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小伙伴的散文

2023/01/03经典文章

小伙伴的散文(精选24篇)

远去的柚子树

文/雨城

母亲来电话说,村子后面纠结了几辈子的荒坡地,如今已大变样,政府用推土机轰隆隆三下五除二就整出了一块大平地,并且在路口还竖起了一个”井冈蜜柚示范基地”的大牌子。母亲告诉我,家里也分到一块地,政府将免费提供柚子苗,提供栽培技术,并还有一定的经济补助。“闺女,过几年就有自己的柚子摘了”。电话里,母亲的语气带着微微的颤抖,我能感受到母亲兴奋的程度。听完母亲报来的喜讯,我心里也是一片晴朗,是呀,柚子树,久违的柚子树。

时间像一匹快马,飞驰着把我带到童年,带往故乡的那棵柚子树下。

那时,我们不叫它柚子树,管它叫大橘子树,它结的果子没现在的柚子大,只有大人举着的拳头大小。在我的印象里,这株柚子树结的柚子从没金黄过,也许是没有等到熟透,已被我们几个馋鬼敲完了的缘故吧。

树是小伙伴夏珠家的,就在她家的院子后面,不知是不是这树的原故,我们总喜欢围着她转,有好吃的也偷偷藏起来留给她吃。

这株柚子树就像一把葱翠的大伞,覆盖着我的童年,撑起我和小伙伴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在树下捉迷藏,丢手绢,过家家……

记得那时,我们时常聚在柚子树下嬉戏玩耍。每到春天,这株柚子树就会被我们童真的笑惹得春心荡漾。它碧绿的叶子再也裹不住清风里浮动的花蕾。而蜜蜂在这个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它耳边唱起赞歌,时而伸出触角去挑逗它。它含羞的心事便化成洁白的小花瓣,一片,一片,像雪花一样直往我们怀里钻。这时候,小柚子就迫不及待地从花蕾下露出了圆圆的绿色小脑袋。调皮地向我们眨眼睛。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开始仰头期盼,而每每掉下一个小柚子,便会心痛不已,我们会轻轻把它们拾缀起来,挖一个小坑埋了。心想,只要不被路人踩坏,明年它们定会重新投胎到树上去。

在巴巴的期盼中,馋馋的口水下,等待柚子一点一点在我们的目光里变大。终于等到柚子明晃晃地像小月亮一样挂在我们的头顶。那时候,我定会舔着嘴唇怯怯问夏珠,“熟了没?”小伙伴银珠也会乘机扯住夏珠的衣袖,眼睛直勾勾盯着枝叶间的橘子,喃喃地说“快中秋了,定是熟了的“。当然,小伙伴美秀,桂青也定跑过来,拉住夏珠的衣袖一个劲地央求,”要不,敲一个下来看看吧“

”好吧,只准敲一个”夏珠每次的回答都有些犹豫。但每次都不容她有反悔的机会。我已飞奔跑而去,拿来早准备好的长棍子。然后大伙逐拥着夏珠,把一枚柚子敲了下来。

其实,分到每人手里也只一到两瓣,但已经很满足了。当时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剥橘衣的动着是轻的,生怕弄破了里面的颗粒。看着一粒粒还不是很饱满的籽粒裸露在眼前,心里别提有多兴奋。当时,因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我就只取一粒,含在嘴里,用牙轻轻咬破,再用舌尖挤压,等酸酸的汁液慢慢流出来,再慢慢咽下去。整个过程,我都是闭着眼睛享受的。眉尖偶尔的微蹙,也仅仅是电光一闪,瞬间就被一种美妙的感觉所淹没。然后再取一粒,重复享受这种感觉。

每一粒都在我极尽的享受里消耗,直到手里只剩下一张薄薄的透明衣瓣。直到时间从我身旁悄然流逝。直到树上仅剩下光秃秃的枝桠。直到一个个秋从身边悄然滑去。

记得那个时候,我会把丢弃的柚子皮捡回来交给母亲,母亲把柚子皮切成薄薄的片,然后用开水浸泡,不一会儿就炒成一道可口的菜端了上来。那味道真是美极了,而这盘菜基本上都是我吃完的,母亲只是用筷子搭了搭就退了回来,她说她不爱吃。我现在才明白,是母亲舍不得吃。

一转眼,时光之船就把我载到了中年。那些随着流水逝去的过往,尽管无力再打捞,却一次次敲开夜色,在我梦里萦绕。如今,那棵柚子树已被砍去了多年,在它曾经屹立的地方,已盖上了楼房。还有我儿时的玩伴,也都已远嫁他乡,连见面,也成了最奢侈的愿望,成了我心里的一个痛。而母亲,也已是两鬓白发,我却因为这样那样的俗事缠住了身子,太多的无奈,回家探望母亲的次数竟然也是屈指可数,想来真是羞愧。

每次去超市,看到那大大的柚子,闪着金色诱人的光泽。忍不住就会走上前,用目光轻轻抚摸一番,然后选一个回家。打开柚子,剥开它透明的衣瓣,习惯性地,取一粒放进嘴里。思绪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开来,回到童年,回到母亲身边。这白白的厚厚的表层多像一层棉絮,多像母爱的爱,温暖着我的一生。里面晶莹透亮的柚粒,又多像儿时的友谊,甜甜地滋润着心脾。想到这,我忍不住往故乡方向望去,这时候,阳光正暖暖拂过我,沿着故乡的方向蔓去。

又是一年杨梅红

文/台州未央

雨是六月的常客,从杨梅挂上枝头,到夏日的红晕染上枝头,雨缠缠绵绵地相随。雨中的杨梅似江南少女,水生生地立在枝头,迎风而笑,若闻得人来,羞涩的红了一片。雨中杨梅美则美,只是苦了摘梅卖梅人,细雨中一早摘梅,不能带斗笠蓑衣,攀着湿滑的树干上树摘杨梅。细微的动作就会引得豆大的水滴往身淋,刚仰着头摘头顶上乌黑的杨梅,一不小心,水就滴到了仰望的眼里,一时间难受得睁不开眼睛,一次摘梅,必得湿透了一身衣衫而归。

密密绸绸的江南雨浪漫而多情,“又是一个梅雨天,山上的杨梅又落了一地。”母亲眼里的雨没有那么的多愁善感,只有一个农人的感慨。

小的时候,我家里就种有七八棵杨梅树,那个物质贫困的年代,零食寥寥无几,一到六月杨梅红,红艳艳的杨梅一挂上枝头,只引得一帮人眼里馋味十足,喉咙里只听得咽口水的声音。由于贫,引得杨梅树下不时有偷摘之人,或是解馋或也有贪心之人偷摘几篮子,卖钱补家用。所以每到杨梅一红透,暑期一放假,清晨母亲必早早地叫醒贪睡得我,带上一张带补丁的旧草席,牵上家里那头“哞哞”叫的老黄牛上杨梅山看守杨梅。

我家杨梅山座落在一个小山坳里,山坳外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脉脉地流淌。看梅时在村里东家西家唤上几个梅山相近的小伙伴,一到梅山,扔下手中东西,赶着老黄牛往山中一放,牛晃着笨重的身躯悠悠在踏入青草丛中,梅山上小溪边就是我们年少时快乐的天堂。长在水乡的小伙伴小美、阿勇都是游泳的好手,我却是个旱鸭子,抓鱼捉螃蟹也不在行,常常是他们抓到好几条了,我鱼鳞也没摸到一片,不过这也没有减少小溪带给我的乐趣,几次抓螃蟹未果,得出了偏道的办法,拍被螃蟹的前脚夹到,找一块平扁的石头从背上快速地压住它,再用食指压上背部,大拇指从后面伸到螃蟹的肚子抓住它。有时一不小心摔了个大马哈,惹来小伙伴们的一阵大笑,也乐得我忘了痛。

玩得累了,铺上旧草席,趴在席上数着地上忙碌的蚂蚁,逗一逗草丛里的蚂蚱,说一说悄悄话。抬头看山上,看看老黄牛还在不在?忽地发觉牛儿不见了,慌得几个小伙伴漫山遍野地找,不想老黄牛吃饱了躺在大树下悠闲自在地反刍,气得我想踹它几脚,可一对上老牛水汪汪的大眼睛又让我心生爱怜,只摸了摸老牛的头算是惩罚。

馋了,个个似小猴子三下二下就爬到了树上,脚一点,手轻轻地一掂,一个个乌黑诱人的杨梅就落到了篮子里,再与小伙伴们聚在小溪边,比比谁家的杨梅个大,谁家的好,谁家的胜出就先品尝,在小伙伴羡慕的眼光中,满口都是杨梅的酸甜。我们的中午饭一般都是大人托同村的大人带到梅山的,要是谁家中午饭带的是烙得麦饼,谁就倒霉了,由于贪吃杨梅多了,牙齿都吃酸麻酸麻的,那还咬得动麦饼,只能啃一点点,再含在嘴里软化了再慢慢咀嚼。小伙伴们拍着手在一边起哄,一顿饭也能吃出乐趣来。

