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阅读的散文

2022/12/14经典文章

阅读的散文(精选25篇)

读书,可以治病

文/安武林

读书可以治病,类似的文章别人写过,但我不愿意拾人牙慧,所以,还是想从个人经历和体验谈一谈。

人到中年,一路打拼,身体的消耗自然不必说。在西安的时候,我的老师——诗人王宜振总是语重心长、殷殷嘱咐我:“武林,悠着点,不要透支生命。”

老师的关爱让我感动,这个道理我也不是不懂,但事业的灰暗、经济的困顿、职业的坎坷、家庭的重负,如何能不咬牙血战?男人,人夫,人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说,这份天职都会鼓励我全力以赴,而读书写作到天明的事情,不胜枚举,家常便饭。我鼓励自己:人生就是一个拼搏的过程,然而,这消耗,这透支,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在很多学校给孩子们讲课,总是希望孩子们从小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会让人终生受益。然而,小学生就是小学生,孩子就是孩子,你让他们能看到阅读的好处,简直是天方夜谭,除了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之外,他们是不能体会到任何好处的。

但是,这阅读的好处,我从小就享受到了。

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小学没毕业,就开始走上了独自谋生的道路,这份勇气不是来源于我的坚强和勇敢,而是生活所迫,但我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无视经济困顿给我带来的生活压力,不能不说是阅读带来的好处。积极进取,追求理想,对未来保持美好的憧憬,同样是阅读滋养的结果。

我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做过厨师,做过村里的通讯员和广播员,做过秘书,人生一直处在漂泊的状态之中,足迹遍布北方的好几个省,直到中年,才在北京定居,这不能不说是阅读给我的力量。

孤独是一种病,寂寞是一种病,无所事事是一种病,随波逐流是一种病,自怨自艾是一种病……我一直觉得,疾病并不仅仅指肉体上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有时候比肉体上的疾病带给人的危害更大,虽然它们没有肉体的疼痛那么尖锐、那么强烈让人感受得到。

我对孩子们说:“爱上阅读吧,阅读带给你们的好处,你们现在是无法察觉的,当二十年之后,你们就会明白,阅读给你们带来的益处是多么巨大!”我是获利者,我自然愿意和读者们分享,阅读确实能治病!

人到中年以后,发现各种疾病都像催命鬼似的来讨债。在青春时代透支了生命的信用卡,他们到中年以后,便会派疾病来索要利息和本金。我发现自己,从脚到脑袋都出了毛病,几乎每一天都要和肉体的疼痛打交道,就像一个相声说的那样“浑身上下脑袋疼”,一无是处,这个时候,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在下降,不能不说是雪上加霜。

我会苦笑,会嘘嘘吸冷气,会跺脚,会跳楼……幸好我在一楼居住。肉体的疼痛让人彻夜难眠,辗转反侧,药物只能增加疼痛,以毒攻毒就是这么个理儿,往伤口上撒点盐,浇点酒精,便是我的感受了。我甚至想,假如我是地下工作者,估计都能忍受敌人的酷刑,因为每天,我都在适应,试验这种疼痛强度。

我深深地知道,肉体的疼痛可以摧垮人的意志,甚至可以让人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这就是从一种病转移到另一种病了。但是,对我而言,不存在转移的可能,因为阅读的堤坝高高竖起,大海再汹涌也休想冲破。

当我疼痛的眼泪都要掉出来的时候,我就捧起一本书,一本强烈吸引我的书,或者悲伤的无以复加的书,或者让我乐不可支的书,都会转移和减轻疼痛的折磨。尽管疼痛难忍,我还是要一跛一跛地去淘书,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便是大爱,对自己最忠诚、最伟大的爱,在这种爱面前,疾病的疼痛也不过是秋风中叶子的低泣和呻吟,它无法和强劲的秋风抗衡。

我相信读书可以治病,而且我一直在用阅读疗伤。在阅读面前,浅薄不是病,无知不是病,书是高明的医生。阅读总是一份体贴的抚慰,它如春风般给你的耳边送来绵绵的情话:生命是弥足珍贵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可以去伤害自己的生命。这情话,从我爱上阅读的那一天起,我就懂了,所以,我深深地记住了蒙田的话:“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向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未来。”

阅读让我自信

文/孟宇涵

我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平时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时甚至一看就是一整个下午。如今,我已经看了整整两柜子的书了。我经常能用书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发现奶奶正在对着桃子发牢骚。我急忙跑上前去,拉着奶奶的手问:“奶奶,怎么了呀,怎么了呀?”“哎,这桃皮很让人气愤!你看看,我都洗了好几遍了,可这皮上的细毛却始终除不掉。”“奶奶,要不然让我试试吧?”我用恳求的目光望着奶奶说。而奶奶却用瞧不起的眼神看着我说:“连我都没能把桃子上的细毛除干净,就凭你?”“对,就凭我,如果您不让我试一试,您又怎么知道我不行呢?”我一本正经地说。“那,那……那好吧!”奶奶勉为其难地答应了我。我赶忙跑进厨房,从里面拿出了一包食盐,将它倒入冷开水中,再把桃子放进盐水中,接着用手在桃子上轻轻一枺,只见桃子上的细毛一下子就没了踪影。奶奶见了,把我搂在怀里,在我的脸颊上重重地亲了一口,还问:“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呢?”我自豪地说:“这都是我从百科书上学到的知识哦。”

瞧!阅读让我懂得了知识,阅读让我获得了快乐,阅读让我获得了自信!

阅读洗心

文/马亚伟

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阳台上,手捧一本书来读。微风吹进窗子,无比惬意,让心在文字中沉浸。

感谢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爱着文字且才华非凡的人。我几乎是带着感恩之心来阅读的。感谢天地之间,有人可以把文字写得如此气贯长虹,留下一道道绚烂的风景。文字,像音乐一样,是人世间华丽而浪漫的抚慰。有一些人,一定是上天安排到人间,来把人的思想情感提炼出来,淘洗成珠,让世人得以看到如此非凡的光彩。

阅读,便是“咕咚”一声,沉入一口幽深的古井。人沉落如一尾鱼,甘心情愿。不问人间繁华,不问世事峥嵘。有了这些文字绕在眼前,放在枕边,从此,便可以安心地打发荒而无涯的生命。

一直觉得,很多文字不是写给这个纷繁世界的。它们是那么寂寞而小众,不是为了工匠们一样的利用价值,而只是用来观赏的。像艺术品一样,留给懂它的人来欣赏。很多情感,在文字之内尘世之外。应该给文字一个幽谷,让它像兰花一样,发出一声最美的叹息,留下一曲绝唱。

那些大众化的文字,潮涌浪叠,一波过去,就碎碎地湮灭了。好的文字,穿越了时空的障壁,穿越了心与心的城防,不论何时何地,能一下子把人击中。但凡好的文字,书写者必定是有一颗不同常人的赤子之心。他们单纯而心无旁骛,只管把自己的一颗心捧了出来。他们像隐在白云深处的世外高人,只有有心寻访之人,才可以领略他们的仙风道骨。

文字,飞飞扬扬,仿佛空中的雁阵,自由而有序,朝向一个方向——一个内心的方向。这样的时候,读者的心是高旷而疏朗的,没有纷繁芜杂。天高,云也淡,世界一派清爽。

阅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我总是躲在角落里听别人说话。因为专注,我记住了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多么有趣。人类长了一张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上帝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少说,多看多听。那么,就把嘴巴闭上,去看,去听。这个世界的精彩,都在看与听中体会。

生活常常是无奈的,在蝇头小利、飞短流长中流离,有时感觉自己麻木乏味。可回转身,捧起一本书,发现文字的世界为你豁然开了一扇天窗,明丽丽的,人瞬间清朗起来。

如果深爱着文字,就阅读吧。阅读的时候,人像是在对镜自视,会看到自己心灵的样子。平日里,我们的脚步太匆促,忘了洗一洗心尘。心灵蒙了世俗的风尘,人会变得迟钝。阅读吧,阅读让心清朗如旧,宛如一潭明澈的湖水。

