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好文章 > 正文

美丽的故事

2020/04/02好文章

父亲是一张美丽的书皮

文/江志强

又逢开学季。孩子背回满满一书包书。接下来的事,就是包书皮。现在包书皮很简单,有现成的塑料透明书皮,美观,适用。然而,传统意义上那份特有的包书皮氛围,如今的孩子却难以体会。

三十年前,我读小学。那时,塑料书皮还没有问世。怎么办呢?拿牛皮纸包,如果没有牛皮纸,就用报纸或者其他纸包。总之,新书发下来之后,必须在第一时间穿上“新衣服”。否则,将面对老师严厉的批评。

年幼的我,笨手笨脚,哪能干得了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活呢。因此,这个任务便落到了父亲身上。父亲没文化,看不懂书中内容,却有一双巧手,每当接手这项“工程”时,总是一脸幸福。他精心准备好剪刀、浆糊、尺子、纸张等器材,然后开工。他拿起牛皮纸一抖,将之铺于桌上,用双手抹得平平展展。接着,将书放到纸上,拿过铅笔,沿着书的边沿划线。线划好了,将纸剪开,按书的大小,认真折叠。折叠过程中,父亲握着剪刀,将那些不规整的边边角角剪掉。

我呢,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边,认真地看着父亲包书皮,情不自禁感叹起来,父亲虽说“大老粗”一个,却很适合干裁缝。父亲似乎没听见,只顾包书皮,所有的心思,都钻进了书皮里。

包书皮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粘贴。这道工序做不好,书皮与书随时都可能分离。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回浆糊不够用,我和母亲急得不行。父亲却微微一笑,满脸淡定,只说了三个字:“有办法!”

说着,父亲走向厨房。小米粥刚刚熬好,他以米粥代替浆糊,将书皮粘得结结实实。我和母亲既诧异又担心。诧异的是,父亲竟然就地取材,想出这么一个怪招。担心的是,就这么将书皮粘上,能行吗?父亲却很有把握地说:“绝对没问题。”

果然,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时,不少同学的书皮早已开缝,而我的书皮,依然牢牢地跟书粘在一块儿,永不分离。

上了中学,书越来越多,老师们对包书皮已不作要求。可每当发了新书,父亲总是不辞辛苦,给每一本书包书皮。他当初说的一句话,牢牢刻在我心里:“我没文化,也只能为你做这些了,好好学吧!”

瞬间,我被感染。心里装的全是温暖,是爱。捧着一本本包了书皮的书,去学,去拼。

没有文化的父亲,不正像一张坚实而美丽的书皮吗?时刻保护着我,鼓舞着我铿锵前行……

绽放的美丽

文/野渡无痕

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人生在世不过匆匆百年已是高寿,除了接受教育和吃饭睡觉的时候也不过几十年光阴如此。

想罢不由得感叹在宇宙的洪荒之力面前,一个人不过只是沧海一粟,非常微不足道,纵然是哪些名垂不朽的传奇人物,都以被尘封在历史的长河里,然则精神已于天地长存。

不用谈哪些终日碌碌无为得过切过只为肉体而活着的人了。那么究竟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活是一种信仰,而怎么去活则是理性。通常把人分成六类或六种心态第一种人是为肉体而活着,这种只是为肉体的种种欲望而活着,相信也不乏有此种人的存在。二是为感情而活着他们相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因此为所爱的人贡献一切包括生命。三是为意志而活就是有自己的抱负,权利和名望则是一生追求的目标。四是,为思想活着也就是思想自由是他们的行动纲领可以毅然放弃生命和爱情,一切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五是为灵魂或信仰而活着,如各个宗教祈求上帝的宽恕得到灵魂的安宁和拯救。六是为社会而活此乃人生最高境界也,因为前五者皆为自己而这确是一种超越,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皆如此。

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怎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无非就是一以上心态处置,那么简单一点就是要为人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儒家学说的仁爱、忠恕慎独、克己自律、修身养性,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人若能够做到这几点真的是修成正果。不过能够做到其中一二已是不错,我认为自己内心要足够强大才不会迷失方向,遇到事情总会静下心来,泰然处之,自能运行其道。那么强大的内心来源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要处处留心观察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终极的目标是对一切充满仁爱博爱之心。所谓仁者无敌也。另外要不断的醒悟自己,克制自己一切不好的欲望戒掉贪嗔痴恶和懒惰,只有这样才能无欲则刚,向海一样宽阔。世人往往为功名利禄而成为努力,放弃了很多难能可贵的东西,也忽视了些许不能忽视的事情。因此而麻木不仁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深渊日以复加,往往不能已矣。

人因此要存博爱之心,才能勇者无畏,才能去爱他人爱社会爱一切的一切。因此要不懈的努力,在取得成功的时候,也不妨试试做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有意义的事。希望每个人都能理性认识让自己活的更充实。因你的充实世界才精彩!