时近下午,我们得完成大人们交给我们的任务,捡杨梅树下的落地杨梅,卖给收落地梅的小贩,所得的钱大多交给大人,留下几分作我们的零用钱。夕阳西下,余辉洒满了梅山与小溪,鳞鳞的波光荡漾,闪动着串串夕阳,杨梅叶都似渡了一层金边,微风拂过,频频点头向我们说再见。落日下,我们牵着老牛,牵着夕阳,夕阳又将我们的影子拉长。

杨梅青了又红了,我们告别了童年,青春年少的我望着儿时的伙伴阿勇,心中涌动着不一样的情愫,我也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温柔。大大咧咧的我不在放开嗓子对着他所在的梅山喊他,也不再肆无忌惮地在水中摸鱼抓虾,而是喜欢捧一本书,静静地坐在小溪,偶尔朝着他所在地方,羞涩地看上几眼。若是一不小心撞上他寻问的眼神,又心慌意乱地避开。

梅山上,我们彼此似在捉迷藏,有意无意地躲着对方,正着着书,阿勇冷不丁伸手过来:“唉,给你我家的白杨梅。”

抬头一看,阿勇手里托着十几枚白玉般通透的白杨梅,那是他家所特有的白杨梅,(杨梅中再甜的品种)我脸一红,接过他的白梅,转过身来细细品尝。

“阿勇,白杨梅怎么没有我的份呢。”小美在一边起哄,一边对着我做羞羞脸状。

“都给你,都给你。”脸红的我把手中的杨梅塞到小美的手中,拿起书遮住红红的脸。

“哈哈,害羞了。”小美见我举手作打状,忙跑开了,只留下我和傻笑的阿勇。

那一年,梅山也似多情,风也轻云也淡,小溪更温柔了,清清地影印我们的身影,在书中我读懂了少女情怀总是诗,在他的眼中我读懂了青梅竹马。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地富裕了,我们各别了看杨梅的岁月,走出了学校,走向了不同的生活。

又是一年杨梅红,品尝着酸酸甜甜的家乡杨梅,想起那段纯纯的初恋,祝福远方的阿勇平安快乐!

秋天的回忆

文/畅国良

苍然的秋,孤村红衰翠减;清冷的秋,落日玉露生寒;简约的秋,寒鸦青云凄切;素净的秋,雾树层林尽染。乾坤荣枯,星移物换,时光清冷了天地,万物萧条了人间。炽热似火的心情还飘逸在烁玉流金的夏季,而蜗居四周已是一丛金黄,满目凄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金风飒飒,香飘桂丹,捡起一片落叶,闻听一声叹惋。顷刻间,我又回到了童年:小伙伴们寨墙上骑着竹马、土岗上堆沙打仗的情景如梦似幻。邂逅秋的怀抱,浅藏一份温馨,牵挂出童年的秋天:晨风里,小伙伴们争先恐后,用削尖了的竹子签,扎拣着落叶的情景是那样的欣然。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景色迷人,霜气横秋。静观漫天落英,仿佛片片离愁。转瞬间,我又想起了童年:小伙伴们槐林里爬树捕蝉、荷塘里摸鱼采莲的愉悦就在眼前。相约秋的怀抱,珍藏一丝温暖,牵挂出儿时的秋天:夕阳里,小伙伴们你夺我争,用捏弯了的铁丝耙,捡拾着禾秸的岁月真实再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瞻望天宇,一抹清冷的夕照,斑驳着寥廓的秋空人寰,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感物伤怀,真的不想再次与秋执手婉言,唯恐秋的清瘦再一次让我情动魄散;暮起微风,一轮冰壶秋月,飘浮在寂寥的苍穹云间,偶尔传来一声歇斯底里的鸦鸣,感物伤情,真的不想再次与秋缠绵执念,只怕秋的净冷再一次让我泣泪潸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借一片瘦黄的秋叶,写满所有的感恩与思念,寄往严父仙居的九泉。愿我深情的追思遥念,在素净的秋叶上静静流淌蔓延;愿我卑微的感恩,在素净的尘世中静静传递发散。

苍然的秋让孤村红衰翠减:清冷的秋让落日玉露生寒:简约的秋让寒鸦青云凄切;素净的秋让雾树层林尽染。不论何时何地,勿忘给灵魂留一扇门窗,让一颗空灵之心躲开夏日的喧嚣,在风清气爽的秋日修篱种菊,清浅相安。无论贫富贵贱,勿忘给爱恨留一条出路,让一颗善良之心越过冬季的酷寒,在莺歌燕舞的春天散播雨露,素淡相伴。

夕阳下的遐想

文/贾茂涵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星期六的傍晚,爸爸带着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去山上看夕阳。我们来到了山顶的一处,静静地坐下,等待夕阳落山的那一刻。过了很久,正当我想起身去跑一跑,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的时候,美丽的夕阳冲破了云层渐渐显露出来。“哇,好美呀!仿佛是被红色的颜料晕染了整片天空。”小伙伴们都发出为之着迷的赞叹。爸爸不紧不慢地拿出相机来捉住那美丽的瞬间。

夜晚的星空璀璨明亮,弯弯的月牙儿高高挂在天上。

“月亮里的广寒宫,是不是住着美丽的嫦娥?”

几个小伙伴不约而同的问道。爸爸瞧着我们,发出爽朗的一笑,好似知道一样,却又不说话,感觉神秘莫测的,任由我们的思绪飘来飘去。嫦娥一定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子,我这样想着,莫名的对嫦娥有种亲切之感。月亮看完了,我们的注意力又集中到了星星上,我们一起比赛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数也数不完,耐性一下就被消磨完了,和身边的小伙伴开始打闹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又记不清是数到第几颗了。

“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呀?”我问爸爸。

“我也不清楚,也许有你吃的米饭那么多吧。”爸爸答道。

“那我又吃了多少米饭呢?”我继续追问道。

“小馋猫你吃的太多了,爸爸也数不清呀。”爸爸笑着说。

我心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个宇航员,到太空里去数一数到底有多少颗星星!

儿时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等到长大了才发现儿时的梦想与如今的相比是那么的好笑,却又是那么天真,令人回味。

童年的冬天

文/谢文娟

走在冬天的路上,踩着庭院满地的落叶,听着北风狂妄的肆虐,思绪会不自觉地回到故乡,回到童年。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的冬天特别冷,冰也结得厚,记忆最深的是“打琉璃”。早晨温度零度以下或是化雪时,屋檐下挂满了“琉璃棒”,晶莹剔透,用竹竿打下来,清脆的断裂声像一种打击乐,动听极了。小伙伴们赶忙脱下棉袄接住,通红的小手争相拿着冰凌往嘴里填。那时的我们,是不怕冷的。大概是因为幼时朝气逢勃,才勇于在恶劣的天气自得其乐吧。

刚入冬至,雪就来了,常常是一场接一场地下。在闭塞的乡村里,只有冬雪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欢乐。儿时的我也喜欢冬天飞雪的景致,感觉漫天飞雪就像一个个天宫里下凡的仙女,飘到我身上,任凭雪花亲吻着我的脸庞。待雪下得多了,堆积起来,厚厚的、白茫茫的一片,就成了我们游戏的开场白。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飞雪中飞跑,堆雪人、打雪仗,不管雪人堆得有多么好或是多么糟,都会引来大人、孩子们的嬉笑。雪人也就成了我和小伙伴游戏的中心,围着雪人打起了雪仗,追逐着、奔跑着、欢笑着……有时还会在雪堆里滚骨碌子,还有的大人在旁边鼓励着、吆喝着,就更热闹了。雪总是让人言犹未尽,那时候总是冻肿了小手才回家,冷,并快乐着。

鲁迅先生笔下的“逮麻雀”也时常上演。待雪停初晴时,我和小伙伴们扫出一块雪地,将竹筐倒扣,短木棍支起筐沿,木棍上系着一条细绳远远地牵着。再在筐底撒点稻谷,等麻雀飞来觅食。当它刚进去吃稻谷时,猛一拉木棍,麻雀便扣在筐中了,那是童年雪中的趣事。如今真怀念儿时那单纯的欢乐,现在再也没了那份纯粹的快乐,都随岁月远去了,远去了。

晴朗的日子,收割后的田野虽显得空阔,但并不寂静。儿时常常和小伙伴们到山坡上割草,天冷的时候,就用火柴点起篝火,围着篝火取暖,感到饿了的时候,就捡拾田野里遗失的花生、红薯、芋头,用火烤着吃,整个冬日里的生活都很充实。