享受阅读

文/成锦明

古人说过:“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对我而言,读书这个好事,有时还真是难事。有时间没书读,有书读又没时间,岁月静好,如能捧书朗读,便是人生的享受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那个叫王垛的小村庄里,几年才出一二个大中专生。在当时,跳出龙门,光宗耀祖,绝对是全家族,甚至全村的头等大事。家里无论多么贫穷,父母都要置办几桌酒席,庆贺一番。村里的读书人少之又少,而更多的人就等着念完小学或者初中后,就扛起锄头,走向农田。有一天清晨,我突然心血来潮,搬了个凳子,坐在桥边老榆树下,大声诵读。路过的农人,个个啧啧称道,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听到赞扬,我心里美滋滋的,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读出点名堂来。

村里,家家有满仓的粮食,随处堆放的瓜果、蔬菜,而书却极少。这样的环境,找本好书的确不易。能好好读书,更是不易。挑猪草、薅草、烀猪食……连上学的小孩也有做不完的农活,更不谈滚铁环、捉迷藏、掏鱼摸虾……这些远比读书有趣、有吸引力。

我似乎又是幸运的。无意间发现了村里的“书库”。村子西头,有家小烟花爆竹厂。在一间低矮、潮湿的库房里,废旧的书报堆积如山。这些废品经过洗刷、晾晒、压制……就做成了炮筒。我央求父亲托熟人送我进去,躲在里面淘书,一淘就是半天,临走时,恨不得把“书山”抱回家,摸摸这本舍不得放下,摸摸那本还是舍不得放下,最后,捧回一摞摞《儿童文学》之类的书,可以读很长时间。乡村的花炮厂,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安全意识也差,不时会发生安全事故,连续几年炸死过几个妙龄少女。祁各庄胡老爹耳朵炸没了,脸烧糊了,人极好,花脸、裸露的耳洞,叫人不敢靠近。儿时淘书的日子,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

我曾经求学的初中校园,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在地基上建成了气势恢宏的杨侍村部,是江苏最美乡村和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但在二十年前,校舍是青砖灰瓦,木格门窗,极其简陋。学校藏书极少,以教辅、农技类书籍居多。学生以能考上中专和高中为最大追求,很少有人读文学作品,偷偷地传着看的书也是琼瑶的言情小说和古龙的武侠小说。

上了高中,我有幸碰到一个失意的校园作家。他家里藏书极丰,对我也厚爱有加,可以随时借阅。高中课程很紧,只有中午休息时,偷偷地躬在被窝里,看上几页解谗。有一天,刚拿出书来,津津有味地读着,突然身后冒出一只大手,将书卷走了。待我转过头来,惊恐地看到一张冷峻的脸。年级主任徐老师以治学苛刻着称,学生背后都叫他“鬼子”。徐主任兢兢业业,每日必巡,连续带了我们二年,全年级学风大变,那年高考,全校有一百多名学生上了二本线,创造了这所乡村中学高考史上的奇迹。时至今日,高中同学聚会,仍有人时常提起“鬼子”诸事,言谈中不无感激之情。

大学四年,我尽情地泡在图书馆里,以书报为友,加之,有着很好的阅读基础,开始尝试写作。几年下来,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后来集成一册,让我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离开校园,参加工作,已经十四年了。这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一捧书,困难就退却了;不管心情有多么乱,只要一捧书,心就静下来了……

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我感同身受。当今社会,阅读已不是奢侈,正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图书馆里排成长龙的借书队伍,还是市里“周一大讲堂”、“亭湖大讲堂”里的济济一堂,那种阅读盛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继续尽情地去享受阅读,去书写华彩人生。

与女儿书

文/羽痕丢丢

亲爱的丫头:

首先很感谢你们学校给了妈妈一个最想要的,与你进行交流的美好方式。妈妈热切希望,在你今后快节奏的生活里,随着你的长大,这种交流能越来越多。

前天妈妈独自去爬山,整个途中都在想,这段日子该怎样给你准备一些营养午餐?该怎样开导你、陪伴你,迎接你人生中的每一个转折点?妈妈还想了很多很多想和你推心置腹好好聊聊的话题,关于青春、关于人生、关于追求、关于信仰……想着想着,不免感慨,时光真是如白驹过隙呀。眨眼间,你已经13岁,可以和你聊的话题居然有这么多了!

丫头,你还记得,你和弟弟小时候,咱们家每晚的阅读时间吗?是的,那是妈妈最快乐的一段时光。那时候,妈妈还开着店。常常是,一天下来,疲惫不堪。但只要每晚的阅读时间一到,妈妈就会瞬间精神抖擞。妈妈永远记得咱们一起阅读的《来一斤母爱》《父爱很疼》;妈妈也永远会记得当时讲述给你和弟弟的:生命就是为了爱的延续!无论何时,在你们最艰难的时候,妈妈和爸爸会始终保持着微笑告诉你们,我们在你们身后伫立已久!所以,亲爱的丫头,有梦就去追吧!

妈妈等待着你拼尽全力后分享给我们的喜悦。就像你所知道的,妈妈这些年通过读书、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告诉自己,有所追求远胜过行尸走肉。对你,我也一直是如此期待。你该把握好自己的激荡青春,该有勇气树立好梦想,该有最善良的心和最火热的信仰。而不是习惯周末依赖于互联网,追些口水歌、无聊的影视剧。你应该多阅读,多接受一些文化的熏染;多游山玩水,多一些广博的见识。妈妈真的真的希望看到一个阳光、豪气万丈的你,和无数个如此这般的,你的同龄们。

丫头,也许你会觉得,妈妈是理想主义者,一直都调太高。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我的好朋友王老师曾经的担忧。他说,我让你和弟弟认知的这个世界太过美好。生活是一个从理想慢慢变为现实的历程。而妈妈,总是让你们生长在理想之中的世外桃源。妈妈承认,这是一个母亲的失职。但是,妈妈也要让你知道,一直让你们生长在理想之中,也是妈妈永远的坚守。

等你们渐渐长大,你们会发现那种如影随形的浩然正气、精神魅力,足以击垮一切媚俗世态。真的,足以击垮!

最后,将前些天在一本旧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送给亲爱的丫头,送给像你一样正在彷徨的“00后”——无论怎样,都请记得:你有光明,世界便不再黑暗。

永远爱你的妈妈

美丽教师显个性

文/钱洁瑶

近日,我校举办了“我的常规我做主”常规工作展示活动。活动呈现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资料,欣赏到了老师们美丽的工作瞬间。

班主任管理有创新法。许多班主任老师展示了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如钱秋芳老师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她每月自编一期《家校直通车》,定期把班内情况整体向家长反馈。而郑志英老师的“值日班长制度”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主人翁责任感。

自我努力促成长。听课本、教学随笔录等记录了老师们踏实的成长之旅。美术老师汪国英现在担任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这对于她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从此,她走进了同轨教师的课堂。开学到现在,她共听了50多节课。《课堂点滴,快乐无限》是蔡利娟老师的教学随笔录,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堂,她寻求到了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阅读写作显成效。“阅读存折”是专为学生设计制作的儿童阅读记录册,李荔老师为全班48名同学每人准备了一本“阅读存折”,她所倡导的“我的阅读存折”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储蓄了一个绿色而饱满的“阅读童年”。肖红亚老师在师生共读一本书,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观察景物后,都提前写下美文。师生共写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自主课堂显特色。季丽清老师领衔的“手拉手”工作室推出的“小老师”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了施展才能的场所,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带来了简单、有效、快乐的课堂。吴颖等高年级语文老师还尝试了让学生来参与批阅作文。

激励评价出新招。在展示活动中,大家还看到了各种激励评价的方法,有鼓励作业正确率发的“免做金卡”,有表扬学生充满自信发言的“小喇叭”,还有自制的“背书小达人”、“数学之星”等荣誉证书……这些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次展示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深度的思考、实践的身影,这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木心的探索

文/朱晓剑

为何会喜欢木心?第一次读他的文章,真有些惊艳,常见的词语,在他的语言世界里,有不一样的风采。那是语言的精准表达。这与时下的流行汉语有所不同,在简单中有着复杂的意思。

