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情感文章 > 友情文章 > 正文

半个世纪不老情

作者: 王勇勤2019/09/28友情文章

当春夏交替时节,接到联络员王晋英传来的将于金秋时节举办老同学50年重聚的讯息后,心绪就始终跌宕起伏,再也没能平静过。

在迎接这个特殊日子到来的几个月间,每到夜深人静之际,每当闲暇独处之时,五十年前的那人那事、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就如同过电影般一幕幕轮番在脑海中浮现上演……

50年前,我们或青涩少年,或豆蔻少女,怀揣着不同的青春梦想,从城镇、从乡村、从各方阡陌的原野,汇聚省城,来到太原职工学校,情结同窗。在操场上、在教室里,一声声嬉戏逗乐的欢笑声犹响在耳;大槐树下,同学们看书学习、娱乐休闲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在那个青春飞扬的年代,同学们或孜孜不倦认真学习的身影、或顽皮淘气惹人喷笑的场景和老师们严谨刻板、认真执教的脸宠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至今,仍旧难忘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1965年欢度国庆民兵师方块,代表一八二大队的步伐刚刚停下,全校的整体搬迁就开始了。我们全体师生,拿着包裹,背井离乡,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域、天山脚下——乌鲁木齐市。在那里,我们第一次领略到异域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骑到了戈壁滩上的骏马和骆驼;喝到了天山的雪水和奶茶;吃到了马奶葡萄、哈密瓜、手抓饭、牛羊肉和烤馕;也饱尝了零下二、三十度严寒天气带来的严峻考验。就是在那个地理偏僻、交通不便、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我们这一群人,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如同兄弟姐妹,胜似父母亲人,相依相偎,互相帮助,共同战胜了学习、生活给我们的种种磨练,一起磨砺成长。期间,最让人难忘的是,我们亲眼目睹了刘少奇主席、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出访路经乌鲁木齐市夹道欢迎的情景。

三年后,我们心怀不舍,流着热泪,依依惜别,有的到了野外,有的进了工厂,有的留在母校,也有的到了异国他乡。总之,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为了事业,我们奔赴四面八方,或当兵保国、或教书育人、更多的是从事自己的专业,当然后来也有人下海经商……却心中为着那个时代那群人心中共同的目标——为国效力,至此一别匆匆,虽有过几次相聚却很短暂,就象美丽的梦惊鸿一现,不知不觉跨越了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以来,在工作中、在生活里,我们都经历了许多人许多事,心中有了更多诸如朋友情、同事情的牵绊,但在我的生命里却始终牵绊着那段青葱岁月时期的同学情。那些令人难忘的人与事、令人难忘的过往始终伴随着我从新疆到广东、从广东返家乡辗转的五十年。期间,我也曾有几个联系紧密的同学,但更多的还是五十年来未曾多见的同学。而在与常联系的同学聊天时,最经常的话题不外乎是:×××同学在哪里工作,×××同学身体是否康健,×××同学有几个孩子,孩子们现在发展的怎样。这时总是心情舒爽,兴致盎然,言谈间心绪总会为曾经的他(她)喜而喜、为他(她)忧而忧。然而,最令我心情沉重的是:永别了我最最亲爱的几个老同学、老朋友张贵吉、李淑青和王东海。

曾经少年青春梦,弹指一挥五十年。如今,跨越了半个世纪沧桑后,能够有机会再次与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聚首相逢,看看那昔日英姿勃发的少年、纯真可人的少女变成了怎样霜染发际的老者,我心激荡,感慨万千:希望再次的重逢,能够像一首歌,陶醉和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心,为我们的人生再次谱下美好的曲调;希望再次的聚首,能够像一架桥,架起我们离别50载的风霜岁月,为我们的人生道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多友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友情文章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