那时的我们都能吃苦,也不怕冷,穿着也没有现在暖和;那时的我们都很快乐,一点也没感觉到苦;那时的我们思想上没什么压力,成天就知道疯玩,不像现在的孩子,沉重的书包过早地压弯了他们的脊梁。

一晃三十几年逝去,每次想起冬天玩耍的趣事,会心一笑后常常感慨和遗憾。现在的冬天不是童年的冬天了,村子旁边的河道夏日没有水了,冬天结不了冰,雪也下得少了,那些童年的趣事只能在回忆中相遇了。

岁月如梭,童年不再,但童年的冬天却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朴籽粿

文/阿滋

周日下午,在人民广场闲逛。接到侄女电话,说她从潮安东凤老家回潮州城,带来一袋她母亲刚蒸好的朴籽粿,放在我住宅小区的门房,嘱我记得去拿。

“祖母说,阿伯你喜欢吃朴籽粿。”侄女说的“祖母”,是我84岁的嬸母。

做朴籽粿,离不开朴籽叶。清明前后,朴籽树叶子正旺,采下嫩绿的树叶,洗净晾干,掺在浸泡过的大米里,拿到石臼里同大米一起舂成细粉。用细密的筛子筛下淡绿色的朴籽米粉,加入糖水和发酵粉搅匀,倒进一个个梅花状或桃子状的陶制粿模,再放入蒸笼蒸熟。

蒸熟了的朴籽粿,上面会自然匀称地开裂,如笑口常开,颜色又是春天里的青嫩,很具喜气。温热的朴籽粿,柔软甘甜,带着朴籽叶特有的清香,十分爽口诱人。八十四岁的嬸母知道,我从小就爱吃朴籽粿;我已去世的老母亲也知道,我从小就爱吃朴籽粿。

小时候,清明节前夕,村子里家家户户争着采摘朴籽叶。村外“草寮池”边有个小土堆,小土堆上长着一棵高大的朴籽树,我常和小伙伴在朴籽树下的绿草地放鹅。朴籽树的北边,是几座有石墓碑和贝灰墓坪的祖坟,村里人称为“老妈坟”。我们几个牧鹅小伙伴,常在坟坪上摆草阵、粿泥巴。朴籽树会开花结籽,“朴籽”色、状如绿豆。会爬树的小伙伴,上树采下“朴籽”当“朴籽枪”的“子弹”。“朴籽枪”用在竹丛里直接砍下竹枝制成:截一小段中空的竹管,塞上一粒“朴籽”,用小棍子把它捅到小竹管末端,再在小竹管前端塞上一粒“朴籽”,用小棍子使劲一顶,“朴籽枪”便“啪”地响了。那时候,在朴籽树旁“老妈坟”墓坪上,“朴籽枪”就是牧鹅伙伴们互相炫耀的“气枪”。

不过儿时最让人渴盼的,还是清明节前采朴籽叶。那时节,望着青翠的朴籽叶,我似乎看到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朴籽粿绽开了笑脸,闻到了朴籽粿那平和甘甜的诱人香气。随着年岁渐长,我又在那股带着草木气息的香气中,品出清明时节特有的情思。

转眼又清明,侄女送来老家的朴籽粿。故乡的亲人们,记得我从小爱吃朴籽粿。

怀念我的小伙伴L

文/空中人

很多时候,人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某件事,或曾有过的某个瞬间,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就会想起来……

我经常想起我的童年玩伴L,二十年过去了,他的容貌在我记忆中已渐渐模糊,但他笑起来的样子似乎格外真实而清晰,或许,这是我对他容貌仅存的一点印象。想起他,我总觉得脑海里有很多记忆,很多情感,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也不知道那些深埋在老杏树下的陈年往事,我还能想起多少。

他大我一岁,那时候我俩都很小,我们两家就隔着一条路,算是邻居。不知道是从几岁开始,我们就在一起玩耍了,我觉得至少是打记事起。他虽然比我大,但印象中我更像个哥哥,在一起玩耍他总愿意听我的意见,到哪儿都跟着我。那时候没有玩具,除了家门口的砖头瓦块,就是村头垃圾堆里捡来的瓶瓶罐罐,那时的村头,垃圾也很少,除了瓶瓶罐罐好像再没捡到过其他好玩的东西,就是这些简单的“玩具”,足以让我们忙忙碌碌地玩上一整天。在老杏树下“盖房子”、“修水渠”、“种树苗”,和所有的农村孩子一样,玩泥巴是我们的拿手好活。L有个哥哥比他大好几岁,每到饭点,他哥哥会来找他吃饭,我妈妈也会来喊我吃饭,每次吃饭前我们总要先藏好玩具,我还要提示妈妈,不让她毁坏我们的劳动成果,然后各自回家吃饭。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这样的日子似乎也过得很快,后来我们上学了。

学校在离我们不远的邻村,我和L从玩伴又成为了同学,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们的学校是只有两个年级的小学堂,全校不过几十个学生,只有一位老师。在学校里,我俩或许属于最胆小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形影不离。我和L似乎从小就有一点绘画天赋,别的同学在玩游戏,我们俩经常蹲在一个角落,用手指在地上画画,有时候会有几个同学围上来,用好奇的目光看我们画在地上的作品。

小时候好像对上学没有什么概念,只觉得是换了一种玩耍的环境。所以,放学路上也经常因贪玩而忘了回家。有一年夏天,一次中午放学时,在路上看到了壁虎,我和L便丢下铅笔盒和书包,一直追到田里去捉壁虎,大中午一人抓了一只壁虎就兴奋地回了家,到家里才发现我连铅笔盒都丢了……

关于L,有太多的记忆,都停留在了那个回不去的童年。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生活就是一首歌。小学毕业后我和L就很少在一起了,再后来便各奔东西,连碰面的机会都没有了。有一年,我好像是在苏州的时候,听说他去了南方某个城市,那时我已经几年没见过L了,我常常想起我俩小时候一起玩耍的情景。那年,有一次给家里打电话,和妈妈聊完快要挂电话的时候,妈妈告诉我:L没了……挂了电话,我愣了。我知道这个“没了”的含义有多沉重!

没了的永远没了,走了的也回不去了。与其说是生命的脆弱,不如说是岁月的无情!

在平淡的日子里,我们总在追寻“不平凡”的生活,甚至为了那份“不平凡”而放弃了最平凡的人与事,直到有一天,我们甘于平凡了,却发现那些熟悉的人已渐行渐远。我从来都认为日出日落是最平凡不过的事,可谁曾想过,与你看过日出的人,有几个还能与你在夕阳里并行。

童年记忆

文/*酒杯里的枪*

我的童年属于大自然。没有装修华丽的公寓,有的只是泥土筑成的简易瓦房;没有彩电和电脑,有的只是笨重的录音机和为了找准接收信号搬上搬下的14寸黑白电视机;没有高科技的玩具,有的只是随处可见的泥巴团和石块、木棒;没有摆满游戏器材的广场和游人如织的公园,有的只是用稻草堆成的草垛和广阔的田野。

春天,一大群的伙伴就会欢呼雀跃地跑到水田旁玩泥巴,因为那泥又软又滑还有黏性。我们经常会把泥捏成碗的形状,或圆或方。完成后,用手托住底部,高高举过头顶,然后用力扣向木板,只听“啪”的一声,中间薄的部分瞬间向外翻出了一个洞。摔出的洞要和小伙伴比,谁的大,谁就赢得了胜利。那屡试不爽摔出来的畅快,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快乐。

夏天,我会邀约小伙伴一起牵着自家水牛到河堤边,把手里的绳子一松,让它自由地寻找它的世界。我们便背上竹篓,跃入河中,轻轻地抓起那一把把鱼儿爱吃的鲜嫩水草,装满后就赖在河里戏耍一番,直到晚霞映红了河面,才依依不舍牵上牛,有时候还喜欢骑在牛背上一路欢快地走回家。

秋天,一放学就会邀上小伙伴到山坳里寻觅野果子:毛粒子、唐昂子、饭同子、野苹果……饭同子如绿豆般大小,颜色红红绿绿,可直接入口,吃起来酸甜酸甜的;唐昂子在吃前要在地上用鞋底搓,把刺搓掉,再把里面的籽去了,嚼的时候有点甜,还有种特别的香味。吃够、玩够、闹够后,我们就装满衣兜,尽兴地回家了。

冬天,我们争相去邻居家门口找寻那些遗漏在藤上的干豆夹,剥出后洗好,再从家里偷点猪油放在火笼里烤着吃,那滋味至今想起都觉得香,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围绕在一片蓝天白云之下,无忧无虑地生活。虽然没有的东西似乎太多了,但是那时的我,依然快乐,依然幸福。因为那时的我很单纯,正所谓想要的东西少了,自然就快乐了!