作为一个古文爱好者,在他这里找到了古风,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连绵,起伏,又有灵动。读他的文章,技巧之类的似乎压根就不存在,犹如流水一般,自然地流淌。所以,每每读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当下的汉语中,虽然经常会撞见一些好词好句,但也仅仅是这样,新奇,却未必与传统融合。我理解,所谓推陈出新,就是古与今的恰到好处。读木心,会有这样的意思。阿城当然也有这样的境界——在多数时候,这样的新是从传统走来。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如今的作家较少去谈文体创新的话题。这或许是陷入到现实语言的泥沼里,不能自拔,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的浮躁气息而波动——耐得住寂寞,似乎是很难做到的。木心的文学、艺术造诣绝非泛泛,从他结交的朋友来看,也都是各有风格。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中,才有了沉淀。这从他的文章中大致都能看到。

木心的探索,我想它至少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文体,一是艺术。说到底,他是在追求一个极致,而不是空泛的抒情,或叙事。这或许只是旁观者的意见,却能够让我们看到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多面体。在木心的眼里,或许是没有那么多新奇的念头的,只是顺着自己的性情发挥出来,遣词造句,无不具有匠心,如此这般,自成风格。

这样的例子在他的诸多篇章中随手可拾。其所展现的是思考,是对世界的领悟,如:

生命的两大神秘:欲望和厌倦。每当欲望来时,人自会有一股贪、谗、倔、拗的怪异大力。既达既成既毕,接着来的是熟、烂、腻、烦,要抛开,非割绝不可,宁愿什么都没有。厌倦的前身即是欲望。若要超脱,除非死,或者除非是像死一般活着。(《琼美卡随想录》)

野果成全了果园,大河肥沃了大地,牛羊入栏,五粮丰登,然后群莺乱飞,而且幽阶一夜苔生——历史短促的国族,即使是由衷的欢哀,总嫌浮佻庸肤,毕竟没有经识过多少盛世凶年,多少钧天齐乐的庆典、薄海同悲的殇礼,尤其不是朝朝暮暮在无数细节上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即使那里天有时地有利人也和合,而山川草木总嫌寡情乏灵,那里的人是人,自然是自然,彼此尚未涵融尚未钟毓……海外有春风、芳草,深宵的犬吠,秋的丹枫,随之绵衍到……(《哥伦比亚的倒影》)

当然,这种探索可能会因经历、境遇而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给我的印象是,木心对文化的理解可能更接近于古典,而不是对现代潮流的追随。所以,阅读他的文章要慢,而不是快读一过。若是快读,可能犹如在原野的树下,看天上的行云流水,反而会忽略掉文字的深意。这在今天我们消费文化的同时,也真该有对文化的尊重——在对待不同的文化语言时,多一点理解,而不是暴力地予以否定或赞美。这是文化的底线。

读一段木心,感觉有点“腻”了,那是源于文字意象的密度,不妨停下,过上几天,甚至几个月一年,再回头来看,或许能够发现它的妙趣,这种阅读经验如今也是极难遇到,事实上,我们对阅读的理解可能更偏向于求知,而忽略掉了人与书的相遇、呼吸。

木心的探索,正如同我们对他的阅读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阅读的次数增加而变得细微、丰富。这也正是一个作家所赋予文字的魅力所在——一旦我们轻易从文字中读出那种细微,而无需深思,那就等同于丧失了文化魅力。在多数时候,文字的力量所呈现的即是一种探索,对知识对未来的可能性做更多的前瞻,它可能并不完美,却无妨它的仪态丰美。

又是书香时

文/轻吟细语

鹏城金秋,天朗气清,又是书香时。在这一年最惬意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拉开了优雅的帷幕。这是深圳的第十一届读书月,满城书香,不由令人联想书与书香之古今渊源。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知识的人把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成为书,有价值的书是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人民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

古代的书,最初是人工写的,3500多年前的商朝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尽管那时还不能算是书。随后写书材料不断变化,到了春秋至两汉期间,多用简、帛写书。刻写在竹片上,再贯穿成册的称简策,写在丝织品上,可用轴卷的称帛书。所以古代称书为一册书或一卷书。

西汉时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至此,写书用的材料渐由纸张代替。到了隋唐出现了雕版印刷,由于印刷术的兴起,书才逐渐由竹刻手抄改为刻板印刷,并由卷轴变为册叶形式。当时人们将文字刻在一块木板上,经过雕板程序印刷。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标年板印品,图像已十分精细,至中晚唐刻印佛经、通历、医经,韵书均已屡见不鲜。随着,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

宋辽金元,官司私井行,经史子集医算诸者,均采用梨枣制板的雕板印刷。亦出现了李十娘、谢氏、徐氏等一批良工,此期的版本,成为后世的文化珍品。

于明清两代,南北二京成了雕板印刷中心。明之南藏、北藏、道藏以及龙藏和清之武英殿本,均出自两京。此期,同时出现了朱墨套印术,分色分版的彩色套印法,版有多至几十块,各色深浅浓淡可分。到清顺治元年,又兼用拱花凸印、无色凸印。至此,中国的印刷术已臻高峰。各种版本雕版印行的书,是古代藏书人最看重的版本。

藏书人购得心爱之书,总习惯捧于手中,摩挲观赏一番,细把名家批校,孤本秘籍,毛抄黄跋。无论明刊精本,还是黑口古装,又或者万历竹纸,传世绝罕,一一当作珍品收藏。藏书人见之心暖,读之色舞,视如珍宝,爱不释手。兴悦之余,一方篆印,持重盖上,便是某氏藏书。

古代的书,纸墨古雅纯良,纸是澄心堂纸,墨是松烟制墨,纸如白玉,墨如凝脂。加之

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书中常夹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于是,书斋又有了“芸窗”、“芸署”、“芸省”等蕴含书香气息的雅号。书人推门入室,清气袭人,桂馥兰香,沁人心脾,固然曰为名符其实的书香。

沧桑逝水,风习递嬗。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代跨入21世纪的今天,书的演变,不仅仅现代人早已不太容易见到芸草,书的印刷技术更是超越。什么电脑照排,滚筒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等等五花八门。书印出后,藏书者除了名家也多为放些樟脑之类的防虫。

再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书又有了电子版本,读者可作便捷之选网络阅读,或坐在办公桌上用电脑浏览,又或走在路上打开手机拾贝,正可谓随心所欲。于是,充满现代科技元素的书与传统意义的书香似乎更是遥遥无缘了。

古人读书,在一些人是息影卸政之余事,在一些人则是培养去俗之雅事。另一些人却是求金玉之缘,再又一些人则是寻古对话之乐趣,无不有转圜的余地以及读书的环境。

明朝士大夫许自昌《卧云稿》所钤藏书印,若“万山楼”、“竹隐”、“结缘”、“美人兮天一方”、“吟诗一夜东方白”、“半亩梅花”等等,无不透露其嗜书之旨趣和生活之余裕,甚至可闻其口角留香,余味犹存的神情。所以,往往古人读书相当一部分是艺事的,浪漫的,诗意的,由意象而造,真幻相间。

今人读书,环境物欲横流,充满竞争浮躁。想要寄情山水,必做到与世无争,关起门来莳花种竹,才能静读。细赏《十竹斋笺谱》,默念“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爱书者缥缃万卷,嗅嗅墨香而沉醉。

打工一族,真正爱书者,更是命数先验的宿命。不是么?为了生计奔波劳碌一天,晚上了在繁华城市某一角,坐下来颇有聚散无常,浮生一梦之感。入夜一灯青莹,埋头苦读,心生境界。往往想拥有些书,还得省吃俭用。

如今,全民读书月,为普通爱书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条件。读书月有403项活动正在举办,其中重点主题活动就有42项。不仅开展个性阅读,还开展有声阅读,艺术阅读和高端阅读等等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阅读,让爱书者对书香有了更高雅而广泛的体味。此外,全市范围还有“图书漂流”,传递文明,传递和谐,可谓书香流溢满城馨。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由市民评选,专家审定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之一,全民读书已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深圳是一个年青的城市,没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显赫的历史背景,有的是向前迈进的朝气。读书月下一个十年规划,即力争把读书月打造成为与东方魅力都会相匹配的特色文化品牌,倡导并实现“每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争取申办“世界图书之都”。

