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短文 > 优秀文章 > 正文

柳树散文

2023/03/19优秀文章

柳树散文(必读4篇)

楼顶有棵小柳树

文/鲁秦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光明媚,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楼顶一排排亮闪闪的太阳能,为人间增添了许多温暖的爱意。可我家的太阳能已经不能好长时间了,昨天是周日,下午闲来无事,我就爬上了楼顶,作一番实地勘测,检查一下太阳能怎么不能了。

找到我家太阳能的位置,看到太阳能的回水管早就烂掉了,10年的风雨把崭新的铁管磨蚀成了一段锈迹斑斑的碎铁,失去了作用的回水管内灌满了铁末和沙尘,所以就上不去水。

站在楼顶,极目远眺,城市的风景可以尽收眼底,大好春光,沸腾的城市建设,令人目不暇接。巡视楼顶,一抹青翠夺目而去,楼顶竟然有棵小柳树。

我走近绿色,走近柳树,走近这棵生长在楼顶的小柳树。

这是一棵大半米高的柳树,有大拇指般粗,准确说不是一棵而是一丛,主干周围新发了一支支柳条,因为前几天才下过一场透雨,整个的柳树从枝干到叶子都是翠绿的,那柔软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像极了腰肢袅娜的少女,翩翩起舞,仪态万方,风情万种。

我怀着敬佩的心绪,庄严地凝视这棵小小的柳树。我们的宿舍楼是1999年盖起来的,没有阁楼,有的人家为了遮晒,自己动手又铺了一层的隔热的材料,就在这隔热层的边上奇迹般长出了这么一棵柳树。大概是厚厚的隔热设施和一排排的太阳能,阻挡了部分风沙与尘土,日久天长,就积聚起一撮泥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柳絮飞来,落入泥土,依附这一掊泥土成长为一片绿色,成为楼顶一道靓丽的风景。即使没有人来欣赏,它也会在寂寞和孤独中舞蹈,它活的坚强,活的顽强,活的有毅力,活的有信念,更活的有自尊。

我敬畏这棵小小的柳树,也就是敬畏生命的顽强。当我从楼顶下来,走进生活,那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绿色已经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牢牢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们不该学学这楼顶上生长的生命吗?哪怕我们根基再浅,也要顽强生长,伸展自己的一片绿色;哪怕我们再孤独与寂寞,也要学会自我欣赏,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想想楼顶上的小柳树,我们还要求什么?

我喜欢春天,喜欢绿色,更喜欢楼顶上那棵小小的柳树。

柳树

文/董婷婷

柳树是画卷中的常客。

小孩子稚嫩的简笔画里,树是粗壮的主干和周围盘旋的波浪线;大孩子细致的写实素描里,树是细密的线条斑驳的纹理;画家的写意水墨画里,树是盘综复杂的根映衬着折不弯的精神。

画中的树变换着千姿百态的身影,那现实中的树呢?

大片的杨树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在森林里茁壮成长;笔直扎根在戈壁的白杨享受着寒风的洗礼;房间里缀满装饰的圣诞树摆着娇小姐的姿态……五花八样,不一而足。

而我眼前的树呢?

它只是一棵最寻常的柳树罢了。不高大、不笔直、也不漂亮,甚至在开春还有恼人的柳絮随风乱飞。对他视而不见者有之,在他身上乱刻乱画者有之,想把他砍倒者亦有之。可它呢,春抽芽,夏繁茂,秋落叶,冬披雪,努力地扎根在这一小块土地上。年年如是,尽管从未有人在意。

像柳树这样的人随处可见,不过都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粒粟米,渺小到没有人能看得见。但他们依旧在坚持完成着那微不足道的使命,在社会的最底层默默地付出自己的力量,一点一滴,汇聚成群众的海洋。

一棵树,为奉献自然而生,一个人,为奉献社会而生。这是我们的使命,或许分开来看并不十分重要,但就像柳树的使命一样,纵然简单,但只要认真努力并完成它,那么,就值得荣耀。