赶作业之种种

文/刘紫祺

今年暑假,应该是这辈子最后一个要赶作业的暑假了,哈哈。

原来以为这个假期一定是与往届高三一样,补补课就开学了。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刚补了没几天课,就听说教育局不让补课,于是,我们就打道回府。老师们就理所应当地布置了一大堆的作业,一开始是按照九月开学的量布置的,后来又有通知说高三初三可以提前开学,又通知是8月14日返校上课了。

我大概算了一下,一天24小时,吃饭睡觉起码占10个小时。去补习班上课,差不多四五个小时就耗上了,做补习班的作业,一个小时也只是刚刚能写完。于是乎,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只能是每天一点点向前赶了。

即使这样,我还是低估了作业量,补作业两天用完一支笔芯是什么水平?到10日,我的作业还是有一部分没有写完。只有赶了……

其实大部分同学也都在忙着补作业,看群上没几分钟就有人问大家的进度,就知道了。“语文作业怎么除了前面的内容,三百多页还有两张题?为啥答案上没解析?”过一会就会看到带解析的答案,被默默地上传到群文件了。三篇读后感,也自然有看过的小伙伴分享经验:“毛泽东、杜甫那些太长了,后面杨振宁、贝多芬那几篇比较短,没看的同学可以看一下。网上没有读后感,全是教案,不用找了。”

数学有15套卷子……因为数学课代表一直联系不到老师,所以减作业可能性就比别的班少,为此大家声讨了课代表好久,后来大家都自行把作业减到10张了,因为别的班都是这个量呀。但是,一套卷子没有两个小时根本拿不下来!

英语的话,虽然感觉上按照老师最初安排的练习册一天两面、完型两天一篇的节奏写,应该是很少的。但是,10日的时候,我还差了很多……英语课代表当即表示:“如果我查作业,额外布置的大家就不用写啦!”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因为假期我一直都在补物理,同步布置的作业,跟学校的练习册上的题几乎重复了70%以上,同一道题感觉见到第五遍了……补着补着就感觉郁闷了,干脆拿补习班的作业去装傻吧!反正都是白色的书皮。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化学貌似一开始很多的样子。而且我们班的化学课代表根本联系不上……后来还是班长出面,大刀阔斧删了两节选修内容。虽然后来必修的题也是让人写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期间还用坏了一支圆珠笔……

13日晚上,我们班的群彻底爆炸了。因为有其他班的小伙伴告诉我们,第二天“只上一天课”,就是说有可能只是查作业!还是随机抽查的那种。如果此话当真,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不用赶作业了?但是这种事情,说不准的啊,万一上课就麻烦了,还是继续赶作业吧。

我熬到两点实在撑不住了,打算早点起来继续补,梦里还在补作业啊啊啊。有的小伙伴补到凌晨4点,干脆就不睡了,于是看到了早晨的第一束阳光……

14日早晨返校,在班里见到小伙伴,有的人的眼圈是黑的,有的人的面部表情是麻木的,见面第一句话都是“你作业一定补完了哈哈哈”。后来还真的没上课,据说是什么中央的领导不让补课。于是,老师查了几个组长的作业,组长又来查我们的,小伙伴们再各回各家。这可苦了住校的小伙伴们,早上打了个酱油,下午又回家去了……他们都是带着行李来的。当天中午看到有个住校的小伙伴的说说:“啊啊啊中央的什么领导你们不抓吸毒的抓补课的干啥?!”

嗯,之后的事情就是继续放假了,当然作业就得继续往后写……这下就不敢再往后推了,因为根本补不完啊!

玩雪之乐

文/詹华

记忆中,雪如朋友般,伴我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

父亲说,我出生的那天夜里,就开始下起大雪,到了次日中午才停止。雪停之后,家里的男人都出去扫雪。爷爷、父亲和两个哥哥,一边扫雪,一边有说有笑。爷爷说,瑞雪兆丰年,今年第一场雪就下这么大,来年一定会有好的光景。兴奋的父亲,在扫完雪后,像个孩子似的,堆起了一个小雪人。哥哥们说,这小雪人这么小,这么可爱,一定是父亲堆了一个雪人弟弟。看来,从小我便与雪有了不解之缘。

到了我能在雪地里玩耍的年龄,两个哥哥无疑是我最好的玩伴。他们经常把我放在冰车上,然后一边一个,拽着我的手,在冰上快速奔跑。他们其中的一个,因为突然滑倒后,也将我顺势拉下了冰车。若是摔疼了,我自会吭叽吭叽。哥哥们连忙把我拉起来,边为我拍打身上的雪边哄我,男子汉要坚强,随便哭鼻子那不成了小女生?可我实在很疼,便哭着说,那等我不哭的时候再当男生呗!

上小学时,去我们学校要走一段下坡路。冬天雪后,那段下坡路就成了同学们玩“雪地保龄球”的地方。即使小心翼翼地走路,也难免马失前蹄滑倒。一人滑倒,往往可以将身边或前面的很多同学撞倒——这就是传说中的“雪地保龄球”。因此,很多老师都很顾及形象,怕当着学生的面摔倒出丑,于是,他们宁愿选择另一条相对平坦但很绕远的路段来走。

农村的孩子,不仅要会玩雪,还学会动手做冰车、冰尜、雪橇等。雪橇可谓大工程,做起来也比较耗时、费事。做完雪橇,我们又没有听话懂事、受过专业训练的雪橇犬,小伙伴们就从家里牵来土狗做动力。试想,将几只比我们还喜欢玩的狗拴在雪橇前面,那效果可想而知。它们如同一团散沙,各忙各的,这个往东奔,那个向西走。有两只不乱跑的,还搅缠在一起谈耳鬓厮磨、卿卿我我。没办法,我们干脆将狗换下,人工上阵轮班来拉雪橇。没拉几次雪橇,小伙伴们都有了自己响亮的“狗外号”,黑子叫“雪原黑背”,喜子叫“笑面哈皮”,涛子叫“卷毛寻回”,小波叫“眯眼牧羊犬”。因为我长得瘦弱、体质很差,拉一会儿雪橇就气喘吁吁的,被小伙伴们取了个“哮天喘”的外号。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大的杰作要数做冰雪雕塑了。小到树木、动物、人物,大到房子、宝塔、长城等,我们都做过。最逗的是,我们竟在村里用冰雪堆砌了一个公共厕所,不过一直没有女生敢进来方便。为了“充分利用”女厕蹲位,小伙伴们主动将自己“屈尊”,进去蹲着小便。时间长了,我们都不知道是该站着方便,还是蹲着方便了。家长们怕我们“走火入魔”,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将我们的冰雪公厕拆掉扔进河沟。

工作之后,偶尔会与同事或驴友结伴出外滑雪,但这种快乐却远不及儿时玩雪带来的乐趣多。如今,每年冬雪仍如约而至,可岁岁年年的感觉已经不同。有些快乐,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少。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能够像父辈那样,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冰天雪地里尽情玩耍,也许才能够重新激活我们那颗尘封已久的快乐童心。

童年

文/抱着糖果的透明系的烽

走过无拘无束的童年,双手托起朝阳,在走向成熟,而童年那一串串清脆的风铃般的笑声,却时时回想在耳畔。

心灵深处的童年很美,它就像一幅多彩的油画,像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那份绚丽自然是不必说的了。

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拉回了原处,我和我的小伙伴在场院的草坪上翻跟头,还制造了许许多多的陷阱。我们已经玩了一下午了,开始觉得挺有趣的,后来就觉得无味了。我看到场院中央有大大小小的草垛,倒是个“捉迷藏”的好地方,便提议在场院里捉迷藏,小伙伴们都双手赞成。

我们订好了规则,有凌来找我们,便都各自去藏身了。我呢?早就想好了最严密的地方,那就是“陷阱”.我爬上草垛,跳入陷阱中,半蹲着,顺手把口给遮住了。陷阱里闷得很。我在里面听到凌已经将其他小伙伴找到了,还不知道我身在何方呢?其他小伙伴也在帮凌找,而我在里面偷偷地笑着,他们在外面大声的叫着我的名字,我怕泄露目标,没答应。过了一会儿,他们还没有找到我,我喘着气有些不耐烦了,想自己跑出去。哎!坏了,“陷阱”太窄,出不去了。外面的小伙伴也不耐烦了。凌恳求道:“哎!我投降了,你赶快出来吧1我听了暗自发笑,他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可我现在也出不去了。”凌,我在这儿1不一会儿,只听见呼隆隆的响声,连蹦带跳的过来了,翻开陷阱,见我不出来,急忙,连拉带拽地把我拖了出来。小伙伴还一直不停地在笑,一看,原来自己的头上多了几根金黄色的头发。