在这座城市,爱书者不仅可以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浏览,任由借阅。各社区还设立了流动电子书屋,只要输入身份证,付相应的押金,就能在家门口把喜欢的书捧回去慢慢欣赏阅读。如果电子书屋没有你想读的书,还可预订,输入书名,隔天来取,方便至极,用不着花本钱,也不用跑老远的路,就能读到心怡的好书,现代人读书的渠道比古人宽广多了。

一个现代人,应以坐集中外千古之智为幸事,以阅读为荣。手捧书卷,沐浴心灵,使自己更加优雅,智慧和机敏。为自己和这座城市蓄积力量,让这座城市处处彰显文明风采,也让自己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现代书香是一种精神情怀。虽然没有古人那种幽韵,却可造就今人的典雅。当读书时,静心去品,诚心痴爱。书香,就会无声无息地,悠悠然地飘进心田,浸入思想,浸润心灵。那古雅清淳之气,散淡飘逸之风,会让你洗净尘嚣,驱散烦恼,身心获得愉悦。所以,书香情怀更多的是缥缃书卷里所蕴藏、积淀的一种不尽的历史记忆与个人向往。当我们氤氲陶醉在心灵书香之中时,深深感谢书中天地,延伸了生命的意义。

读书拾趣

文/李思捷

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是一种乐趣……对我来说,一本好书就像一根法力无边的魔法棒,让我痴迷;对我来说,一本好书就像一部重演历史的电影,让我回味……同学们,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你们热爱阅读吗?你们看书时有一些搞笑的小插曲吗?如果没有的话,就来听听我的读书故事吧!

记得一个星期日,妈妈看家里缺少卫生纸,就给我下了一道“圣旨”——买卫生纸。我很不情愿地从书房走出来,嘴里嘟囔着:“真是的,我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呢,干嘛塞给我这份无聊的差事。但看到妈妈正在准备午饭,也就无可奈何地走出了家门,心想快去快回!

走了没一会儿,忽然听见蒋淼在叫我:“李思捷,我又买了几本新书,你要不要看?”“要要要,我现在就要看!”于是,我连蹦带跳向蒋淼家走去。一进她的房间,展现在我眼前的书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女生日记》《笑猫日记》《分类作文》《福尔摩斯探案集》……我翻翻这本书,看看那本书,早已把妈妈要我买纸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咦?那不是我一直想看的《大百科全书》吗?我三步并作两步跨到书架前,迅速拿出这本书,细细地品读起来,真有意思:苍蝇对人类还有作用——可以利用它判断蔬菜食品含毒量的高低,利用它为我们新装修的居室测毒;各种花也有时间表,轮流从早上到晚上不同时间开放;梅花的品种竟然有300多种……呵呵,知识还真丰富!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有点难受了,脖子也有点酸酸的。“唉——”我伸了一个懒腰,还打了一个哈欠,抬头时无意间看见墙上的钟表,我的天哪!已经快要1点钟了,得赶紧回家吃饭,与蒋淼匆匆告别后,我便冲向家里。

回到家,妈妈问我:“纸呢?”我一头雾水,心想:纸?什么纸呀?过了一会儿,我才恍然大悟,于是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都告诉了妈妈。妈妈顿时一脸严肃,说道:“你个小不点,喊你做点小事也做不好,看书看疯了!”

是呀!书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回到家里放下沉重的书包,坐在沙发上,拿起一本书充实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呢?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

我相信书中有一个大世界,只要与书为伴,就一定可以找到人生的答案:真、善、美。我庆幸自己有一个爱阅读的好习惯,也庆幸自己能深深感受到它的乐趣所在!

朋友,来吧!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一起“立志识遍天下字,发奋读尽人间书”吧!

与书结友

文/王嘉昱

我酷爱阅读,书带我走进了一片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让我在里面无拘无束地遨游。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台阶,让我们踏着它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而我也读过许多书,它们告诉了我许多珍贵的道理:阅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我知道了做人要敢作敢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品味《夏洛的网》,我懂得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欣赏《野性的呼唤》,我领悟了生活中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它们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稚嫩幼小的心灵。

每当畅游于书海中时,我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有一个周六中午,我走进了“瀚博书楼”,卸下肩上的书包,仿佛也卸下了浑身的疲劳。哇塞,这么多书!这里架子上是书,柜子上是书,桌子上也是书,简直就是书海啊!我迫不及待地走到儿童文学区,挑出《今天我是升旗手》,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今天我是升旗手》介绍了六年级学生肖晓的生活。他为朋友两肋插刀,做错了事情敢作敢当,是个不折不扣的男子汉。他帮助追星成瘾的女同学;与劫匪、偷猴贼斗智斗勇;领养小狗……

读着手中的书,我的心情随着主人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着,一切就像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完全沉醉其中。呵呵,结果那天我下午的补习课又迟到了。

同学们,让我们爱上阅读,与书结友,和它一起优雅,一起荡漾,一起芬芳……

阅读咸阳

文/宁颖芳

爱一座城市就如爱一个人。客居咸阳二十年,当年的异域已成了我安放身心的家乡。咸阳有诗意典雅的情怀,沧桑厚重的故事,温暖博大的胸襟……恰似一个浪漫、包容、成熟的爱人,给予我平和、静好、安妥的生活。

二十载草荣草枯,花开花落,我与它朝夕相处,呼吸纠缠,一颗漂泊的心渐渐安静下来。在我心里,这座小城是温润的玉,典雅的诗,醇厚的酒,清淡的茶。

咸阳是温润的,如一块玉。这玉,浸透了岁月温度,历史精华,与肌肤相亲,与血液相融,让心灵安静。虽然着名的长安八景之一咸阳古渡已成为一段优美的乐曲,但如今的咸阳湖却是碧波荡漾,鸥鹭翔集。在水边垂钓,或堤岸散步,生活的步伐便如此优雅闲适地向着未来行进。有了渭水波涛,有了咸阳湖涟漪,有了青青柳色,有了苍苍蒹葭,行走红尘,栖居城市,却有一片诗意的葱茏之美在心头摇曳,让人对生活生出千般热爱与万般眷恋。

咸阳是典雅的,如一首诗。这诗,蕴含着千年的灵秀,激荡着远古的深情,让你百转千回地品味,激情万丈地吟咏,醉在心间。咸阳是诗意之城。唐诗中描写咸阳的诗句数不胜数。最着名的莫过于王维的“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了。还有“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车粼粼,马萧萧,尘埃不见咸阳桥”……今日,漫步在咸阳中华广场,秦始皇兵车马雕塑昂首向东,四周柳色依依,花木飘香,仿古灯箱上的古诗让人目不暇接:《渭城曲》、《渭城春晓》、《咸阳城西楼晚眺》、《咸阳怀古》、《送别》……停驻吟诵,仿佛穿越千年历史,回到秦汉盛唐。从《诗经》里的豳风,到唐诗中频频出现的倩影,一座小城萦绕心田,让人无法释怀。

咸阳是醇厚的,如一杯酒。这酒,历经千年时光的发酵,包含着丰富的况味。咸阳是历史文化名城,13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有着厚重的底蕴。“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人常说,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这里有驰名中外的金字塔陵墓群。汉阳陵、乾陵、茂陵、昭陵、马嵬坡杨贵妃墓等,历史的遗迹记载着帝都曾经的雄浑气象。在这片大地上跺一下脚,便可能踩到秦砖汉瓦。还有沙河桥遗址、秦王宫、秦直道、凤凰台、清渭楼、咸阳钟楼、中五台,还有秦皇路、上林路、胭脂路、李斯路……无不烙着历史的标签,诉说着悠远的故事。千年时光飞逝。如今的咸阳已成为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怀古思今,幸好有手中杯盏,浅酌或畅饮,醇厚绵长,用来凭吊悠悠往事,阅读沧桑岁月。

咸阳是清淡的,如一壶茶。香茗淡淡,细品如微风般舒畅惬意,如阳光般温暖愉悦。咸阳在渭河之北,九山之南,因山水俱阳,谓之咸阳。小城风水俱佳,阳光充沛,与繁华的西安毗邻,却没有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节奏的压力。它悠闲舒适,生活节奏慢,行无堵车之烦,吃有可口美食,乾县三宝、三原小吃宴等遍布大街小巷。作为中国地热城,在咸阳可享温泉、足浴之乐。闲来,约好友喝茶聊天,或者一人走遍大街小巷,看四季风景。从玉兰初开、蔷薇绽放、金桂飘香到腊梅吐蕊,从清晨的阳光,到夜晚的月华,尽情感受这座小城的自然风光和人生的闲情之美。一个人纵使有几分清愁与小小烦忧,也可化解在这座阳光小城里。