因为遥远,所以美丽……

文/绿叶若春

晨晨是我的初中同学,她在我班女生中可算得上个中翘楚:1米68的个头,雪白的皮肤一双水汪汪黝黑深邃的大眼睛,微微自来卷的头发。天生的美人胚子,更要命的是她的成绩还异常优秀,年年稳坐班级第一。成功是她脚下的红地毯,引导着她走向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她的人生耀眼的让人羡慕,毕业读研,留校教书。自己又不甘寂寞,创办了一所少儿艺术学校。最重要的是在这途中找到一位如意郎君。该人颜值与智商颇高,供职于一所律师事务所。 一对神仙眷侣,世界这么大,朋友圈里经常传出他们出去走走之图片。

而这时,居住三线城市的我们还在为还房贷发愁,为孩子找不到好保姆,为明天不得不加班没人带娃发愁。每当夜深,忙完家务,孩子入眠,站在窗前,不由得想起她,一种羡慕,嫉妒的心情缓缓在胸中升起,别人的人生怎么丰盛若斯,如牡丹般盛放,而我们的苍白若满天星。

日转星移,冬去春来,有同学自上海来小聚,说起晨晨,女神已经离婚,创办学校也已关闭,起因是那位如意郎君一直有位青梅竹马追随,所谓白玫瑰与红玫瑰,婚后,如意郎君忽一日厌倦了与晨晨的对视,回到习惯的被仰视。晨晨饱受打击,无心教学。女神还是女神,晨晨只是需要一段时间休整。但也可以说,别人的人生并没想象的华丽。

玲说: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可因为遥远,我们只看见美丽。只有走近,才知道其中的千疮百孔。所以平凡的每个人,不要因自己的人生而妄自菲薄。

美丽的母亲

文/李爱华

当超市里各种“献给母亲”的礼品纷纷上柜,花店里的众多康乃馨异彩纷呈,我知道母亲节要来了。在这温暖的日子里,我只要一想到“美丽”这个词,就禁不住潸然泪下……

那年八月,我以全乡第四名的成绩考入镇上的重点中学,父亲却因在山上为多病的奶奶采药扭伤了脚。开学前,望着被子、书包、洗脸盆等一大堆必带的行李,我一筹莫展。

“要不,我送你吧。”一旁的母亲讪讪地说。我看了看母亲,拒绝了。她脸上的那道疤痕太触目惊心。记得小学时,一个下雨天,母亲去学校为我送伞,班上的几个调皮鬼看到她后,当着我的面讥笑她脸上的疤痕。我恼羞成怒,同他们打了一架。从此我认为自己的母亲是丑陋的,并不准她再到学校去找我。

想到这儿,我红着脸说:“妈,我还是自己去吧。”内向的母亲像做错了事,小声恳求着:“孩子,我把你送到校门口就回来。”见我沉默不语,母亲不再吱声了。

一旁的父亲看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叫道:“竹儿,你不能这样对你妈呀!”母亲擦擦眼角,赶紧对父亲摆了摆手,父亲却哽咽着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母亲原本是美丽的。我三岁那年冬天,会木活的父亲趁着农闲出了远门。一个雪夜,我发起了高烧,母亲用尽办法,我还是不能退热。望着漆黑的山路,母亲拿着手电筒,不顾奶奶的阻拦,背着我向村里的卫生所走去。雪越下越大,回来时几乎看不到路了。走着走着,又累又乏的母亲一个趔趄,栽倒在地。一块锋利的石头深深地扎进母亲的脸,母亲脸上顿时血流如注……

听到这儿,我泪如泉涌。我慈爱的母亲,为了不让她的女儿自责,多年来一直守着这个秘密。而我,却是怎样在对待她呀!

第二天,母亲挑着担子和我一起来到学校。在校门口,我们遇到正在迎接新生的老师和同学,母亲刚要转身,我一把拉过她介绍给老师。

母亲那欣慰的笑容,在明媚的阳光下,好美!