童年的记忆,就一直一直像在风铃般的笑声中伴我成长。

练摊

文/毕辉

2015年暑假,快到一年一度的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了,我心想用什么方式来娱乐和纪念一下,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突然脑海中出现了买一些小玩意的想法。做买卖,同学们可能认为那是大人的专利,小孩们靠边稍息,其实不然,我就是想自己做点事获得点快乐,自己亲自去体验一下生活。一想到这个“计划”,让我激动不已,经过向父母“汇报”,他们认为我也长大了,应该做点社会实践。

我的“计划”得到父母同意后,我就从爸妈那里拿了些“工作经费”邀约上姐夫上昆明进货去了!到了昆明新螺蛳湾儿童玩具区,我们走走这儿,绕绕哪儿,俗话说货比三家,我们先去A家看看,又去B家转转,又去了C家绕绕,琳琅满目的商品在我们的眼里晃来晃去,来来回回折返了好几次,最后根据商品价格和质量的比较我相中了B家。我们挑选了以往火把节人们常买的和常玩的玩具,就选了荧光棒、面具、雪花、直筒光、许愿灯等商品。费用支出一共800多元,进货单价什么的,这是“商业机密”我就不一一透露了。进货回来,父母要求“投资成本”还要上交“组织”,如果赚到的钱还没有成本多我就要自己贴钱还给爸妈,为了不把自己第一次生意搞砸,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开卖之前,我先积极做好广告,赶紧联系好小伙伴们来买,也约来了我的“小工”。第一天我选择的地点是民族体育场门口,因为晚上是火把节演出节目彩排,人还很多呢。找好地点摆好位置,小伙伴们也如约而至,刚开始我还担心怎么买出去,我们抬头又低头,又不好意思大声叫买,后来还是厚着脸皮招揽一下顾客吧,但是不管我们怎样宣传,过往的人们还是不理不睬,冷漠地走了,有些人却只是瞟一下我们精心准备的商品,还是走了。经过和小伙伴们一起联合行动,不知过了多久,在茫茫人海中我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顾客,此时我们内心真是激动不已,经过我的大力推销,售出了第一个小黄人灯具,还有两个直光棒,我们终于做成了第一单生意。就这样我们一直喊啊,一直推销呐,小伙伴们也很热情,可是老天不给脸,下起了小雨,我们抱着“家当”东跑西躲,到处避雨,狼狈不堪,在雨中躲躲藏藏,努力工作,一天晚上的买卖活动就这样过去了,可热情不减,依然很兴奋。

第二天,我们提前准备了一个帐篷,“妈妈再也不担心下雨了”,还能增加一点买卖的气势,我们还让出了位置给另一个小伙伴摆了一个民族首饰妆扮小摊,又增加了许多小伙伴,团队阵容又强大了许多。人山人海,这时一个阿姨带着一个小弟弟过来了,我迫不及待地问:“弟弟,你买什么?”可他选了这样又选那样,结果什么也没买,唉,失落不少。又过了好久,一个小哥哥来了,他看上了一个小徽章,就问:“这个几元?”我说:“5元。”突然后面冒出个阿姨,不满意地说:“太贵了,我以前卖过,才卖2元。”我连忙说:“阿姨,人家都是5元的,如果你喜欢我就少你点,4元行不,开张生意,便宜了。你不满意可以去其他家看看。”在口舌之争中,阿姨无奈,只好给了我4元钱。很累的一晚上又过去了,虽然买卖收获极少但已很满足了。

第三天是火把节的最高潮,我们早早把位置选定在石林中路在紫金玉石林之光售楼部旁边,这里可是交通要道,人流不断,位置极佳,我想今夜会有许多顾客。前几天的所有小伙伴也一起都来了,还增加了不少新力量,大家一起摆摊支起商品,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一起宣传、一起推销,在宣传推销我们的商品时,我发现我的普通话竟然被训练得标准流利了许多,脱口而出都是普通话。到了稍晚一些,还遇到了卖玫瑰花不知所措的兄弟班的小伙伴,她把所有玫瑰花送给我们就“落花而逃”了。我们就借这个机会让这些花成为了吸引顾客的工具,来一个想要买的人就送一朵玫瑰,就是不买我们商品走过的人也送,就这样有了大量的客源,没多久,东西都快买完了。最后把买不掉的玩具也都送人了,竟然还有人以为我们是在骗人,还不要这些“天上掉下的馅饼”。这时,突然发现身后有一个“可疑人物”,原来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小伙伴们一拥而上和她进行了推销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也不忘火把节的风俗给她的脸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再想起这件事也还很有意义呢。那是我第一次做买卖。这次做买卖钱没挣到,但让我体验到了挣钱的辛苦,体验到了先苦后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是我第一次品尝酸甜苦辣的味道。让我懂得做事就必须要努力,就必须付出。

小伙伴

文/姚鑫萍

缘分,让我们相聚在玉龙中学。

她刚进学校时,扎着一个乌黑的辫子,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知是谁给予了我力量,让我主动和她说起了话。从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并且成为了同桌。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我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她一起度过的。她给予我快乐,给予我独立,帮我改掉坏习惯,她是值得让我去学习的一个人。

那次刚刚入学,我知道独立这个词,但是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是她教会我独立,在独立完成事情。我在睡觉的时候,感冒发烧,那时已经很晚,大家都睡了。我头疼得受不了,我便叫了她。她起来后,冲了药让我喝了;我跑步时跑不动,她便陪着我慢慢地走到了终点;我不会写的数学作业,她都会仔细地给我讲……

这一件件事都让我难以忘怀,虽然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却是很多很多。她可以读懂我的心。我高兴时,她会和我一起高兴;难过时,她会放下所有的快乐,陪我一起伤心。

感谢你对我的关心、帮助、支持。我会铭记在心。

事不忘

文/赵刚

小英雄“复活”记

抗战小英雄机智勇敢的斗争故事,就像强力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和小伙伴们的心。牧笛悠悠,吟唱着王二小为了掩护干部群众,诱敌进入包围圈的故事;羊群咩咩,讲述着海娃巧妙摆脱敌人束缚,将鸡毛信及时送达张连长的故事;渭水潺潺,回味着雨来机智周旋、逃离魔爪的智慧;寒风猎猎,讴歌着刘胡兰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壮举……小伙伴们歌唱关于小英雄的儿歌,讲述关于小英雄的故事,描绘关于小英雄的图画,使我深深地感到,小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彼此共享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

一天,小胖突然神秘兮兮地告诉大伙儿:“知道吗?王二小并没有死!”

“你骗人!如果王二小没有死,怎么会有《歌唱二小放牛郎》那首歌?”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反驳,并深情地唱道:“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小胖眨巴着忽闪闪的大眼睛,狡黠道:“我可以让王二小复活呀。”言罢,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烧光、杀光、抢光的残酷扫荡。身为儿童团员的王二小,恨透了这些恶贯满盈的侵略者,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他们。他常常以放牛为幌子,给八路军放哨。这天,日本鬼子气势汹汹大举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抓住王二小,就叫他带路。王二小佯装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掩护转移躲藏的干部和乡亲,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八路军的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起王二小,恶狠狠地甩下山坡。山坡下怪石林立,如果摔下去必死无疑。王二小强忍腹部深深的刺刀伤痛,在身体急剧滚落的瞬间,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一根青藤,这才避过粉身碎骨的险境。由于刀伤太深,王二小只剩下半条命,怎么办呢?王二小忽然想起以前爷爷带他上山采集过一种对治愈刀伤有奇效的草药,于是,他挣扎着就近采摘了一束草药,按照记忆中爷爷的样子,使尽最后一丝力气,咀嚼成碎末儿,敷在伤口上,便昏迷过去。三天后,当王二小奇迹般从鬼门关捡回性命的时候,他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乃至全国……

小胖讲到这里戛然而止,笑嘻嘻地盯着小伙伴们那一张张张得大大的嘴巴,得意扬扬道:“请问,王二小复活了吗?”

“复活了!咱们的王二小真的复活了!”