一个城市,在不同的人眼里,亦是千姿百态的。是建筑之乐章?花木之精神?光影之构图?历史之印象?当下之呼吸?也许文字的碎片只是模糊地描摹出它零星的表象与侧面,而它丰富的内涵气质、灵魂内核,则是深刻而无限的。

阅读书籍益处多

文/张雪宜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充满好奇、幻想和喜悦的童年。我们小时候肯定都爱问“为什么”,如:为什么铅笔能写字?为什么人们见面要握手?为什么会有小动物……今天,我就带着好奇心打开了这本《十万个为什么》。

刚翻到目录,一个问题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问题是“做梦对身体好还是不好”。我思索了半天,觉得做梦对身体不好,有可能会让你产生很多幻想,导致失眠等。“哈哈,这问题也太简单了,我估计幼儿园的小朋友肯定也知道。”我兴奋地说道。我高兴地翻到那一页看答案。答案竟然和我想的不一致。“哎,我亲爱的大脑啊,你就不能起点儿作用吗,怪不得人家都说‘关键时刻掉链子’,还真是。”我不开心地嘀咕着。我浏览了一下答案,原来许多人都认为,一夜无梦是一件幸福的事,其实是错的。研究者发现梦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接受临床实验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在即将进入梦眠状态即被强行叫醒,结果他们即使在学习中勤奋努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梦对人脑的积极作用与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有相同之处,它使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进入一个更为良好的阶段。梦对保持人类的精神健康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实,像这种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你往往会觉得这问题很简单,其实答案却恰恰相反。所以在平时,我们一定要多阅读书籍,让我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养成良好的习惯吧!

卡片读书

文/欧金凤

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会有相对的捷径,读书亦是如此,然而,捷径未必一定适合你,有的捷径,不但不会适合你,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你,甚至让你陷入到一种失去自我的境地。因此,在读书的道路上,千万不要一味地迷信什么良方,良方,如果不适合你,就不是良方,甚至可能是坏方。

作为一个经常读书的人,在慢慢的读书征程中,我也摸索出了一套于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的读书方法是什么,我的读书方法便是“卡片读书”。

为了读书,我买了许多铁夹子,许多白色的A4纸,相对厚的那种,每次读书的时候,我便将笔与夹子以及未写的A4纸打开放在书的一旁,然后开始阅读,一章读完,我便将阅读的简要感受与阅读的位置以及阅读的书本名称写在卡片上。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是用的普通的A4纸,我用的是一种专门的卡片,从文具店买的,可是,后来一用,我才发现,那玩意儿太昂贵,通常没有记录下多少东西,一张卡片便写完了,而且那些卡片虽然好,却太厚,并不适合我记录,因此,久而久之,我干脆选择最普通的A4白纸作为我卡片的用纸,你还别说,这种极其便宜的卡片,很利于我阅读与记录,在我的书柜的一旁,如今,已经摆放和悬挂着许多这样的卡片,每当没有事情的时候,我便打开这些卡片看一看,不看不要紧,一看还真让我吃了一惊,多年来,我记录下的这种卡片已经有了一千五百多张,乍一看,这东西没有什么用,可是,当你真正要用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卡片全身都是宝。

时至今日,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卡片读书”方式,而且乐在其中。

被遗忘的书

文/李兰芳

窗外阳光明媚,慵懒了整个冬天的我,终于打起精神,开始收拾杂乱的屋子,竟在柜子深处发现了几本尘封许久的书,记忆之门就此打开。

书曾是我最亲密的伙伴,陪我度过了整个学生时代。上小学二年级时,我读了人生中的第一本闲书《赵匡胤演义》。我揽下放牛的活儿,躲在村里的麦秸垛旁看书。牛儿在不远处悠闲地吃草,我在和煦的阳光下看得入迷。就这样,当时识字不多的我,居然通过联系上下文,用一个星期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此后,我的压岁钱、零花钱全部用来买书,还经常帮老师、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为借阅他们的书和杂志。上大学后,我几乎天天往图书馆跑,废寝忘食地看书,毕业前居然读完了计划中的所有书。

毕业后,我的心离书本越来越远,每天沉迷于手机、网络的浅阅读之中,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疲倦的心灵得到休憩。虚度无数光阴后,我发现读过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没有在荒芜的心灵中激起一丝涟漪。

曾有人说:“当一本书没有人读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会枯萎。”我想,一个人长期不读书,也会失去灵魂,心随之枯萎。

早点儿回归深阅读吧!重新捧起心爱的书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感悟,让心中枯萎的种子生根发芽,结出智慧的果实。

淡淡书香 沁人心脾

文/赵秀梅

4月的兆丰幼儿园,春风和煦,满园书香。以“书香漫园,魅力兆幼”为主旋律,为期1个月的兆丰幼儿园第三届“阅读节”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是兆丰幼儿园为全园教师、幼儿、家长送上的一道文化盛宴。浓浓的书香飘进社区、家庭,飘进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本届阅读节期间,全体师生沐浴着书香,尽情徜徉书海。“故事大王评比”、“图书跳蚤市场”、“书签制作”、“故事表演”、“经典诵读”、“优秀图书推荐与漂流阅读”等活动,交相呼应,奏出了和谐、快乐的文化交响曲,让孩子们真正体味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滋味,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绘本解读”教师讲坛、“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演讲比赛、“我最喜爱的十本书”、“经典美文诵读”、“书香家庭”的评选等活动,在家长和老师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不但营造了崇尚文化、追求文明的浓郁氛围,更让全体家长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本届阅读节,我们尽可能地创设时间和空间,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交流,进一步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好书传真情”图书捐赠、“妈妈故事讲演团”、“精彩一刻”亲子故事表演、“亲子阅读日记展”、家庭教育成功之道讲座等活动,精彩纷呈,不但丰富了阅读节的内涵,而且让阅读节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家庭。一位家长说得好:“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生存和发展中取得优势,学习是惟一持久的竞争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届阅读节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成为全体师幼的自觉追求,我们也充分相信通过“书香校园”读书计划的实施,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充分体验读书的快乐,并深刻影响孩子的成长。

书香四溢的阅读节,使我们多了一份别样的美丽。魅力四射的阅读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在读书中更加自信、充实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溪水金砂

文/毕淑敏

人的天性如溪水,学习的本能就是金砂。它们潜伏在水中,浪花翻溅时一眼看不到它的颗粒,但因了它们的存在,水变得更有分量和价值了。

我相信那些不含有金砂的小溪已经干涸,因为人类生存的环境曾经并且还将是刺骨险恶的,你一个人的经历是不丰富的,你同时代的借鉴是不全面的,你一个行业的规则是不完整的……如果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坚持学习的话,就会被层峦叠嶂的打击和灾变来征伐与掩埋,这个人的遗传基因就昙花一现地湮灭了。

所以,乐观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些爱学习的人的后代,唯有这项潜藏在血液中的专擅,令我们比所有的动物都更繁荣递进。

学习是有很多种方法的,比如抬头望天,你可以学到星空的叙事是多么无与伦比的宏大,滋生出的渺小和畏惧感让你一生警醒谦逊;比如低头俯地,你可以窥到万物葱茏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残酷公平,焕发出的紧迫和危机感让你不敢有一刻懈怠放松;比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你会生出无限的柔情,不但绕指更是绕心;比如看风光大片科幻影像,你会惊骇莫名,有一种充满未知的狂喜和震撼……

然而,我以为最好的学习还是阅读。

首先,我们要感谢文字。因为有了文字,我们的情感血脉才有了附丽的骨骼,我们的理论枝蔓才有了攀缘的篱笆,我们的科技成果才有了传袭的衣钵,我们的历史才有了一面面古镜矗立照耀。

时代在进步,从布帛竹简到计算机液晶屏;书写变得越来越快,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了。记得我小时候,看一本长篇小说要个把星期,那还算快的呢!借书给朋友,不过百八十页,半个月后要她还,她说,这才几天啊你就催,我还没看完呢,小气呀小气!