那个美丽的“桃花源”

文/苏展

去黄外村之前,我曾百度过它。发现网上的相关报道甚是寥寥,我对此行的收获便没抱太大的期望,心想权当是一次文友的聚会与郊游。殊不知,到了那里,我才感受到这个村庄竟然有着如此摄人魂魄的魅力。

从村南门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边的湿地公园。整个公园就是一片花的海洋。其中最醒目的是一树树桃花,娇艳绚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一朵挨着一朵,挤满整个枝头,争先恐后地向人们展露着迷人的风姿。村里前来接待我们的黄姐很专业地告诉大家,桃花有6种,黄外村里这种是最漂亮的“人面桃”。看着花下美丽热情的黄姐,我脑海里顿时跳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来。

园林的灵气自然离不开水。黄外公园有大大小小七八个池沼。水面上安静地卧着朵朵粉色的睡莲,就如高贵而矜持的伊人,“宛在水中央”。或是怕她太过寂寞,园林设计师又在水中一两处种几株荷,那些荷花如持伞而过的江南少女,凌波微步,充满诗情画意。

池沼的岸边,种有红色富贵竹,喜庆而吉祥。风一过,像是吹响了一支支短笛。再往上边一点,便是大片的波斯菊和凤仙,与水里那一簇簇艳丽的睡莲相映成趣。每隔一段,还会有几个修剪成球状的三角梅,高低交错,俯仰生姿,使得色彩极富立体感和层次感。

桥是水的灵魂。水会因桥而更显优雅、妩媚和婉转,更有空灵的气质,更能衬托出宁静闲适的田园韵味来。黄外公园共有10座桥,将水域隔开,魔术般变出不同的景致,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看到此情此景,我陡然想起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心中升起了缕缕乡愁。

总之,黄外公园“无论从哪种角度,眼前都是一幅绝美的图画”,一点都不比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逊色。走在公园里,一边目不暇接地欣赏各色鲜花美景,一边听音乐在风中流淌,简直就是神仙般的享受。

黄外公园的面积总共200多亩,但因为连着它的是大面积的绿色植物,这就使得公园无尽地辐射与延伸。公园之外,是村民们种的蔬菜,还有各种花圃苗圃,一垄一垄,整整齐齐,绿意盎然,渲染出另一番风情。

如果仅仅是这些园林绿化,还不足以打动前来采风的文人。黄外村的美,美得深刻,美得有内涵,处处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村子的每一条路边,或是绿篱,或是爬满葡萄藤的廊子,每隔三五步便立有宣传牌,上面普及了日常急救、卫生、养生、法律等常识,图片并茂,生动有趣。

公园里,小径边,随处可见一些造型美观的广告箱,上面写着“善曲高奏——善曲高歌和风煦,中国梦里处处春”之类的宣传语;就连稍微大一点的石头,也都成了教化的工具,上书“厚德载物”等警世格言或“造福子孙”之类的口号。

说起这个村子的文化建设,黄姐很是自豪。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入村的左边。这里建有多媒体篮球场、社区服务办公楼,文化楼。

多媒体篮球场用铁皮搭建而成,很是空旷。年轻人可以在这里打打篮球,中老年人可以在这里跳跳广场舞。打开音响等众多设备,还可以唱上卡拉OK呢!听说社区组建的健身队特别有范儿,自编自演的村歌舞蹈《香美黄外村》曾经还荣获“文明湛江,乡村广场舞大赛”一等奖呢!

最让人惊叹的是,球场四周竟也挂着许多宣传牌,上面写有《夫妻道》、《家教》名言、《新“24孝”行动标准》、《幸福家庭家风》等,许是因为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黄外村的村民婆媳和睦,妯娌友好,四邻亲如一家。

多媒体篮球场过去便是社区服务办公楼,这里集中体现了新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一楼设有“社区服务站”,配置了“一厅七室一栏”(服务大厅、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等)。群众可以通过“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公共服务自动终端机”、手机APP端、微信息等四种渠道办理各种业务和获取各类信息。可以借助综合平台或自助终端进行网上办事、手机充值、医院挂号。水费缴纳等业务办理。这里还设有红领巾广播站,每晚六点多是广播时间。孩子们稚嫩而优美的童声,会准时点燃大家对生活的无尽希望与向往。

文化楼建在社区服务办公楼后面,其格局跟其他新农村并无二致,是村里大型活动的聚散地(尤其是年例)。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楼前广场两边的宣传栏,分别贴上大写的“诚”、“礼”、“义”、“智”、“仁”,下面附有小一点的文字,细说这些词的含义。这些国学经典就像悬挂在心灵上方的一面面铜镜,催人自省,难怪黄外村走出的人个个温文尔雅,气质卓尔不群,整个村民风淳朴,出现了多年来零犯罪的记录。

同行的有个姑娘打趣着说:如果我想嫁到黄外村来,是不是还得通过政审才行啊!