乡间的柳树

文/风雪夜归人

乡间的柳树 风雪夜归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出曲阜南门,是一条通往小雪至邹城的公路,顺路往南不到二里,有一条沂河,从东至西绕城而过。河上原来有一座石桥,桥的下面是一个叫做沂河崖的村子。下了桥不多远,左边有一个小村子,与沂河崖隔河相望,叫做南泉,是出产曲阜香稻的地方。从这南泉的村南向东,便是通往息陬、尼山的乡间便道。

路不宽,平整的沙石路两旁栽满了青一色的杨柳,撑开着的树冠像一把把浓绿的伞盖遮盖了大半个路面,整条路便如同一道蜿蜒着的绿色长廊。一阵风来,枝条摇曳,让人倍觉清静凉爽。向东十余里,有一个很大的村子,公路便沿着村子的西边向南绕过去,然后折转向东从村子的南部穿过。这地方便是息陬。

最初听到息陬这个地名颇有些不解,只是从字典上查到:陬,zōu 隅,角落。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曲阜东南。于是就把"息"与"陬"连起来,觉得这可能是当年孔子从尼山往来于曲阜之间,中间休息过的地方。因为当时相传孔子生于尼山,而息陬恰好处于尼山与曲阜的中间。问了一些当地人,也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当时就觉得这地方还真是不错,毕竟是孔子曾经驻足过的地方,多少也算是沾了圣人的灵气。后来才知道,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原来,息陬竟是一代至圣先师孔子的真正故里(注)。《史记》中有"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记载。说是孔子的父亲叔粱纥,是鲁国陬邑人,称为陬邑大夫。鲁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六十多岁的叔粱纥征战归来,因无子嗣,遂到颜府求婚,与颜氏女颜征在婚后一年仍未生子,便去尼山求子。"祷于尼丘,得孔子".这说明孔子并非生于尼山,而是生于息陬。至于"息陬"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人引用《史记?孔子世家》说法,说是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欲从卫国到晋国去,至黄河边时,听说晋国大夫赵简子杀了窦鸣犊、舜华两位贤臣,遂决定不再去晋国,"乃还息乎陬乡,作《陬操》以哀之".诗中有"惨予心悲,还辕息陬"句。这大概既是息陬这名称的真正由来了。

息陬地处平原地带,方圆约二三里,在这一带算是一个很大的村落。村北有一条小河,与防山隔河相望。从曲阜至尼山的乡间公路到这里拐了一个很大的"之"字型,从村西绕至村南,然后折转向东,整个村子便被圈在了这公路的拐角处,一面靠水,两面临路。河堤与公路的两旁全是柳树,绿柳成荫,三面环绕,整个村落便被掩映在这浓绿的绿柳从中。

村西公路的西面有一个很大的院落,沿路一字排开,大门前有一座小石桥横卧于两棵大柳树下。穿过石桥进入院子,大门上赫然映入眼帘的"息陬粮所"几个大字,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就是息陬了。

转过湾向东进入村里,沿路两旁几乎全是驻乡镇公共机构的驻地,路北是当时的息陬农机厂,东邻便是息陬邮电支局,从西至东一溜青砖瓦房,座落在一排粗大的柳树荫下。路南从西向东依次是食品站、农技站、农村信用社。路北邮电支局的东则是一个向北通向息陬街里的通道,宽约十余米,当时还显得很宽阔。农技站的大门便正对着这通道。沿通道向里有一个很阔大的空场地,是当时息陬唯一的集市,当时的息陬供销社就建在这集市的北则,东端两间是新华书店,中间是采购站,收购土产杂品的地方,西边是烟酒糖茶百货部。每逢集市,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赶集上店,肩挑贸易,集市上各种农产货物琳琅满目,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使这里成为这一带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

