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情感文章 > 伤感日志 > 正文

行走在书魂里的中国梦

作者: 忧离2015/01/23伤感日志

寂静的午后,我走进书店,仿佛受命运的指引,读到《双城记》里的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认为,要想实现这个时代的中国梦,必须拯救即将倒闭的书店,让行走在书魂里的梦想,再一次为国人留下寻梦的路径。

现在,战争的硝烟早已离我们远去,感人的历史故事已被时间冲淡。换一句话说,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早已忘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抱负。如果说,时代成就梦想的诞生,那我们该如何拿起这把和平的利剑,开辟出新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国梦呢?

翻开历史书籍,我看到生于动乱时代的杜甫,他以血泪为笔、苦难为纸,写下忧国忧民的情怀;翻看屈原的作品《离骚》,我似乎触摸到他灵魂深处的愤怒与无奈,感受到他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感;解剖陆游的诗篇,我看到一个诗人,渴望亲临战场、挥洒热血,报效朝廷。却不料,他的理想抱负遭受现实的扼杀。尽管理想破灭,他却始终牵挂国家的安危,将爱国情怀寄情于诗歌,吟唱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位卑未敢忘忧国”。冥冥之中,我透过诗集,感受到他的目光,灵魂穿越时光隧道,与他的思想产生共鸣。正是这些经历沧桑的梦想被尘封在书籍里,成为后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现实中,作为个体的我们,始终认为能力有限,无法改变时代的发展,只好顺从别人的意愿,甚至为获得享受的权利,不惜违背良知做事。

如果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坚守做人的底线、建立自己的信仰,不附势媚俗。当我们还感到困惑、迷茫,不妨漫步于城市的书店,寻找心仪的书,静静地倚在窗边,品读那份生命的沉重。那些花费生命所写的巨着,包含着无数人的人生故事以及一颗不肯媚俗的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穿透时光,唤醒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想!

无论是自强不息的巾帼,还是血性方刚的汉子,都应铭记梁启超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的语句。纵观近代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战争,从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些血泪史告诉我们,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是分不开的。我们的梦想,也是随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而起伏着,跳动着。

但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遗忘国耻,就连为国捐躯烈士的名字也记不清。或许,这是时代的病症,唯一良方是走进精神栖息地——书店,挖掘各个时代最鲜活的历史印记。当听到许多实体书店倒闭的消息后,我想起梁思成先生说过:“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扒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此刻的我,目睹书店的关闭过程,更能体会他的感受。我替城市惋惜,更替社会叹息。因为,没有书店的国家会提前进入死亡的阶段,而时代也会被危机包围,甚至我们也要被迫接受梦想毁灭的现实。

每个时代,每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认为是民族的独立,有的人认为是解放人民,也有的人认为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等等。

不管哪一种“中国梦”的理解,在我看来,这些寄托在书魂中“中国梦”,经过重新的诠释,将会焕发出不一样的魅力。不过,一旦行走在书魂中的“中国梦”,没有安置它们的书店,还是逃脱不了被淹没的命运。

掀开现代的书籍,我惊喜的发现,大部分是描写关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今,中国在世界政治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即便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是远远落后,缺少对精神文化理念的重视,陷入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危机。

你必须承认,在这个精神荒芜的时代,想要“中国梦”,需要实体书店的存在,需要书籍的阅读。只要我们多买一本书,多读一本书,挽留这些面临倒闭的书店,相信行走在书魂里的中国梦会再次苏醒,成为这个新时代的骄傲!

更多伤感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伤感日志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