虽然小胖绘声绘色讲述的小英雄“复活”故事存在着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是大伙儿却听得津津有味,深深地感到,小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彼此共享着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

乡童暑假

文/张春波

暑假,城里的孩童要么奔走于各种学习培训班中,要么关在家里玩电脑、看动画片,暑假成了难熬的“苦夏”。而像我这般的成年人则可以在记忆中品味那乡村暑假的丝丝清爽……

我们农村娃,深知只有辛勤劳作,才会五谷丰登的质朴道理。暑假的上午,我便会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一些轻微的劳动。林清玄在《放暑假》中写道:“我们小时候一放假就要到田里去帮忙,时常天还没亮就跟阿公出去工作,到天黑才回来……”与之相比,我们则要轻松许多,一般临近中午时便收工了。也许,年少的我还不知道累为何物,端茶递水、除草灌田,样样争着干抢着干,其热情和兴致比夏日的气温还高。

吃过午饭,村里的小伙伴们便呼朋引伴地聚在一起,变着花样地玩耍。沟渠边,倒映着我们捉鱼戏水的身影;树荫下,撒下了我们叽叽喳喳的欢笑;竹林里,印满了我们嬉戏打闹的足迹,真是玩得舒畅,耍得愉快!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攀上邻家的桔树,摘了几个青涩的桔子来尝鲜。当剥去厚厚的皮,把桔瓣送进嘴时,立时被酸得全身颤抖。但暑假的记忆却是甜甜的。

乡村的暑假,我们有一项乐此不疲的活动,那就是放牛。每天下午,小伙伴们像约好了似的,一起到河滩草地放牛。骑在牛背上,或挥鞭劲舞,或齐唱牧歌,或悠闲读书,乐趣怡然。当十几头牛列队走在河滩上,那场面相当壮观,犹如古代战场上的方阵。神采奕奕的小伙伴们骑着牛,神气地向着那茵茵的草地进军,向清凉的河水进军,向着那幽幽的竹林进军……夕阳西下,黄昏渐近,牧童凯旋,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快乐的微笑。

夜幕降临,月上树梢,蟋蟀低鸣,流萤纷飞。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大树下乘凉闲聊,我们小孩子们则躺在草席上,听着那些不知听了多少遍的故事,在一阵阵蒲扇送来的清风中悄然入梦……

儿时的乡村暑假生活,虽然清苦,但它却是释放童真的乐土。

我的小伙伴

文/陈香霖

我家养了两只小金鱼,一只是黑色的,叫“小黑”,还有一只是红色的,我给它取名叫做“贝贝”。

它们俩可漂亮了,眼睛圆圆的,鼓鼓的,像两颗黑色的珍珠,闪闪发亮。身子椭圆椭圆的,像一个橄榄球,金鱼的尾巴是最漂亮的,尤其是“贝贝”,像是小姑娘身上的花裙子。

它们俩有个“特异功能”,那就是睁着眼睛睡觉。瞧,一般的小动物不行吧!它们俩也可有趣了!有一次,“小黑”和“贝贝”浮出水面,保持身子的平衡,然后争先恐后地吐出一串串泡泡,好像在比赛谁吐的泡泡更多……

“小黑”和“贝贝”是我的好朋友,我爱它们!

快乐摘桃

文/李映荷

伴随着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来到了位于尹集乡的桃花岭生态庄园摘桃子。

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们去寻桃林。到了桃林,阿姨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小袋子,让我们自己到山上摘桃子。我和杨宇欣、梁雨菲结伴同行。只见满山遍野的桃树,一时都不知该去哪摘。这时,我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桃子,便急急忙忙带着小伙伴来摘。那些桃子,有的大大方方地站在枝头,任人采摘;有的却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间,迟迟不肯露脸……我拿着袋子,见一个摘一个。突然,我看见一个特别大的桃子,便伸手摘了下来,仔细一瞧,哟!这桃子个头可不小,浑身红彤彤的,像是在为我摘了它而生气呢!后来,我又跑到别处去摘桃子了。摘呀摘,摘呀摘,看着袋子里的桃子,丰收的喜悦就不言而喻了!

回家的路上,我洗了一个桃子,咬了一口,仔细地嚼嚼,酸酸甜甜,十分可口,这可是我的劳动成果呢!

大山,我爱你

文/李钰青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最让我离不开的就是大山。在大山的怀抱中,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惬意,对我而言大山是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它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的可贵,因为它从来不畏惧风雨。

在农村里最常见的就是山环水绕,满眼尽是绿。小小的我总会和朋友成群结伴到山上玩耍,站在远处我们放眼望去,山顶和山腰被洁白的雾气围绕着。我兴奋地对着伙伴大叫:“看!那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小伙伴们如同长颈鹿般伸长脖子向山上望去。

刚上山,我用鼻子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哇!山上的空气真好!有一股甜甜的味道!”小伙伴们也使劲地呼吸着,好像要把整座山的空气吸进肚子里。小伙伴门气喘吁吁地说:“好累好累,休息一下吧。”可我想快点登上山顶。要想个办法才行。对了,“望梅止渴”。我对大家喊道:“前面有一片苹果树,我们到那里休息!”小伙伴们听到苹果,口水都流了出来,立刻变得精神抖擞继续向山顶进攻。

终于来到了半山腰,果然有一大片果树,我们也来到了云住的地方。小伙伴们忙着采摘又红又大苹果,我去跟云玩。我第一次摸云,心里还有些胆怯,但我还是摸了。我的手轻轻地碰到云,云就害羞的飘散了。我左抓一把云右抓一把云,云儿一缕一缕的四散升腾。我更加放肆了,在云中地奔跑了起来,兴奋的大叫:“看我腾云驾雾,我成神仙啦!”我的惊叫引来了小伙伴的兴趣,我们一同在云中奔跑着,打闹着……累了,我们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听着风吟;听着虫鸣;听着叶落;听着内心的呼喊:大山,我爱你!

近几年,当我再想去山上玩,爸爸妈妈总会拦住我。不让我去,总说山上危险,到处都是洞,不小心就会掉进洞里。看我一脸疑惑,爸爸决定带我上山。

来到山上,我欢呼雀跃的扑向大山。爸爸一把拉住我疾呼:“小心脚下。”我低下头,一个大大的洞。我吓的一头冷汗,要不是爸爸及时拉住我,我早就踏进洞里了。我和爸爸小心翼翼的往山林走去,一棵棵大树东倒西歪,有的四脚朝天枯死了。一个个巨洞、大坑,像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仿佛要把我们一口吞下去。来到一片开阔地,眼前的景象更是惨不忍睹,植被全被破坏了,红泥裸露着,红得刺眼。这哪是泥,分明就是大树的血、大山的眼泪。“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喃喃自语。“唉,这几年,村民们为了一己私利,私自上山采矿。没有节制,没有合理开发。让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大山变得千穿百孔。”爸爸痛心地说。原来是这样,村民们的“富裕”就是以大山的代价换来的。愚昧的村民。

我和爸爸一言不发回到公路边。“儿子,想不想为我们的大山做点事。”“想啊!怎么做?”爸爸神秘一笑,从后备箱中拿出了一捆树苗。“走,我们植树去,让大山再披上绿袍。”我和爸爸把一棵棵小树苗细心的栽下,浇上水。“小树苗啊,你可要争气啊!你是大山的孩子,不要让大山妈妈再伤心了。”要走了,我对小树苗千叮万嘱。

我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我坚信,村民会醒悟的,会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和我一起来植树。大山,会快乐!大山,我爱你!

童年伙伴

文/王凤山

十月一日,回老家给已故亲人烧纸,刚一到家,母亲就说,小时候和你一起玩的小三去世了。得的是肝癌,好几天没有吃东西,咽气的时候,瘦的都没有人样了,母亲说这些话时,心情特别沉重,我当时心里更是一颤,有说不出的惆怅和凄凉。

小三兄弟三个,他最小,所以我们都叫他小三,他和我同岁,生月比我大,按辈份,我应该叫他哥,小时候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在瓜棚看瓜、一起到田野去挖野菜、就连吃饭也要端着碗互相串门儿,那时,十里八乡如果有露天电影,即使北风呼啸的冬夜,只要一听到这个消息,不管路途有多遥远,我们都会邀一些小伙伴兴致盎然结伴前往,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还互相吓唬对方,后面有鬼,我们都争先恐后地撒腿就跑,看谁跑的快,现在想起童年那些趣事,感到无比兴奋。

小三人比较实在,干事认真,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村里孩子在吃完晚饭后,在村里玩捉迷藏,当时小三当眼,我们几个小伙伴藏起来,小三开始找我们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已经躺在自家的被窝里睡觉呢,这都是我们事先商量好的,而他把我们村东头的玉米秸翻了个底朝天,找到大半夜也没有找到一个人影,委屈地哭了起来,家里大人找孩子时,才把小三领回家,因为这事他和我们几个小伙伴闹了好几天别扭。

小三会煎“呱嗒子”在我们村东头是出了名的,他把面和葱花还有盐放在水里拌均,放少量的油就能把“呱嗒子”煎的两面焦黄,每次大伙分的时候,都渴望多分到一点,在那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他煎“呱嗒子”是比较幸福的事情,就像过年一样。

小三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而我还继续着我的学业,在我上中学时,每次周末回家,都去找小三聊一会儿,议论一些家长里短,或者聊一些村里鸡毛蒜皮的琐事,那感觉却是那么温暖亲切,聊到高兴时,我们会开怀大笑,一些烦恼、一些忧愁,不知不觉就烟消云散。

小三在家务农多年,一直是一个比较勤快、比较能吃苦的人,因为操劳过度,前几年得过一场大病,看好后,在家闲了几年。他看到别人都外出挣钱,实在是闲不下去,就和同村人一起到东营去打工,没干几天就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已经是肝癌后期。

发丧那天,他的家人嚎啕大哭,所有在场的人都掉了眼泪,相濡以沫的妻子抱着才上高中的女儿更是哭出得死去活来。在给小三穿衣服时,发现他枕头下有几张存折,每个存折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写着存折密码,还写着,钱不好挣,不要外借,好好供孩子上学。

他是多么希望能看到以全乡第一名考上高中的女儿考上大学,和家人共同来分享这喜悦的一刻,可生命转瞬即逝、生命如此短暂,今年他才四十三岁。

谨以此拙文来悼念刚刚去世的儿时伙伴,祝愿他一路走好!