从邮电支局沿路向东,依次是兽医站、卫生院。公路到卫生院的门前有一个斜向东南的转湾,约三五十步,然后折转继续向东。两边各一排高大茂盛的杨柳树,树冠相接,浓荫蔽日,满地荫凉。卫生院的门前有一个不大的空地,空场的东侧有一株很粗大的柳树,浓密的树荫遮盖了大半个场地,正好供前来诊病的乡邻在树下歇脚休息。

卫生院的院长叫陶宪法,人不到四十,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医科大学生,听说后来调到县卫生局当了局长。医院人不多,其他的一些医生护士原本也多半相熟,如今却几乎连一个也记不起了。只记得有一个女护士长叫马元祯,三十岁上下,人生得很白净秀气,家是当地南夏宋的。另有一个姓刘的中年医生,人很朴实。有一次是我得了痢疾,闹肚子搞得人很虚脱,是他跑了来将我背到医院里去打了半天的吊瓶。只是时间长了,连他的名字也有些模糊,好像是叫刘书寅的,终究也记不清了。

卫生院的西邻是兽医站,大门与路南的信用社和农技站斜对着。院子中间是一排带走廊的平房,房前有两棵很大的柳树。当时的站长是颜廷法,三十出头,医术很精湛,是远近闻名的一名年青的中兽医。老颜人很和善,浓眉大眼,宽阔的额头,显得很老成。记得第一次见他,便主动自我介绍:"我姓颜,在咱兽医站里".那次我闹肚子很厉害,打了半天吊瓶也止不住,于是他便给我开了一个方子。当时还闹了一个笑话,同事们说老颜是兽医,不能给人看病的。没想到只一副汤剂下去,第二天便止住了,人也立时地有了精神。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和老颜成了莫逆之交。当时兽医站只三四个人,后来陆续分来一男一女两个学生,男的是孔祥武,是当地人。女的姓张,名字却记不起来了。院子的西边有一个很宽敞的治疗室,里边安放了一张乒乓球台,这在当时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有吸引力的活动。每逢阴天下雨,到兽医站去打乒乓球,便成了当时几乎是唯一的好去处。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在偏僻的乡下不要说电脑,就是电视也是极稀有的奢侈品。记得当时在这条街上的几个部门中,便只有农信社有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信用社是银行重地,外人不方便进入。后来林业站的站长翟天敏买了一台黑白电视,吸引得附近的居民也都大老远跑来观看。来的人多了,屋里容不下,便只好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

那时的息陬街上没有路灯,一到天黑,除了沿街几个公家部门的院子里透出一些电灯的光亮,周围的一切便都沉浸在一片黑暗和沉寂中。或许是长久的乡下生活使人们习惯了那夜色的幽暗,倒也并不感觉得太黑,甚至凭借着天幕上星光的辉映,很远地便能模糊地分辩出道路上的积水和熟悉人的身影。息陬虽说是集镇,但晚上却很少行人,偶尔从黝黑的街巷里传出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更增添了这乡下小镇的神秘与寂静。

乡下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每当太阳从西边村头的那棵大柳树上落下去,门前那条沙石路上行人的脚步便显得匆忙起来。特别是秋冬的季节,那时候大路上时常会有一些拉平板车的人,有的是当地的农人在忙着运回田里收获的庄稼,也有些是套着毛驴赶脚的车夫。或许正是由于有了门前的这条沙石路,有了这路上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匆忙的脚步,才使得这偏远的乡间小镇感觉到一种安静中的喧闹,使人感觉到时间的流淌。

有很多时候,我时常会一个人静静地蹲在路边的石头上,默默地看着这路上过往的行人,静听着那匆匆的脚步在沙石路上摩擦的音响。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黑夜仿佛是从这些行人的脚下生出来,或者是这行人的脚步将黑夜从西边的天际带了来的。