读书,一种是技艺之书,讲的是各行各业的特殊规则;还有一种是普遍的知识,比如文史哲。读行业之书的人多,读普遍法则的人少。有一年我到国内著名的一所医科大学授课,我说你们这些未来中国最杰出的医生,有谁读过《红字》?有谁读过《罪与罚》?请举手。台下抬臂者寥寥。在感谢了这些博士生的诚实之后,我深表遗憾。一个医生,除了读医书以外,也要读艺术之书。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一个装满了病痛脓血的破罐子,而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生死契阔啊,他们在最悲苦无助的时候和你狭路相逢,你要医治他,不仅仅是凭着你的精湛医术,而且要凭着你强大的人格和综合的力量。如果你想当一个名医而非庸医,请在读医书的同时,也展读人文科学方面的书籍。提高了你的素养,是你的福气,是你爹妈妻子丈夫孩子的福气,同时也造福了你的病患。

我相信,一个读过很多专业以外书籍的建筑师,盖出的楼房一定更漂亮和更实用;我相信,一个读过很多专业以外书籍的学者,授课传业的时候,一定更风趣更幽默更能旁征博引口吐莲花;我相信,一个读过很多专业以外书籍的科学家,提出的设想和理论,一定更曲径通幽独树一帜;我相信,一个读过很多专业以外书籍的管理者,他的企业一定更具活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曾经有过阅读备感艰难的时代。高玉宝的“我要读书”就是明证。那时候的无法阅读,是因为贫困和压迫。后来又有过对知识的蔑视。

现如今,很多人不再贫穷,也没有人压制阅读,可时间成了瓶颈,很多人苦恼的是总也找不到空闲来阅读。

那是因为有太多的诱惑。

阅读是没有香氛的,于是抵不过餐桌的美味;阅读是孤独的,于是没有觥筹交错的热闹;阅读是伴有思考和停顿的,于是没有游戏般的顺畅和惬意;阅读甚至是充满碰撞和痛楚的,因为有忏悔的顾盼和掘进的深入。

但是,优秀的阅读是有力量的,因为在阅读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而是和古今中外的先驱者们并行。

阅读小草

文/胡宝磊

当和煦的春风吹过天空,绵绵的春雨滋润大地的时候,一片如有似无的绿意便映入人们眼帘,带给世界一片生机,带给人们一丝莫名的惊喜。

夏天到了,灼热的夏风蹂躏着大地,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狂野的暴雨践踏着大地。一切生物都恐惧地寻求着阴凉,寻找着安全的避难所。只有小草,依然耸起娇弱的身躯,昂着头,为昆虫们遮风挡雨,墨绿的脸上写着坚毅。

秋天,秋风摧残着小草,她随风摇曳,和秋雨嬉戏,活像一个顽皮的小女孩。但是经过了残酷的秋风秋雨,她已经呈现憔悴的容颜,她枯黄的脸已经失去了往昔的青春妩媚,她曾经柔美的身躯也早已弱不禁风。但是她依然笑对风雨,嘲笑它们的武力,它们并没有让她屈服。

纷纷扬扬的大雪将大地装扮成一片银装素裹的美丽仙境,可是冬天的严寒使万物生机不在,世界呈现出无边无际的孤寂。在厚厚的积雪下,小草被压得发出痛苦的呻吟。她回忆着自己曾经的美丽,思索着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是否不着边际。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志大才疏,进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但是很快,小草就为自己的犹豫后悔了。毕竟,英国诗人雪莱曾鼓励过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小草,是你让我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达到最后的胜利;是你,让我们明白,只有远大的胸怀,才能拥有永久的自信力;是你,让人们懂得,只有有益于他人、扮美天地,才能够创造出奇迹。

阅读黄昏

文/闻小语

一直想写写黄昏。可是我写出来的又将是什么呢?对此我很怀疑。

黄昏天天可见,可是当我提起笔的时候,思绪却有些零乱了。正如有些人或有些事,你觉得无比熟悉,你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当你决定要描绘出来的时候,你却突然发觉,千丝万缕的,竟无处着笔,无话可说。

我试图如同往常一样,在心底先赋予黄昏一个确切的定义,然后从中窥出某种有别于常人的意境来。然而,当我真正站在夕阳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黄昏竟如同一幅巨大的写意的画,有着美丽得让人落泪的色彩,却唯独无法用言语来解读。

日落西山,或者将落未落,彩霞满天,倦鸟归林,大千万物一切的一切都在慢慢儿的沉寂下来。

黄昏的每一次来临总是这样的漫不经心,它没有朝阳的鲜艳夺目和生机盎然,也不同于正午日头的热烈刺眼和骄气逼人。在我看来,黄昏,那是一种更容易接近的温柔,仿佛思念中人的低语和歌吟,又如同梦里爱人的细碎脚步。我不知道我所形容的,是否已然真实地描述了黄昏的意境,但当那一抹残阳映入我眼里的那一刻,我整个儿的人,便完全的溶解在黄昏里了。

在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中,倘若你静心注视着从白天到黑暗这样一个短暂的过程,你会有片刻的心悸,那是一抹无法拂去的失落。在这样一个分明的临界点上,无由地,你突然会对来去的感觉变得无比敏感。

无需刻意,从黄昏的天际中那相互掩映的红霞里,从已然渐幽暗的树林深处,你一任思绪随意游荡着,便可以阅读出某种不同的意味和心境来。

一个白天过去了,一个黑夜要来临了,你只需在心里默念着夕阳、落霞、倦鸟这几个词,便会感觉出一点点的伤感来。

古人对于黄昏的吟咏,大抵也逃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就连《诗经》里也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君子于役,如之何勿”的吟咏,那该是对年华逝去的怅惘,对青春岁月的追思罢。在伤逝的人看来,日头终于落入西山,天边最后一道亮色也终于隐没了,那真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美丽。

然而,黄昏的意境又岂只是涂抹在时光流转的年轮里,飘散在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叹息声里呢?在这样简单的黑白颜色的交替里,不知道寄托了多少普通人复杂的思绪和平静朴实的情怀。

中国的古人向来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是一种简朴到可以说是美丽的生活观,也是农家百姓对于时间的最直观的看法,全然没有悲郁之气,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一种平静且泰然的接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谁说黄昏只适合伤逝呢,黄昏之美,在于意会,因其独特的意境,成了多少才子佳人情感的寄托,爱人相约相守的最佳时段……

还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落日比作故人,多么的亲切的比喻,又是多么隽永和持久的感情,远在天边的游子,注视着落日,便仿佛看到了故人的容颜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暮色苍苍,江水映斜阳,皆是故乡,原来暮色里溶进的还有数不尽的思乡之情啊。

在我看来,解读黄昏是一项无比浩瀚的工程,从古到今,从天际之遥远到内在之亲近,从青山之飞禽走兽到大地之一草一木,沐浴在黄昏之微光下,无一不折射出一股说不清言不尽的余味。或悲或喜,或张扬或平静,站在斜阳下,一切便如同放大了般历历在目。

黄昏是一首诗?黄昏是一幅画?看者其实自身也在诗里画中,阅读黄昏,同时也在阅读自已。阅读黄昏可以日复一日,而阅读自已,则需要一生一世。

记得少年时候,也曾和伙伴儿相约一道去看过黄昏,看过日落。如今人生匆匆,琐事缠身,终成一梦。想想,倘若他日,年华逝去,白发苍苍,那时候,能同我再相约去看黄昏看日落的人,不知道是谁?

阅读人生

文/艺佳

阅读人生,才能懂得人生真谛,才能正确思考对待人生。人生,只不过是一个过程。看人生成败,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人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的活着、真诚的爱着、坦然的过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活着,就要对自己负责,不要以为别人是欠你的,你得好好努力,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寸光阴,不抱有任何幻想,天上是掉不了馅饼的。凡事一切,都要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才能成就自己,才能立足社会,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挑战自己、提升自己。

阅读,人生才有滋味、才有力量。人生需要阅读,在阅读中历练成长,在阅读中增长才干,在阅读中强身健体。人生苦短而又漫长。人的一生怎样去度过,取决于你自己,任何人帮不了你,你快乐着过是一天,郁闷的过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快乐、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呢!