政审不过关不要紧,坏人到我们这都会变成好人的!知道吗?我们村现在是“三无”村呢——无烟、无毒、无赌。黄姐自豪地回答。

她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黄外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全方位的。听说村里掀起了读书的热潮,每个月5号还被定为全村的“读书日”呢!是的,一个爱阅读的村庄,能不积极向上,积极向善吗?

如此令人神往的地方,如果不说,谁也想不到五年前竟然还是一片荒芜之地。黄姐说,多亏了村长,放弃自己在外经营多年的事业,主动回村带领大家发财致富,他就是新黄外的“总设计师”!——如今,村里种植了苗圃,引进了石膏厂、咸菜厂、水泥管道厂、装饰材料厂等近10家企业,投资1000万元在村边建成一个占地60多亩的大型农贸市场,村民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了。

说话间,我们走到了文化楼和社区服务楼之间。只见这里有两棵年代久远的大榕树,古朴苍劲,枝繁叶茂,成伞形散开罩住一大片天空。那是黄外祖先为后代撑起的巨型华盖,庇荫了一代又一代的黄氏子孙。无论多么炎热的酷暑,只要往下一站,一坐,心里顿时澄澈清明,倍感舒服,一切变得美好如初的样子。

走到村委后面,我们看到一排排格局一致的10平米左右的瓦房。房子方方正正,小巧玲珑,只有一扇门,上方两侧各开一个小窗,嵌着碧绿色边框,有点像电视里的卡通小屋,古拙可爱。据说这是村民留下的祖屋,现在不再住人,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有人回去打扫打扫,拜祭供在里面的祖宗牌位。村里很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每一栋房子的外墙上,都张贴着扇形书画,上面写着“勤劳”、“忍耐”之类的家训。我到过很多农村,发现大多数新房都是在拆了旧屋的老地基上重建的,只有黄外村将祖屋修缮得整整齐齐,保存了这一部部活的“家史”。这些祖业是架在几代人之间的桥梁,让黄氏子孙时刻谨记祖先的教诲,继往开来,创造出更美很好的黄外村!

参观回来的路上,我们碰见一个中年男人正荷锄外出,黄姐便介绍给大家说:诺,这就是我们村长,凡事亲力亲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

村长放下锄头,笑了笑,谦逊地说:不对,功劳是大家的。你们看,村里那些大一点的石头,都是村民自动捐赠。而那些树,也都是村里妇女同志义务栽种的呢!——2015年那场台风真的很惨,整个村庄满目疮痍,但只是一周的时间,大家就齐心协力再次重建了家园!

看着眼前梦幻般的景色,朴实厚道的黄外村人,我不再羡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的,黄外村以绝美的姿态,和谐的旋律,唱响一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之歌。

年例,舌尖上的美丽相遇

文/苏展

第一次被朋友邀请去吃年例时,我的好奇心远大于对美食本身的欲望。来湛江生活了好几年,也吃过些本地菜,有点“不过尔尔”的感觉。直到跟年例有了舌尖上的相遇,才知道,真正的粤西菜原来是这等的美妙!

据说,年例是湛江的传统节日,各村举办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多数集中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意在祈求社稷平安,风调雨顺。湛江年例精彩纷呈,有舞龙醒狮、游神庙、上刀山、过火海等活动;而吃年例的意义,则更多在于“人情”的交流。到了这一天,亲友们团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叙旧唠嗑,以其独有的方式,提醒大家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农村办年例酒席,一般家庭是不请外厨的。全家人“闻鸡起舞”,分工明确,采购的采购、洗菜的洗菜、掌勺的掌勺。每一道菜里,都凝聚了他们对亲友的情谊与祝福,难怪能吃出跟酒店不一样的味道来。

厨房是露天的,在院子里临时搭一个柴火灶,上面架一口大铁锅,主人便能大显身手了。客人们可以一边打牌聊天,一边欣赏“大厨房”的壮观景象。空气里弥漫的,全是诱人的香味。客人中有馋嘴的,可以凑近锅灶,用手抓一块刚出锅的菜,放进嘴里,提前让味蕾绽放出幸福的花儿来。