天黑下来,整个村庄便笼罩在一片茫茫的夜色中。月亮似乎每次都从村东边的那棵大柳树上升上来,月光如水,洒落在附近的房顶上、墙壁上,如流光浮动,弥霰在周围的空气中。近处的房舍,村边的柳树,以及村外大片的玉米地,全都沉浸在一片朦胧的月色中。月光透过高大的柳树照到沙石路上,在路面上投下一团团细碎斑驳的阴影,整个路面便铺满了深深浅浅的花纹图案,如同一卷展开着的长长的水墨画在地面上浮动。踏着如水的月光,披一身清露,我时常会独自一人沿着这条铺满了柳树荫影的沙石路踟躅独行。有时候会一直走到很远,像是要去寻找一个遥远的童话世界,又像是在去追寻一个扑朔迷离的美丽梦景。

出了村子一路向东,两旁是一片一望无垠的庄稼地。月光下的原野,流光脉脉,天地一色,一片朦胧,显得格外空旷神秘而寂静。油绿的玉米叶子上闪着晶莹的露珠,田野里轻雾缭绕,如缕缕轻纱在月光里飘荡浮动。天幕上一轮皓月孤悬,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月光下沉睡着的大地。她大概也是寂寞已久了吧,就像一个腼腆的乡下小姑娘,总是远远地跟在你的身后,紧随着你的脚步默默地在天空中移动。你每走一步,她也就向前一步,你转身往回走,她也便紧随着往回走,好像你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默默地跟随着你。在这万籁俱寂的月明之夜,空无一人的乡村旷野,唯一与我相伴的,便只有这天上的一轮明月和路旁默默矗立着的那一行柳树。

息陬的乡下多柳树。不知道是出于当地人对柳树的特别偏爱,还是因为当地沙金一样丰腴的水土,不管是村边路旁,房前屋后,还是村外的河堤上,田间的小路上,只要是有空闲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栽满了柳树。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年四季到处都飘动着柳树少女般婀娜飘逸的身姿。春天来了,柔韧细嫩的枝条总是最先吐出嫩绿的新芽,带给人们最早绽出的一缕新绿,为乡间的春色增添无尽的诗情画意。赤日炎炎的盛夏,她却尽力地伸展着自己的枝叶,遮挡着炎炎烈日,为人们送上阵阵清风凉意。

"自古伤情多别离".古往今来,那村头路边的杨柳,总是每每嵌入人们依依惜别的场景,她那纤纤身姿、缕缕长丝,也总是屡屡牵动着无数离人的绵绵情思,嵌入人们绵长的记忆。然而,我却终将要告别这乡村的月夜,告别这依依陪伴我度过整整六个春秋的乡间的柳树。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一转眼离开息陬已二十余年,却一直再没有回去过。不知道当年那条蜿蜒的柳荫夹道的沙石路,那一棵棵矗立在乡间的柳树,绿树掩映的院落,如今安在否? 2012/2/5

我是一棵柳树

文/田敏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没错,我就是一棵健壮的柳树,在土地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春天,我的枝头爆出了嫩芽,长出了碧绿的叶子,我看见好朋友小河还在睡梦中,便喊他:"小河,春天来了,醒醒吧!"春姑娘从河面上掠过。很快,冰雪融化了,小河也苏醒了。河两岸全是我的兄弟姐妹,此时已全成了嫩绿色。我们拂动着柔嫩的枝条,身影倒映在河面上,将河水也染成了绿色,仿佛一盒翡翠向东流去。

夏天,天气可真热呀!我那长长的辫子又长又密,遮挡住阳光,给地上的小花、小草撑起了一把巨伞。"哗啦啦,哗啦啦"下起了暴雨。我最喜欢夏天的雨,酣畅淋漓,又凉又甜。享受着大自然的沐浴,可真舒服呀!沐浴过后,我仿佛换了一件更加碧绿的衣裳。

秋天,我的裙子换成了浅黄色。我的叶子仿佛黄色的小蝴蝶,纷纷扬扬飞到了地上。但是我不悲伤,因为我想到了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冬天来了,我的树叶掉光了,我的身上光秃秃的,但我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冬爷爷送给我一件雪白的大棉袄。

这就是我,一棵一年四季都美丽迷人的柳树。

猜你喜欢

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