人生要有志气,不要自甘堕落;生活要有勇气,不要唉声叹气。人活的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情怀,也是人生的一种姿态和一种认知。有些事,我们改变不了它的走向,也左右不了它的结果,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妥协,学会适时的放手,否则你纠结着更痛苦,要学会释怀,要试着理解你看不惯的事物,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你遇到事或者遇到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你才会天天快乐,才会拥有一个明亮的天。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的一生,不因收获了多少来衡量自己,也不因失去了多少来否定自己。不论成功与失败,只要付出过,就无怨无悔。生活中有的人稀里糊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其一生;有的人一半清醒一半醉态,饮尽欢乐是孤独,肆意放纵也是过一生;还有的人,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行动有力,他们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闪亮的名字已载入史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有多强大,那么他的格局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爱因斯坦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问题需要思维上的升级,否则问题可能就难以得到解决。一个人思维层次的上限,决定了他的高度和事情解决的效果。

人的本性是向上的,要优于同类人并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但是没有人想自己“江河日下”,不管你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总是想着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想自己越来越好,这正是“人往高处走”的具体表现。“水往低处流”是一种自然客观规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往下流的。意思喻为人要是不努力、不奋斗就会像水一样只能往下流了。

诗人登上鹳雀楼极目远眺,看到的黄河是自北向南的流向。然而诗人心中知晓黄河奔入大海,可是受制于视野的局限,不能看到向东入海的景象。所以要向上走,从更高处看,从极高处看,才能真正看清全貌,真正领略真象和本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努力才能向上,否则便如水之下流。人这一生要努力向上,就像谪仙人李白《望庐山瀑布》那种境界,写出著名的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作者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充分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折射出大诗人李白的博大胸怀和傲世霸气。

人生犹如一本书,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人生有努力,就有成就;有真诚,就有信任;有坚持,就有高远。人生在心淡中求满足、在尽责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快乐、在忠诚中求幸福。阅读人生,才能使人生变得更美,使我们生活过得更好。(文/郭三佳)

巧用碎片阅读

文/张叶

为了不让电子产品跟传统阅读争宠,我很晚才使用微信。在去单位的班车上,我是众多手机低头族里唯一抱着书本看的,被同事们笑称“古墓派”。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才开通了微信,随之也了解到微信朋友圈及公众号的功能,我觉得不必把微信、微博等“碎片阅读”视作洪水猛兽,网络虽具备诱惑、容易上瘾,但关键看人怎么把握。

我最开始添加的是《人民文学》、《萌芽》等几家知名刊物的微信公众号,隔一两天我就浏览一下公众号上的刊物动态,如果有让我欲罢不能的文章,我便跑去书店购买该刊物。我一般不会用手机阅读名着电子书,我对纸质书本的阅读怀有一种庄重感,喜欢静下来认真读、随手做笔记。碎片阅读环境一般不会很清净,如在银行排队时、在候车室候车等,人的精力也难以专注,在这种思维容易跳跃的环境中,可以读一些短的典故和零散知识,如“《夕阳箫鼓》的创作背景”、“中国外交轶事”、“社交礼仪”等等。碎片阅读也可以是一件很高雅的事,读得对,也能从中受益。

开通微信伊始,我不会使用朋友圈,很是寂静了一阵子。后来,越来越多的同事、同学、朋友添加我的微信,我无意中看到朋友圈上面的红点提示,才知道它的功能。打开朋友圈,一看吓一跳,有的做微商的朋友能连续刷屏十几条,你翻一页是她,下一页还是她。要找一条信息必须要“路过”所有刷屏者的动态,不可避免地被动吸收了不喜欢的东西。

如果说读名着是饕餮盛宴,在网络上进行的碎片阅读仅能充当“零食”。我还是喜欢在书桌前或者枕头边打开一本纸质书,旁边随时备一支笔,用以攫取精粹、提炼灵感。用心阅读纸质书本犹如铁马冰河入梦,而网络上的碎片阅读则如同朵朵飞跃的浪花。两者若能完美结合,大概是最为相得益彰的阅读了吧。

亲子阅读,幸福满满

文/胡冬香

晚餐后宝宝翻阅着自己的绘本故事,突然选中了一本,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上面的字,我认识,写的是爸爸。”我对儿子说:“你认识了爸爸两个字,你还知道其他的三个字吗?”儿子看看我,摇摇头,我告诉他是“我爱你”,听我一说完“我爱你”三个字,儿子赶紧把脸捂了起来,看来6岁的孩子似乎对这三个字明白了什么。我追问:“为什么要捂脸?”儿子笑着说,“不好意思……”我指着书中的小男孩,对儿子说:“爸爸我爱你,就是这个小男孩对自己爸爸说的,你对爸爸说过吗?”儿子摇摇头,对书中的小男孩有了一份好奇。在这份好奇中,我和孩子开始了阅读。

绘本故事中的爸爸是个列车司机,每天要做很多的事情,而且在开火车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惊险的事情,火车发生故障了、铁轨上多出了一根木头、车厢挤满了旅客……孩子被故事中的情节所牵引着,当一次次的事故被安全排除,儿子总是会冒出“太好了,终于没事了。”看来孩子也在担心着故事中的爸爸。当爸爸再一次受到列车长的误解的时候,是孩子一句奇妙的“咒语”——“爸爸,我爱你”,让爸爸重新恢复了自信……

读完故事,儿子开心地说,“故事里的小罗拉真棒,我也要像小罗拉一样。”“那你对爸爸说过‘我爱你’吗?”儿子摇摇头,不语。确实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爱是那么满,给他们好的生活、好的学习……在孩子享受着父母、家人爱的同时,孩子是否知道要去回馈呢?如何让孩子去学会爱身边的人,做一个懂爱的孩子,不也正是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吗?我对儿子说:“那你说,你的爸爸辛苦吗?你想不想也跟罗拉一样呢?”儿子冲着我用力点点头,赶忙来到了爸爸的身边,对爸爸说了一句:“爸爸,我爱你!”此时儿子脸上挂满了笑容……

春读小记

文/杨泽文

对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虽然阅读不分季节,但这并不表明就不在乎季节。比如对我来说吧,春天的阅读是最为看重的,也是在四季阅读中最不可缺少的。

年少时曾在乡村生活,许多同龄人年年盼望新春佳节,为的是能添一件新衣,能吃几顿好饭,能放几串鞭炮。可对我来说,这些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所关心的是,能否在新春里购买几本连环画和几本文学故事书。可在饥馑的年代里,这的确难为了父母,毕竟这意味着他们要比别家的孩子支付更多的费用。于是实在没办法时,我就劝说父母只买新书不买新衣,其结果是小伙伴们大都在新春里喜气洋洋地穿上了父母买来的新衣,而我则身穿旧衣却在新春里如醉如痴地阅读父母买来的新书。这样一年又一年,等到我在乡村完小“农村附设初中班”毕业时,我的大木箱里竟然已经存放了上百本连环画和三四十本文学故事书。可以说正是这些图书,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天里,温暖了我的身心,也启发了我的心智,最终还给了我最好的回报:顺利考进县城第一中学读高中。

在县城读高中三年,尽管课程多,学习紧张,但每年春季,我还是尽可能地从学校图书室陆续借出一些优秀文学图书。而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的地点,也大多是在校园之外的广阔田野。常常是在暖暖的春阳下,靠着一个金色的稻草堆,闻着稻草的特有芳香,一旦打开手中的书本,往往一看就是大半天;要是在星期天,实在看累了就依偎着金色的稻草堆午眠,让自己在睡梦里与书中人物尽情交流与互动……多年之后的今天,我都认为那是自己所经历过的最美好的春读时光。

高中毕业再到大城市继续求学的几年间,尽管没有到田野春读的条件,但我还是尽可能地选择校园的某个春阳暖照的角落,静静地享受我的春读时光。而我的许多同学呢,他们只将春天当作或恋爱、或出游的最好季节,以至忽视了可能的春读,自然体会不到春读的美好。

转眼几十年过去,至今虽为面朝书海的一介书生,但始终喜在有书,乐在阅读。每年的岁尾年初,我总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准备好几本新书,然后满怀喜悦地踏上美好的春读旅程……

