是“海中独石,东南西北浪冤家。”下联说的,正是这独石。

如果不和村民闲谈,把北津港的每个角落走遍,用不上一小时。离开它前,我总喜欢回头再看它一眼。这一眼,有意无意,常落在某只归航的小渔船上。

更多生活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