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心情文章 > 正文

脚炉

作者: 张人健2016/02/19心情文章

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情景。屋里厢冬日的温度也很低,大人们拿出汤婆子,灌满热水,给孩子们抱着取暖。手冷可以抱着汤婆子取暖,脚冷怎么办?大人有办法,用脚炉。

脚炉大小和汤婆子差不多,也是铜做的,就是形状不同,圆圆的一圈,上大下小,高低6寸左右,上面有盖子,盖子面上有小孔。还有拎襻,提起来很方便。里边放什么东西来取暖呢?柴灰加木炭。

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煤气,晚上点的是煤油灯,烧饭要用灶头。一般人家灶面上都放两个锅子,和烧火间隔着一堵墙,这墙就一米来宽,上不封顶,墙面上画了财神爷等各种图画,两个大锅子并排,夹角处再造一个放小锅子的地方,口径小一些,深度要大一些,大家叫烫罐。一般烫罐里的水不断的,用两个大锅子烧饭煮菜的余热可以把烫罐里的水烧开,每天泡茶喝水的事就解决了。

灶头烧饭菜用的是稻柴。在乡下,稻柴有的是,丰收的稻子脱去谷粒后,就是稻柴了,把稻柴一把把扎成虾字形,往灶膛里一扔,点上火,熊熊烈火就起来了,就可以烧水煮饭了。但是,这样太费稻柴。于是有人家稻柴点火以后,往稻柴上加树枝,当然是预先劈好的。粗的树枝过火后就成了木炭。当饭菜煮好后,把这些还有余热的木炭用火钳钳进脚炉,再用柴灰塞满缝隙,就是一个暖暖的取暖器。抱在手里真暖和。如果脚冷,就把脚炉放在地上,两只脚搁在上面,暖和极了。那时,穿的是纱袜,不怕烫,不像后来的尼龙袜、卡普龙袜,这种袜子是经不起烫的。

那时,大人们会趁着脚炉灰还暖和,在暖灰里埋入十几、二十几颗黄豆,然后盖上脚炉盖。稍隔片刻,就听到黄豆爆裂弹到脚炉盖上的声音,并伴随着浓郁的香味。打开脚炉盖,取出爆裂的黄豆,又烫又香,等不到黄豆冷却,弟弟妹妹们就嚷嚷着要吃,小手里刚分到了几颗(那时候兄弟姐妹多,食品有限,大人只能采取分配的办法,才能保证子女们人人有份),就把黄豆抛进嘴里,烫得嘴巴不停地哈气,嚼一口,又暖又香,味道好极了。那时候,没有什么零食吃,爆黄豆因此就成了冬天里一道难忘的零食。

现今脚炉早已被热水袋、空调代替。几十年的变迁,现在如果还有人家保存脚炉的话,那就成古董了。

童年脚炉的温暖常常萦绕于心,爆黄豆的香味还在记忆中。爷爷奶奶辈们,你们还记得脚炉吗?

更多心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文章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