五个小伙伴的对话

文/蒋佳伲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人们都睡着了。这时,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却开始了它们的对话……

手指们开始了各自的发言。大拇指叹了口气说:“唉!这几天,最劳累的要数我和食指老弟了,我每天要和食指老弟很用力地去握笔,你们看,每天都会在我身上留下很深的印痕,再这样下去,都要长老茧了,多难看呀!”

食指听完接着说:“大拇指老兄,我比你惨多了!你不知道啊,我这里不光有伤痕,而且,小主人的妈妈为了培养小主人的独立能力,不帮她缝衣服了,小主人就自己缝,那尖尖的钢针一次又一次地刺进我的身体,我总是鲜血伴着眼泪一起流啊!”说完,食指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唉!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中指坐起来替食指擦眼泪,“小主人写字的时候,我必须用脖子支着你和大拇指,来保持平衡。你们不知道,一天下来,我脖子都僵住没法动了。你们瞧,我今天连皮都磨破了!”说着,它伸长了脖子给其他的手指看。

“你们都没有我可怜,我连一个名字都没有,小主人叫我时也是‘无名指、无名指’。”无名指也伤心地抱怨起来。

紧跟着小拇指也站了起来说:“你们不知道,小主人每次发脾气都用我砸东西,那钻心的疼你们根本感受不到!”

就这样,手指们不停地抱怨着,声音越来越大,终于,这声音把小主人吵醒了。

小主人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话,心里又难受,又不好意思。他终于开口对手指们说:“你们不要吵了,团结力量大,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许多任务。没有你们任何一根手指,我都没法做成任何事。以后,我也会好好爱惜你们的!”

夏日,快乐在河中

文/宋子伟

六月六,猫狗淴冷浴。

孩提时代,每逢六月初六,大人就准许小孩下河淴冷浴。那时,夏日的许许多多欢乐是泡在河里玩出来的。村上的小伙伴都光着屁股,晒得黑不溜秋,像一条条小泥鳅。

环村的一条小河,每到太阳偏西,就成了小孩的“游乐场”。

到处是人,到处是飞溅的浪花。村里有了个不成文的规矩,家长有责任教会自家的孩子游水。开始是托着小肚皮,让孩子的一双小脚扑通扑通地把河水击得老高;接着是托住小下巴,让孩子双手拼命拍击。大人慢慢后退,趁其不备,突然间一松手,孩子满口灌水,呛得满脸通红,小胸膛鼓得一抖一抖的。据说,这样可以锻炼胆量,也可以促成小孩独立游水。最后是学闷头游水,先吸足气,把头闷在水里,一口气游出丈把远。

刚露出头,大人就势托住,让你重复闷头游水。一、二天下来便会游水了。大人完成了义务,小伙伴就成了小河的主人,常常凭借一块木板,人伏在木板上,双脚拍打河水,游出小桥,游到大河里,在大河里尽情玩耍。

最好玩的是“猫捉老虫”,“老鼠”,乡下人叫“老虫”。一人当猫,十多个小伙伴当老虫,齐声叫“一、二、三”,猫就要追捕“老虫”; “老虫”四散逃窜,有的扎个猛子,躲在水下一动不动;有的则被追得筋疲力尽,在水里束手就擒,就“老虫”变猫了。如果是只 “笨猫”,东追西追,一个也追不到,惹得这儿叫,那儿喊,一片喧闹,一片兴高采烈。变猫的小伙伴继续追捕“老虫”,循环往复,乐此不彼。 孩子们的兴趣是多样的。大河边停着一只只大船。众伙伴湿淋淋地爬上船帮,光屁股一溜排开,一声令下,齐刷刷地在空中划了个漂亮的弧线,“嘣”地入水,水中溅起一簇簇浪花。大家最佩服大黑哥,他能走上村头的大石桥,再登上2米高的石柱,把燃着的香烟倒咬在嘴里,从8、9米的高处跳入河中,好长一会儿,从老远的地方冒出头来,嘴角一鼓一鼓,烟头一红一红。 最令人兴奋的是游泳时能得到大鱼。一群小伙伴在桥下淴冷浴,飞珠溅玉的。河里有一大群鱼逆水而上,群鱼受到惊吓,纷纷从水中跃出,有一丈多高。有的落在岸上,大部分又掉在水里。水里的人对岸上的人大声喊叫:“快,快把蚕匾丢下来。”蚕匾浮在水面,那从水中跃出的一条条鱼就落在蚕匾上,水里的人马上把鱼抛到岸上。也有小伙伴在水中捉到大鱼,高兴得光着屁股就往家里奔。 最有刺激的是吊轮船。听到马达声,众伙伴兴奋得热血沸腾,按耐不住地靠上去。先搭住船沿,再慢慢移到船尾,一下子拉住大铁锚,身体被呼呼的浪花簇拥着进行,非常舒畅。等轮船驶出五百多米时,才依依不舍地把手松开。 不知不觉,童年悄然而逝变成了少年的小伙伴不再光屁股了,不玩“猫捉老虫”了,不吊轮船了。开始为父母分忧解难,到大塘河里摸鱼摸蚌摸螺丝。一扇厚厚的大门板,上面放了一只只木脚盆,在水流比较急的河面上,潜水到深深的河底,当头冒出水面时,手上高高地举着一只大河蚌。如果有谁在水底摸到了河蚌窠,就会大声招呼同伴,于是,一只只河蚌被瓜分了。大脚盆里的河蚌渐渐多起来了,人也越来越疲倦了,就游到塘河边,在石岸的缝隙里摸鱼摸虾摸螺丝,螺丝,有时一摸就是一大把;鱼,已经摸到了,可惜常常一不小心就逃之夭夭了;虾,摸到了以后,它会用双钳钳你的手,一点也不痛,但大蟹钳你的手,很痛,手还会流血。 夕阳西下,满载而归。大门板上面一只只木脚盆都是满满的。 那时的河水好清好清,河里的人好多好多,河里的鱼也好多好多。摸鱼摸蚌摸螺丝,驱走了夏日的酷热,给予了少年实实在在的快乐,也留下了特别美好的记忆,以至老年的我,写这篇小文的时候,依然神往。

沉雨轩·再见小时候

文/幸运的贝壳

窗外,雨一直下,想起了很多往事。

我读书的地方,有一扇朱红色的窗户,曾美其名曰“沉雨轩”,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小时候,喜欢望着窗外蓝天白云,偶尔还有几只飞鸟掠过,他们嬉笑着穿梭,最常见的就是小燕子和麻雀了,他们可是常客,还有各种花儿开在窗前,有些藤蔓已经缠附着呢,似乎邀请我一起盛开。当时,也总会练习书法,备好笔墨纸砚,临摹研磨,一本正经地练字。家里有一本陈旧的毛笔字贴,当时可喜欢练字,不知道是怎么强大的动力, 一暑假全扑在读书练字上。虽然家里没有书可以读,但是反而借到了不少,童年时,读书是一件乐事,偶尔累了也会看看蓝天白云。小时候,也经常被反锁家里,不是因为不听话,或者没有完成作业,只是家里农忙,爸妈也不舍得我下地,只好让我和弟弟留在家里。小伙伴们,有时会找我玩,妈妈也很乐意,只是玩天黑了,要早点回家,也不要在人家吃东西。所以最开心的就是上学,放学,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窗外的雨一直下,雨珠晶亮,晶亮,如同那美好的童年往事,而我的故事刚刚开始。

小学时放学回家,有几块糖小伙伴们分开尝,有画册小伙伴们一起读。互相追逐的嬉戏与玩耍,逍遥自在,记得小时候我们放学回家,几个小伙伴下雨天一同看漫画《龙珠》,几个人躲在雨伞下,看得可起劲了!