其实,对一个想阅读的人而言,要“春读”起来并不难,因为春天里我们并不缺少精力和时间。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自认为重要、其实并非真的那么重要的事情之上。

在我看来,春读因有自然环境的辅助,比如阳光妩媚,大地温暖,万物复苏,让人充分感受到岁月的静好与季节的迷人,阅读也因此容易变成“悦读”。此外,春读还有季节本身的导引与促进,进而让人明白:春为四季之始,一切可以从头开始。故而对阅读者来说,对春读寄予厚望和抱有热情,自是情理之中。

清人朱锡绶曾在其《幽梦续影》中这样写道:“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无可疑问,在到处“图快求新”而充满喧哗与躁动的今天,“不浊”已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当越来越多的人们,随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而变得日渐麻木乃至不知所措时,我却因为每年的“春读”反而能使自己的生活节奏变得愈来愈慢,进而享受到生命应有的闲适、恬淡、轻松、惬意与从容。

行李里的书

文/沈熹微

每次出门前收拾行李,总会犹豫带不带书,带几本书。由于至今没有学会很流畅地在多媒体上进行阅读,有可能的前提下,纸质书籍总是我的不二选择。

纸质书籍的弊端显而易见,太重,占地,对于我这种毫无负重能力的人来说,在旅途中带书,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尚记得大学报到那天,行李中除了衣服和日用品,其余是二十几本旧书,引得同舍女生尽骇然,留下“此人必定饱读诗书”的错觉。其实那几乎是我的全部身家,守财奴似的搬运到学校,无奈宿舍条件太差,没有设立放私人物品的位置,待到假期,又如数带回。

真不敢相信自己有过那样生猛的时光。左手拎箱右手拎包,背后驮了大行囊,在人头攒动里挤车,从学校奔袭到火车站,坐通宵夜车,还能神采奕奕地推开家门。现在却为了区区几本书的重量头疼,不得不从中取舍。

与出发时的郑重选择相矛盾的是,携带的书常常没有阅读,有时是环境不允许,有时则根本静不下心。在路上颠簸了一整天,到住处已累得灵魂与身体分崩离析,这时床和睡眠是真正的恩遇,其余皆浮云。难得有清闲,于某时某地停下晒晒太阳喝喝咖啡,赶紧装模作样将书拿出来作认真阅读状,实际脑子放空,老半天还在同一页发愣。

我是个对环境非常挑剔的人,即便在家中,也在固定的几个位置点才能读书。那一阵差不多放弃掉出门带书这一念头,打算走到哪里发呆到哪里,实在想看书就随手买本杂志再随手留下,然后与时俱进地在手机里下载几本电子书,通常是亦舒之类通俗读物,以供消遣。

旅途中的阅读不消说是相当的奢侈,能够随时随地坐下来进入文字世界,拥有这样能力的人仿佛天生掌管着通往神秘国度的通行证,我非常羡慕却没有办法。我用各种类型的书当作钥匙进行试探,微型小说比较好用,其次是短小随笔,最难的是哲学类……最可也最不可的则是诗歌。诗歌的门,只在很独特的情形之下,才会为我打开。

带书有时,空手有时,阅读有时,玩手机刷微博有时。就像电影有序幕,行前为书纠结是例行程序,如果手边有顺眼的不算太重的书,咬咬牙就塞进了背包,也有的时候,在书架前逡巡几个回合,仍旧不能选定。旅途长短、目的地、同路人,无一不成为考量的前提,我喜欢不必说太多话的旅伴,能给彼此较大的心灵空间。

昨日又乘机,司机走错路,紧赶慢赶,好歹在最后几分钟换到登机牌。我匆匆托运了行李箱,背着不轻的背包小跑,虽然狼狈不堪倒也有惊无险。终于在飞机上安坐下来,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将书拿出在小桌板上放好,忐忑不安的心情这才慢慢镇定。深蓝色的夜晚正在来临,一种感动在小小的机舱里不期而至,斗胆地说,这一分钟对我而言,每本书的形式意义大过了它所描述的一切。

你会读书吗

文/郭华悦

一旦被问到这个问题,不少人恐怕都有点嗤之以鼻。在你看来,一有空闲的时候,甚至坐车或者走路时,你都是如假包换的“低头族”,沉迷在多媒体的触屏阅读中。如果这都不算读书,还有什么能算读书?

可如果认真读完王蒙的新作《诗酒趁年华》,你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本书,集中了王蒙关于读书与写作的一些看法和心得。书中,提到了很多阅读的误区。以多媒体的触屏浏览,代替纸质的阅读,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恐怕都不记得,上一次认真地读完一本纸质书,是何年何月了,快餐时代,连读书也未能免俗。我们习惯用多媒体的浏览,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信息和文章,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阅读。

其实,这不是。

王蒙直言,浏览并不等于阅读。广义上,阅读包括浏览。可狭义上,真正对人有益的读书,大多是异于浏览的精读。有所思,有所得,有所触动,以至于对你的思想和生活,都有了助益,这往往是在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也就是精度中才能有的状态。

所以,多媒体的传播,看似让生活便利,但却造成了很多人阅读和思考能力的退化。你习惯了一目十行,习惯了用快速浏览的方式,来对待文字;结果,哪怕有令人深思的文章摆在你的面前,你除了错过,也很难有其他选择了。

浏览,是一种增加资讯的方式。信息的增加,是从量到质提高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思考,也只能是在信息量足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但是,两者并不能画上等号。我们习惯用浏览的方式,代替阅读,结果对任何讯息都是浅尝辄止,自然谈不上深入,更难以有所得。

以快速浏览代替精细阅读,以快餐代替细嚼慢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阅读”。这是浅阅读,但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能让我们精神和思想,都得有所提高的阅读。

所以,别再以为,自己真的懂得阅读。读完了王蒙的这本书,掩卷深思,也许我们该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阅读。

文字是我永远的情人

文/李亮

从开始识字时起,我便对书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爱看书是受了父亲的影响。父亲很爱看书,每次从外地回来,行囊里总会有几本书,有时是名着,有时是杂志,我最爱看的是《故事会》。父亲说,书本可以缓解旅途中的寂寞和枯燥。每次看见父亲从外地回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行李中翻出书来,然后迫不及待地阅读。可以说,是父亲打开了我求知的大门。

读小学时,一位女同学家里有一套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童话书,让大家羡慕不已,我们争相借阅。我也借了其中一本《蛇王淘金》。书一到手,我恨不得一口气把它看完。放学回到家,抓紧时间做完作业,便拿起心爱的书本,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有人说,爱书的人看到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我觉得这个形容无比贴切。天色渐渐暗了下去,书上的字也越来越模糊,我的眼睛不得不离书本越来越近,然而自己却浑然不觉,直到眼睛实在酸涩不已,才如梦初醒——原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还舍不得将书放下,书中的精彩内容令人欲罢不能!看到母亲睡着了,我打开手电筒,悄悄躲在被窝里,一鼓作气地看完了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开怀大笑,一起悲伤落泪,一起沉默不语,同呼吸,共命运,那种感觉真是酣畅淋漓、不亦快哉!

书看得比较杂,中外名着、历史故事、游记采风、侦探故事、诗词歌赋等等,都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因为爱读书的原因,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作文也经常被老师夸奖。因为爱好阅读,我也喜欢信笔涂鸦,这也使得我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动笔的习惯,能用手中的笔抒发我的喜怒哀乐,记录我生命中每一个精彩与感动的瞬间,成为人生中一种别样的乐趣!

徜徉在文字中的感觉真好!我忘记了一切尘世里的喧嚣与纷乱,沉浸在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和豪放洒脱的苏东坡大唱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浪漫不羁的李白吟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诗篇,和淡泊悠闲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走进梦想中落英缤纷、风景绝美的桃花源,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游遍祖国的锦绣山河,和多愁善感的三毛走进撒哈拉的怀抱,去体验不一样的异域风情……

真正热爱文字的人,总会找到贴近文字的方式。当阅读与写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文字就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不易,只要心里有文字信仰,有文字支撑,我依然会微笑面对一切。

文字是我永远的情人,我感受它的气息和温暖,感激它带给我的快乐与幸福。今生今世,我将与它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猜你喜欢

经典文章