湛江的年例,烤乳猪是一道必有的名菜。这道菜通常不在现场烹制,因为程序比较复杂,需要好长时间慢慢熏烤,是真正有“烟火味”的一道菜。呈现在餐桌上的烤乳猪外边金黄,里面却是一层晶莹的白,一层粉嫩的红,煞是好看。吃起来皮薄酥脆,质嫩滑软,香味浓郁,肥而不腻。从视觉到味觉都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恰如《齐民要术》里记载的那样:“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

海鲜是湛江年例的主旋律。韭菜煲蚝、沙虫蒸蒜蓉都是常见的菜式,各种海鱼、螺、虾,无论是煎、炸、还是煮、蒸,都很美味。朋友家有一道蒜茸粉丝蒸带子螺让我记忆犹新。这道菜做法看起来很简单:将粉丝温水泡软,然后把洗净并用各种调料腌好的带子螺放在上面,开水上锅,大火蒸10分钟即可。带子螺吃起来鲜嫩无比,口感清淡,粉丝味道堪比鱼翅。回去后我如法炮制,可味道却大相径庭。打电话问朋友是怎么回事,他笑着说: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食材、火候差之分毫,失之千里,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

吃螃蟹最好的季节应该在秋天,可对于海边的渔家后代来说,什么时候都能挑到最肥美的蟹。鲜美无双的海蟹才是真不需要烹调技巧的,直接清蒸就是。明代张岱对螃蟹有一句最朴实的赞美: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无他,乃蟹。

朋友买的蟹看起来个子小小的,一掰开,里面却全是蟹黄。金黄流油,且嚼且美,让人回味无穷。多吧咂几下,浓郁的清香荡气回肠,像一首意犹未尽的诗。怪不得诗人徐志摩曾把“到楼外楼吃蟹”当成风雅之事,《世说新语》里晋毕卓更是感叹“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海鲜之王,大约要非“大龙虾”莫属了吧!清理龙虾是一个浩大工程,去头、掐尾、抽肠,程序繁多。清理干净后,需用刀在肉上划几刀,用料酒、盐、姜蒜等调料将龙虾腌制入味,再抹一层厚厚的芝士,然后用锡纸包好上蒸锅,大火蒸10分钟即可出锅。

迫不及待地下筷,大龙虾果然美味无敌。第一口咬下去,吃的是那层芝士,微微酸甜,却有着龙虾的清香。虾肉晶莹透亮,带着一抹奇异的光泽,略带点弹性,嚼一嚼,似在牙齿与舌头间跳了一曲惊艳的舞蹈。

大龙虾硕大,吃一只便基本能饱,朋友却盛情地给我又夹来一只。——“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这话说得好,我只能暂时放弃减肥大计,再次大快朵颐起来。

一场好的宴席,荤素搭配是非常重要的。素菜里,我比较喜欢的是朋友家的菠萝蜜炒猪肚。水果入菜,大约也只是粤菜里才有这样的创意吧!

将猪肚洗净并焯水切件,菠萝蜜肉用淡盐水腌过且成长条状,用油起锅后,快速翻炒,用生粉调个芡汁,还没上碟早已暗香浮动。猪肚生脆,嚼起来带点韧劲,波罗蜜软糯,吃起来清甜。据说,“菠萝蜜”在佛教里是“到彼岸”的意思。在这道菜里,吃不到醍醐的芳香不要紧,只道“彼岸”就是舒服的胃,浓郁的情,也就罢了!

真正的素菜中,我喜欢的西芹炒胡萝卜。胡萝卜先是整个儿在外面雕了花,再横切成一片片,便是朵朵梅花模样。然后配上夏威夷果、百合等大火爆炒。端上来时盘子里红的、白的、五颜六色,恰似争艳的百花,清爽开胃,每一口都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年例的主食没有米饭面食,朋友家上的一盘点心却甚是好吃。他将南瓜、芋头切成长条形煮熟,然后裹满红糖汁,放在热锅里慢慢将水收干。这种糕点咬下去拔丝很长,粉粉的,甜甜的,既有红糖的甘香,又有南瓜芋头的本色味道。

大凡待客,酒自然是不可少的。那天我们在朋友家喝的是自酿的家醅。将高度白酒泡在自酿的甜酒糟里,放进坛子或瓶子里密封好,存个三年五载才拿出来,还没起盖就酒香四溢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朋友家的酒可并不浑,只见颜色淡黄,清澈透亮。喝上去醇厚清香,有一股光阴的味道,让人醉在静好的岁月中……

真的很感谢那位朋友,让我跟湛江年例有一次舌尖上的美丽相遇。那些味道,让我对湛江,对这片红土地的人民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那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分不清哪里是他乡,哪里是故乡。

更多好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好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