当时,学校里流行跳房子,跳皮筋,然后全校下课后,场面特别的壮观,热闹。

小时候,村里没有多少电视,如果晚上放电影,那么就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会在广播里高声通知,全村的老老少少吃过晚饭,早早地聚在村口。 一起放电影的时候,当时虽然只有一个帷幕,但是大伙看的津津有味,甚至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的美好。

当时,我曾今做过一件很疯狂而有趣的事情,由于连续几天下雨, 学校与村委会联系,开学时间推迟,然后通过广播的形式通知小伙伴们,而我听到后,居然一口气跑了好几个小伙伴家里,他们都很兴奋,虽然也早早知道了,但是我们特别开心,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多一天玩耍,其实,还有一个很充分的理由,我们又有一天可以拿出来补习作业。一颗心也落地了。

有时候夏天的时候,大家一起坐在小巷的门口乘凉,伙伴们搬着小板凳,看月亮,数星星,有的在那里听爷爷讲故事,记得那时候星星很亮,月亮姐姐很美。我和小弟托着腮帮,听那些久远的故事。

有时候,我们绕着石头玩,而奶奶就坐在大的石头块上,那么慈祥地抚摸着我们,想起来很甜很甜。

夏天,我们喜欢满山坡的追逐着彩蝶和蜻蜓,有时候上学的路上,我们就在菜园里拔点水萝卜,跑到小河边洗洗,水灵灵的萝卜,一路啃起来,吃起来很甜。现在当然不会跑到菜园里了。钓鱼也有时候失手,池塘的伯伯有时很坏,居然远远见到我们,乘我们没注意,从后门来个措手不及,小伙伴们有的慌张,抛开鱼竿撒手就跑,我们跑,伯伯在后面追,连小鱼儿我们都懒得回去找了,立马飞跑起来,哪里会顾忌小鱼儿。

夜晚,老年人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聊起了家长里短,有时谁家里有多做了水饺,然后小院里的人们全都沸腾起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品尝,当然也是特别的鲜美。

有时候,我们在山坡里寻找那些飞鹰,还有野兔, 家里面的阿黄,就一直追逐着在我们背后 .当时夕阳云霞,真的好美。

放学回家,虽然我们小伙伴们当时也没有多少的零花钱,而我们买了一小包零食,也足够让我们快乐一下午。

洋溢在眼底,有你汩汩的温暖,藏在心窝里的甜滋滋的,有一种美好的,棉花糖般的美好。

熟透的樱桃

文/魏子

那天,天阴沉沉的,山雨随时要来。他在果园里看护刚刚泛红的樱桃,头顶上的草帽随着风势,起起伏伏。他满脸忧色地望着乌云压境的天空,却不敢离去。他为人憨厚、老实,在十里八乡很有人缘,平时谁家相邀帮忙,只要得空他定会应邀,干活很卖力气,绝不偷懒耍滑。

在我和小伙伴眼中,他却是个实打实的小气鬼,将自家果园看得严丝密缝,谁也别想占得半点便宜。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他转头往四周看了看,确定没有人会来,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果园。他前脚刚走,我和小伙伴从猫着的灌木丛中跳出来,像扑食的饿虎“嗖嗖”几下就连蹦带蹿地跑到了樱桃树底下。看着那些掩映在绿叶中青中泛红的樱桃,我跟小伙伴满脸都是压抑不住的激动与兴奋。

从时间上算来,我们盯着他家的樱桃已经有些日子了。但这些樱桃刚有变色的迹象时,他每天就在我们放学的点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果园里。他仔细看护着这些樱桃,是要等它们成熟后摘下来,拿到城里去卖,为他那个常年卧床的病妻换些买药的钱。

扯过树枝,我将那颗晃动在枝头的半熟樱桃塞进嘴里,还没咬破尝到滋味,他的脚步声就从远处传了过来。慌乱中,我囫囵吞下樱桃,随手折下一段四五十厘米长的樱桃树枝,扛在肩头就想逃离现场。他似乎算准了我们奔逃的路线,双手叉腰站在那里,黑着脸等着我们迎上去自投罗网。

我冲着小伙伴撇了撇嘴,准备分头逃走,他却会意地抢先一步,伸出长胳膊像老鹰赶小鸡一般将我俩围拢到了樱桃树下。他眼含心疼的泪水,手打着哆嗦将我们扛在肩头的樱桃树枝一一夺了去。不等我和小伙伴惭愧地低下脑袋,他发了疯一样,随手将樱桃树枝掷到地上,接连踩踏着发泄内心的愤怒。

那些挂在枝上的樱桃顷刻间破裂并沾上泥土,埋进他不时落下的脚印中。我和小伙伴吓得号啕大哭出声。听到我们的哭声,他再次抬起的脚突然僵在了半空,原本阴沉的脸色也缓和了下来。他挥了挥手,示意我们离去,自己却抱头蹲在地上,看着那些碎烂在地里的半熟樱桃,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一周后,我正在院子里的杏树底下写作业,他用半个褂子兜着红得发紫的熟樱桃来到我家门口。他没有进家,站在院子门口朝我招手,并轻声喊着我的乳名。我怯怯地抬起头看了看,担心他告我的状,坐在凳子上迟疑着未动。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没等我起身就径直来到院子,将兜来的樱桃一股脑倒在了我眼前的方桌上。我有些惊恐地抬头看了他一眼,旋即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那些樱桃一个个水灵灵的,发出红湛湛的诱人光泽,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却不敢伸手去拿。

“前些日子,大爷吓着你们了吧?那天你们摘的樱桃不熟,吃多了会拉肚子。现在都熟透了,给你一点解解馋。”他憨笑着伸手摸了摸我的头,脸上是慈爱的表情。

在他转身要走时,听到声音的母亲从屋内走了出来。看到桌子上的樱桃,母亲下意识地掏出了包钱的手帕。他看着母亲,着急地摆了摆手:“乡里乡亲的,一点吃的又没多少,就是送给孩子尝尝鲜,可不敢拿钱笑话我。”等母亲拿出两张十元的钱,他竟然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逃也似地离开了。

那天下午,吃着那些熟透的樱桃,我眼前始终晃动着他憨笑时的样子。那种笑容一直伴随着我,时至今日的樱桃时节。

夏夜童趣

文/崔忠华

盛夏已至,蝉声四起,每到这时我便想到小时候家乡的夏夜,那里有我的趣味童年。每当夜幕降临,大人们便提着马扎、小板凳,聚集在村东口空旷的打麦场上聊天纳凉。有小孩的人家带一张凉席,平铺在场地上,供儿童玩耍或伴着蛙声小憩;父母一边不停地用蒲扇为孩子驱赶着蚊虫,一边同邻居们拉着家常。

大一点的孩子们早已在打麦场上活蹦乱跳的捉迷藏了,他们有的藏于麦秸垛的后面、有的躲在打麦场边的深沟里、有的爬到路边的树冠中、有的钻进麦根堆里……月朗星稀的时候还容易找到藏匿的小伙伴,夜色阴沉之时不但找不到他们,还容易被小伙伴的突然“窜出”吓一大跳,那时总会伴随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有一次,一个叫“球球”小伙伴为不被同伴“捉到”,他悄悄的跳进了距离打麦场半里地的枯井里,枯井将近两米深,能跳进出他却爬不出来。夜深人静,大人们都各自招呼着自己的孩子回家,“球球”拼命的呼喊却没人听见。“球球”的父母发现孩子没有回家,以为他去了小伙伴家并没在意。可是左等不回来,右等也不回来便着急了,又伙同邻居们去寻找,终于把“球球”从枯井里拉上来,大家虚惊一场。

有时我们去与打麦场相邻的海子岸边的树林里捉幼蝉,我和哥哥四节干电池的手电筒,让同伴们很是羡慕,那是我和哥哥卖了很长时间的印模买来专门捉幼蝉的。灯光顺着树干从下向上照去,发现有小突起的地方就仔细辨认,有时能捉到幼蝉,有时它只是一只蝉蜕。我们将捉到的幼蝉放入乘有水的罐头瓶里,幼蝉遇水会佯死,回家控干水分后幼蝉又复活了。妈妈用盐将它们腌渍三四天,放入油中炸制焦黄,做成让人垂涎欲滴的“炸金蝉”。

当我们听到蝉声密集的时候,就从打麦场里带一些麦秸,在海子的树林里燃起篝火,小伙伴们脚踹大树,受到惊吓的群蝉因有“趋光性”,嘶吼着拼命地钻进篝火里,那场景特别壮观。不一会儿,烤肉的香味从火堆里散发出来。我们围着篝火,用树枝拨出烤蝉,去掉头尾,只吃胸部的红丝子肉,软弹可口,味道焦香。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又是一个暑气薰蒸、繁星点点的夏夜。打开窗户,从高楼向远方望去,我仿佛又看到了从树上飞下来的童年趣事,听到了家乡打麦场上儿时的欢声笑语……

猜你喜欢

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